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遭遇美國芯片禁令以來,華爲打造去美國化芯片生產線的消息就不斷傳出。華爲正規劃在上海成立一間不使用美國技術的全新芯片廠,藉此在美國禁令下突圍,確保華爲的電信基礎設施供應鏈不斷。

最近雖陸續有供應鏈企業獲得美國許可繼續向華爲供貨,但涉及5G領域相關零部件仍未獲批,美國打壓華爲5G技術發展可見一斑。

多年前,在賣身美國電信設備巨頭、正如日中天的摩托羅拉失敗後,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曾對高層領導表示,“遲早我們要與美國相遇的,那我們就要準備和美國在‘山頂’上交鋒,做好一切準備”。

任正非形象地將華爲衝擊通信技術領先地位比喻爲爬山,當時還暢想在“山頂”與美國相遇、“擁抱”,“一起爲人類社會做貢獻”。不曾想,當華爲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即5G時代衝上山頂時,曾經如日中天的摩托羅拉早已沒落,美國在5G通信設備領域已經沒有了玩家,歐洲的諾基亞、愛立信也是守成有餘艱於進取。相遇沒有擁抱,迎接華爲的是美國的三輪制裁。

從2019年5月的納入“實體清單”,到2020年5月的芯片代工禁令,再到2020年9月近乎掀桌子的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生產的芯片向華爲出售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許可,華爲的日子益發艱難。2020年第二季度,因爲疫情原因華爲短暫取代三星成爲世界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後,第三季度很多產品比如2019年底發佈的旗艦手機Mate30pro已經處於缺貨狀態,芯片禁令效果初顯。

中國財經媒體財新網在報道華爲芯片禁令時曾指出,中美已經在5G通信技術的山頭上相遇,華爲已經孤軍深入,亟待整個產業鏈的加持以抵禦美系技術生態圍堵。華爲作爲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代表,其在通信領域的成就確實可以被稱之爲“孤軍深入”,依靠全球的人才與供應鏈致勝。也正因爲如此,華爲及其創始人任正非在遭遇美國禁令後,仍抱持開放態度,不排斥與美國做生意,甚至還刻意與中國官方抱持距離,推讓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表彰。

在華爲“孤軍深入”的背後,事實上也反映出中國在半導體產業上的落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國內供應鏈能夠對華爲提供的支撐有限,直到最近幾年纔有所改觀。華爲在遭遇美國禁令後,也開始有意識地扶持中國國內產業鏈,比如將部分自研PA芯片訂單交三安集成代工,但大批量PA芯片代工訂單及SOC代工仍離不開日本及臺灣企業,最終受制於美國的芯片禁令。

華爲被制裁,不僅暴露出中國在芯片上的弱點,更暴露出中國在整個半導體產業上的弱勢。

最近,雖不斷有供應鏈企業獲得向華爲銷售產品的許可,但美國也明確表示,任何涉及5G相關的芯片不在許可之列。在美國芯片禁令下,華爲除了整合國內產業鏈,打造自主可控的芯片工廠,沒有別的路可走。從此前傳出的華爲大量招聘芯片製造人才,甚至因挖人太狠引發一家國有半導體企業的不滿,任正非也密集訪問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等尋求合作來看,華爲也確實有打造去美國化芯片生產線的計劃。

時勢使然,由華爲牽頭打造自可控芯片生產線,對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華爲正規劃於上海成立一間不使用美國技術的全新芯片廠,預計會交由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負責營運。將從45nm製程技術應用產品着手,預計在2021年底前進入28nm製程技術,並且應用在物聯網裝置使用芯片,另外也計劃在2022年底前能以20nm製程技術打造5G連網設備使用芯片產品。

對於設備來源,報道稱“可能會結合使用來自中國不同供應商的設備,再加上他們可以在市場上找到的一些二手國外工具”。事實上,在芯片生產成熟工藝領域,美國並不能一手遮天,比如在極紫外線光刻機(EUV)領域荷蘭阿斯麥爾固然佔據統治地位,但在極紫外線光刻機之前的光刻機領域日本尼康、佳能佔據的份額不少。也有新聞稱,中國上海微電子將在2021年至2022年交付第一臺28nm光刻機。

也就是說,可以利用所謂的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方式去打造自主可控的芯片生產線,一方面整合中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一方面利用與整合全球非美系的半導體產業鏈。2020年9月,德國芯片大廠英飛凌就曾公開表示,其產品不涉及美國技術可以繼續向華爲供貨。華爲打造去美化芯片生產線,不僅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是一次機會,對非美系半導體企業也是一次機會。

當然,華爲的去美化芯片生產線必然是要以中國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爲主,但同時又要秉持開放態度,一如中國官方提出的“雙循環”戰略。既要自主可控自己有錢賺,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也要拉着朋友們一起賺錢,實現共贏,才能朋友遍天下。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華爲的挖角與介入,最直接的影響則是從業人員薪資的提高,從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半導體行業推動行業發展。有理由相信,在華爲的牽頭整合下,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可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