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不值得信任,他們總是在逃避挫折情境。

人與人交往最需要的是信任,最難得的也是信任。可是如何才能知道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呢?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逃避挫折情境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所謂挫折情境指的是讓對方感到爲難、不願意面對,不敢面對的事情;而逃避就是個體對待挫折情境的一種處理方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之所以很難看出一個人的人品,是因爲大家都在盡力表現自己社會化的一面。而一旦遇到挫折情境,每個人的行爲方式就會出現差異。內心強大的人就會直面挫折,內心脆弱的人就會逃避挫折。

常見的挫折情境

指責、批評

在人與人相處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矛盾。在面臨指責、批評的時候,如果出現否認、拒絕,甚至是推卸責任的時候,就是個體在逃避挫折。逃避挫折的原因是內心不夠強大,不願意接納自己犯錯的一面。內心強大的人在面對指責、批評的時候,會盡可能地接納自己的問題,並且想辦法解決問題。在與人初次交往時,可以通過對方是否會主動承認錯誤,簡單地判斷出對方是否值得信任。有責任、有擔當、值得信任的人,都會直面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

面對一個不確定的結果

個體需要面對一個不確定的結果時,也可以看作是挫折情境。視結果對個體的影響程度不同,個體所體驗到的挫折程度也不一樣。當結果對個體的生活有重大影響時,往往內心產生的挫折感也就越強烈。由於結果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以個體會感到手足無措,極度不安。面對這種不確定情境,內心脆弱的人不敢面對結果,從而選擇逃避挫折情境。不願意面對一個結果,是心智不夠成熟的表現。心智成熟的人,應該可以接受任何結果,哪怕這個結果是多麼的糟糕。

拒絕

拒絕也是人際交往中常見的挫折,當你向他人求助、表達意願、尋求認同時,如果遭到拒絕就會產生挫折心理。內心脆弱的人,由於害怕被人拒絕,所以選擇逃避挫折情境。逃避的結果就是形成了順從型人格,也就是從不表達想法,也不向他人求助,只是單純地順從別人。他們的口頭禪就是“都行、都可以、無所謂”。由於他們預判自己的請求會遭到拒絕,所以在一開始就會避免自己陷入挫折情境中。我們只能通過對方的口頭禪,簡單判斷出對方是內心脆弱的,不值得信任的。

爲什麼逃避挫折情境,就是不值得信任的?

直面挫折是一種品質

敢於直面挫折是人的一種品質,逃避挫折的人是不成熟的。在人生的旅程中,勢必經歷許多坎坷和磨難,一個總是逃避挫折的人,很難度過每個溝溝坎坎。儘管他們也在努力成長,可是成長的速度是極其緩慢的。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是伴隨着需求的擴大化。想要滿足自己更多的需求,必然要通過努力才能得到。然而在努力的過程中,遇到的諸多阻礙,就是典型的挫折情境。學習就是成長過程中的挫折情境,想要考個好學校,想要找到好工作,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如果逃避挫折,逃避學習,就很難獲得成長。

打退堂鼓

跟習慣性逃避挫折的人交往,你會發現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首先打退堂鼓的人就是他們。他們習慣性避開難度高的,或者會面臨挫折的事情。由於不願意面對挫折,所以他們總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圈中,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他們通常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特質,總是需要依附於內心強大的人。習慣別人替自己做主,沒有自己的想法,害怕因爲自己的決策而導致失敗。他們通常很難去承擔一些事情,相反還總是想着讓別人來爲自己分擔一部分責任。他們需要更長時間的成長,纔會學會面對挫折。

需要澄清的一些問題

逃避挫折的人不代表不會改變

逃避挫折情境的人,並不意味着不會有改變。人總是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遇到一些不得不面對的挫折時,他們仍然能夠獲得成長。儘管他們的成長速度比較緩慢,但是不代表他們一輩子都在逃避。有時候成長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只是他還沒有經歷過那件讓他一瞬間成長的事情罷了。只要他們經歷了,也就會發生蛻變。我們不會一下子就遇到一個完美的人,總是需要給予別人一定的成長時間。

不值得信任,不代表不值得交往

人與人交往很難做到恰好合適,總是需要不斷地適應和磨合。逃避挫折的人儘管不值得信任,但是並意味着不值得交往。人與人相處不是非的關係親密無間纔好,也要接納關係平平的人來往,甚至是要接納一些並不太值得信任的人。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缺點。但是隻要他在某方面能夠幫助到你,那麼這樣的人就是值得交往的。逃避挫折的人不值得信任,不代表在安全環境下也不值得信任。他們仍然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幫助到你。

總而言之,內心脆弱的人總是習慣性逃避挫折情境,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在安全情境下一無是處。學會識人辨人,學會用人,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作者:九霄雲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