文/飛魚

爲什麼有很多人,活得不快樂?就是因爲他們不管是對事情,還是對別人,總是期望太高,一旦事情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很失落,自然開心不起來。

反而那些對事情不抱多少期望的人,得到的驚喜和快樂更多。

人活一世,通過什麼樣的纔是去提高我們的幸福你呢?

那就是降低期望值。

作家馬德曾說:“我慢慢明白了爲什麼不快樂,因爲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 看一本書期待它讓我變深刻,遊一次泳期待它讓我瘦下來,發一條短信期待它被回覆,寫一個故事期待它被關注,說一個心情期待它被安慰……”

西哲也有一句話說:“把期望值降到最低,所有的遇見都是禮物。”

有時候沒有太高期盼,反而得到了意外驚喜會很開心。

最近才發現被好朋友刪了,沒有任何理由,就形同陌路了。

我也在想到底我做錯了什麼,讓我承受這些,還是說沒心沒肺的人活得纔開心,而有情有義的我就該紅着眼眶嗎?

感謝相遇,給我那些美好的回憶,夠我回憶半生。

多少人也曾總是期待一個結果,就像要求朋友要跟自己的腳步一致,就像連發個朋友圈都期待着別人的評論點贊,要是沒有人關注,還要自己來個“統一回復”,證明好像有很多人評論一樣。

人總是活在自己期待的那個畫面中,則會活得很累,總是在期待着些什麼,卻結果總是不如意,反而不抱期待,擁有的會更多。

人如果沒有知足之心,那永遠都不會常樂。

也終於明白爲何期待總是落空,然後失落,循環往復,害了自己傷了別人,降低期待,纔是最好的期待。

其實降低期望,不是悲觀主義,而是預計到最差的結果,還能接受,還會想辦法去解決,這很高級了。

想起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學習不好,高考完心灰意冷,畢業典禮後和我媽說直接看大專就行了,出成績的那晚,班裏同學都沒睡,在羣裏聊了一晚上,只有我讓別人幫忙查成績去睡了,結果早上起來看到發來的截圖完全震驚,這輩子都不會忘那個感覺。

高中三年都沒考到過的分數,直接從牀上蹦起來一邊哭一邊喊,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的考上了一直想讀的學校,現在打字出來回想都很激動!

《柳成蔭》中有一句話說:“無心插柳柳成蔭那種美麗,沒什麼期待纔會偶遇驚喜”。

人生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比如,你越是害怕的事物,就越會出現在你的生活中。反而你一副不擔心的樣子,就很輕鬆地去面對。

我記得小時候,我對一件事沒有那麼執着且隨意一些,反而容易得到好的結果,但一旦遇到什麼認爲自己一定要做到的事,反而不容易做到。

人生最好的三個詞:久別重逢,失而復得,虛驚一場。果然沒有期待的遇見纔是最美的禮物。

大林子在《心動的信號》裏也說過這個話,因爲不期望,所以就不會失望,而且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儘可能地滿足自己的期待,然後生活纔是美好的。

上次買了張彩票,沒想到中了5塊錢。雖然買的時候是期望着中個大幾百萬的,但是也很清楚不可能,所以小小的5塊錢也很開心。

我們總是抱着某種目的去做一些事情,看一本書希望自己能更會寫作,跳幾天繩希望自己減肥好幾斤,其實這個過程也很開心啊。

不要太有目的性,就沒有壓力不會失望,人生處處是驚喜。

別總希望男朋友來呵護自己,一點不好就心生失望,學會去愛去體貼男朋友,做個溫柔又陽光的人。

其實人生很多時候都是自己跟自己在博弈,首先要學會跟自己和解,然後才能學會跟世界和解。

以前遇到所有事情都習慣想到最壞的結果,就是怕自己失望,當你都可以接受最壞的結果時,其他稍微優於最壞結果的結果,都讓你感到是欣慰和驚喜。

然後發現這樣對待之後,內心很強大,人也淡定了。對感情少了太高期待,結果反而收穫了意外圓滿的幸福。

其實我一直都有這樣的感覺: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樂於讓我失望,讓我的期待落空甚至讓我的一切想法都逆向發生。

所以我漸漸不去期待任何好事,對別人,對自己,對世界,全都不再去期待什麼了,這樣有時候想着壞的結果反而能得到好的結果。

人生獲取快樂的最好方式就是活在當下。生活中的每種經歷都不白過,某些事都不白做,總會以某種方式呈現出來,做的時候一味想結果,當下就不是當下了。

當結果呈現時,只需要體會和經歷就好了,如果因爲結果不如意就又陷入了過去,當下此時又被忽略了。

這大概也是“盡人事,聽天命”的正確註解吧。

當下歡喜做當下,做當下時心喜歡,時時刻刻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