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內,繁華騷動,歌舞昇平。

在古代,揚州是鹽商的聚集地,當時的鹽商,真的是富甲一方,大多數的鹽商,生活極具奢靡,也是由於他們的富有,養活了傍其生存的行業,其中就包括本文要講的——“揚州瘦馬”

詩歌“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中,所說的瘦馬,指的是疲廋的馬匹,而“揚州瘦馬”並不是指馬匹,而是指古代的一類女子。

有女揚州稱瘦馬,可憐自小遠高堂。育成書畫琴棋手,嫁與東風慰短長。

古代是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女性的地位很卑微,當時的人們,爲了傳宗接代都想要生兒子。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頭胎就生兒子,前幾胎都是女兒的現象,也不少發生。有錢人家生出“十二金釵”也能撫養,貧困人家則養不起太多的女兒,無奈之下,他們爲了生存,只能將女兒賣出去。

“養瘦馬”的人,男性的被稱爲“牙公”,女性的被稱爲“牙婆”,他們以低價,從貧困的人家,收下女孩,所以這些女孩是“自小遠高堂”。由於貧困的女孩,營養不良,體型較瘦,恰巧當時的審美觀是以瘦爲美,這些本身就很瘦的女孩,被牙公牙婆控制飲食,長大後個個苗條消瘦,所以稱他們爲“瘦馬”

牙公牙婆們,將這些女孩子從小培養長大,還教會她們琴棋書畫,待這些女孩子長得貌美如花,將她們賣給大戶人家當小妾。牙公牙婆們就昧着良心,以此牟利。

從明代開始,揚州的鹽商就開始壟斷鹽運,很快就有了腰纏萬貫,富得流油的揚州鹽商。當然也出現了一些很有錢的浪蕩子弟,他們便是“揚州瘦馬”的消費者,起初是鹽商帶動了“養瘦馬”,不知不覺,這種風氣在揚州盛極一時,一些稍微有錢的人,也不斷跟風,最後,這種風氣遍及當時整個中原,“揚州瘦馬”的名聲,也傳了開來。

無疑,對於毫無良心的牙公牙婆而言,“養瘦馬”是一項很暴力的生意,例如,買入女孩時,可能是十幾貫的錢,而待女孩養成之後,有的可以賣出千兩白銀。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昧着良心當了牙公牙婆。

天生的資質不同,“揚州瘦馬”也是有分貴賤的,對於“揚州瘦馬”的高低之分,揚州有一套篩選標準,僅僅從小腳的評判,鑑定“三寸金蓮”就分出了“瘦、小、尖、彎、香、軟、正”等七條標準

當然,並不是所有“瘦馬”都能夠成爲有錢人的小妾,那些被挑剩下的“瘦馬”,被送入青樓,秦淮河兩岸的紅塵女子,大多數都是“瘦馬”出身。

瘦馬的命運大多悲慘,運氣好的,在年老色衰之前,享受一番榮華富貴,運氣不好的,被正妻打死、投井……等等的並不少見,總而言之,“揚州瘦馬”,是古代封建社會中,一些出身貧苦女子的血淚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