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現在流行講“打工人”。

當代最苦窮累得打工人見得多了,民國打工人你見過?最新開播的熱劇就有一個例子:李易峯,顧耀東。

過去提起李易峯這三個字,你會想到:初代頂流、流量劇、男主光環。

現在呢。一口氣充上會員刷完前八集,能想到的只剩下:

打工人,實慘!以及,打工人,當真是——

《隱祕而偉大》。

港真,曾經我的顧慮,和你一樣:初代頂流、年代劇,搭不搭?擱了三年的劇,上央八,行不行?甚至於,《白夜追兇》導演王偉的上星劇第一擊,會不會,砸在流量手裏?

結果,你猜怎麼着——首播收視,開出紅盤,實時收視最高破1,平均收視0.86,甚至於,力壓隔壁的《瞄準》。

更少見的是,初代頂流的年代劇,不但不被罵,反倒看得出,豆瓣一水的五星,你說粉絲控評?還真不像,看得出,好評中有不少實實在在的打工人。

看完後,三個想不到。 原以爲,故事時代背景是在解放前的特殊時期,男主身份是警察,怕不是大諜戰劇……

答案是:有諜戰,但,這更像一部帶着煙火氣的年代大劇,有暗潮洶湧,但更見滄海橫流。

原以爲,李易峯+金晨,怕不會走流量劇套路?披着年代劇的外殼談戀愛?

沒有!它的敘事焦點,從最慘打工人逆襲,到民國浮世繪,八集播完,沒愛情戲什麼事兒。

最後的想不到是:原以爲,李易峯的角色,是個隱形王者,開場隱祕,最終開掛。

想不到,王偉首先拋棄了陳舊地渲染民國世界的傳奇和花哨。

先回到人,有了打工人的熱血青春,纔有超越時空的人性通感。

這部初代頂流+《白夜追兇》導演不走尋常路的年代劇,就有點意思了。

懸疑劇頂流導演,把年代劇玩出花樣

“又是年代劇,怕不是又一部《麻雀》?”

“李易峯演技扛得起來嗎?”

“這兩年年代劇越拍越疲,這鍋冷飯,我香的起來嗎?”

知道你有很多疑問,直接開門見山——

在民國臥底已經被拍爛的當下,“年代劇+初代頂流”,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冒險。

但《隱祕而偉大》,奇蹟般地,爲一個傳統類型劇再次賦予了最迷人也最帶感的魅力。

說簡單點——幹嘛炒冷飯?幹嘛不讓觀衆忘掉眼前這是一盤“冷飯”。

如果非要形容跳出白夜宇宙的王偉這次的導演手法,三個字——玩花樣。

不開玩笑。來看第一集開場。

主角東哥第一次接受查戶口的任務時,發現了一個小偷在偷東西,接下來,立馬來一場老上海弄堂裏的追逐纏鬥。

就這麼簡單?其實是個局。

他誤入的,是民國上海市公安總局行動一處的行動現場,這怕不是,凶多吉少?

結果,你以爲的諜戰兇險,轉瞬間變成鬧騰的追賊喜劇,就連配樂,也透着股喜慶。

追過幾條街、繞過幾條巷,再經過一場近身纏鬥,就在這老上海弄堂裏,一場抓捕順利完成,小偷落網,贏了?錯,賊逮到了,第一集結尾,東哥一回頭,腦袋上頂了一支槍。

怪就怪,他陰差陽錯破壞了一場重要的抓捕行動,本來要抓的,是我黨的特情人員。現在上火的,是行動一處的警察老爺。

而抓賊獲得的贓物是——兩條鹹魚。

可以說,一場追逐戲,從緊張、驚險到喜劇反轉,《白夜追兇》裏沒玩過的,王偉一上來先玩了個痛快。

但,真只是玩花樣?

發現沒,只是一場戲,不僅拍出了上海弄堂的舊模樣,愣頭青男主、打着抓賊旗號抓我黨黨員的警察、我方地下工作者,各方力量,粉墨登場。

王偉,果然是不俗。這樣的年代劇,是真沒見過。

由此引出,王偉玩出的第一個花樣是:視覺,以舊換新。

年代劇多與“傳奇”二字相伴,王偉對這部劇的定位卻是“一部現實主義風格的年代戲”。

確實,本劇的美學風格就是日常、寫實,看似簡單實則很難,越接近日常越難以還原,因爲太過於瑣碎微觀,那就從細節處下手。

劇集令人放心的,是一點一滴質感的營造。民國打工人東哥,白天要去車水馬龍的市中心警察局上班,晚上又要回歸滿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上海弄堂。

爲了追求那個年代的還原度,劇組不僅參考大量歷史真實圖片及紀實影像資料,儘量還原那個年代的真實風貌,顏色運用也考慮到當時的各類技術可能達到的效果。在美術、造型風格上都下足功夫。

東哥走在路上,沿路張貼着年代感十足的商品廣告、電影海報。

時尚是真時尚,女性着裝,充滿着歐式復古風情,女性觀衆看完立馬種草同款穿搭。

世俗,是真世俗。磨砂地板、久未修繕的漏水屋頂、有時好時不好的燈泡,處處透出小市民景象,最生活化的,還是喫。

顧媽媽做飯的時候隨時要向鄰里“借塊姜”。喫個飯,姐姐當場開懟,“憑什麼顧耀東能喫兩個煎蛋,我就一個還是糊的”。

一個舌尖上的民國,呼之欲出。

就像導演自述中寫的,“堅持還原真實性,突出煙火氣……將更多的筆墨落在市井生活上…”真市井,劇中主演的髮型就都不噴發膠、不做硬定型。

拍這麼麻煩幹嘛?就爲讓觀衆真正融入到顧耀東的生活裏。又由此,折射出一個空間感極強的民國時代。舊時代拍出來了,新意思也就有了。

還原了1945~1954的那個年代,讓觀衆代入到故事裏了,接下來又如何?

還有第二招:故事,以小見大。

從前八集看,故事的表,就是一個民國打工人的惆悵史。

一個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一心想做個好警察,紮根基層,爲社會做出貢獻。結果, “有當英雄的心,只有查戶口的命”。

更倒黴的,是破壞了一起對我黨的抓捕,這一下,職場直接觸底。

整個前三集,什麼諜戰冒險,什麼曲折懸疑。這裏都沒有。

就將民國職場劇的基調一以貫之。東哥的疑惑是:我到底該不該繼續當警察?

真變民國版《平凡的榮耀》了?別逗了。

三集過後,故事逐漸顯山露水。劇名中的“隱祕”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隱藏在人羣中的一個個小人物,也指我方特情戰線工作中的地下黨。

男主,是一個初入職場的民國警察,女主沈青禾的真實身份則是地下黨情報人員。

這還不算,顧耀東與沈青禾之間還捲入了一個第三者——丁放(施詩 飾)。這位初代網紅一上來,就上演了一番“霸王硬上弓”的女追男戲碼。好笑嗎?好笑。

可是鏡頭一轉,故事升級,隨鏡頭推進。

突然,紅光一閃——嘭!

女主,血染新衣。

奔跑、驚慌、追逐、生死,各方勢力突然傾巢而出,曾經平凡的生活,終究註定將遭遇血與火洗禮。

這樣反覆變換的格調與口味,纔是王偉真正要玩的花樣。

是實打實的年代劇,會有混搭的喜劇和愛情,但,緊湊的劇情也絕對不會缺席。而且整個故事就像一張彎弓,越到後面,故事越被拉滿。

一方面,故事的落腳點放在了小人物身上,真實接地氣,另一方面,警察,這個特情戰線的外圍角色,和我方特情人員、警方臥底、敵方力量、警察,各方勢力匯成一個上海平民巷落裏的諜戰戰場。

所以,劇集與其說是一場民國劇的變奏,不如說是對那個諜戰劇黃金時代和經典生活劇,一次形意兼具的完美融合。

酷就酷在,劇集在各種謀變與創新種,依然保留着時代裏每個小人物不可逾越的尊嚴。

初代頂流化身最強打工人,居然成了

年代劇風格、諜戰劇元素、大時代浮世繪、人物驅動的年代大戲。就這?

當然不。

平凡與炸裂、震撼與隱祕……都是題中之義。

讓人想不到的,是炸裂背後。圍繞“打工人”的抽絲剝繭。

這樣一部有血有肉的年代大劇,怎能少得了魂。這個魂,正是民國打工人的職場人生。

不用說,這部劇炸不炸,可能不是李易峯一個人說了算。

但這部劇砸不砸,關鍵肯定在李易峯。

無它,李易峯的角色,牽一髮動全身。

整個故事由東哥這個人物串起來,只有讓觀衆對人物實現共情,纔會跟着故事看人物命運在大時代當中的起伏。

李易峯扛住了嗎?

老實港,初看,有點懸。

《白夜追兇》大家就看出來了,王偉拍劇什麼都好,就是拍演員的顏不行,顯胖。潘粵明的身材大家還記憶猶新,這一次,輪到了幾乎毫無濾鏡、打光極其真實鏡頭下的李易峯。

臉上的皺紋黑眼圈毫不遮掩,甚至隱約看到雙下巴。

這是要撲街?結果,神顏李易峯不見了,一個生長於上海弄堂的顧耀東亮出來了。

這打工人,實慘。

第一天來警隊報到,先被一隊嫌棄:“不知道我們一處的位置嘛!” “怎麼這麼不要臉啊!” “出去記得把門關上!”

還好,被二處處長夏繼成(王瀧正 飾)給撿回來了,但接下來,抓了一個偷鹹魚的小偷、逮捕了一個騷擾女生的娛樂記者,做了警察該做的,他反倒成了異類。

爲什麼?二處的老油條直接告訴他,你一個新人來了積極表現,顯得我們好喫懶做不幹活?社會人準則你學廢了嗎?

不得不說,這次的李易峯,比起自己過去的演技,真的脫胎換骨。

那種初進職場動作的畏畏縮縮,被冤枉時那小眼神執拗裏泛着淚光,處處演出了那種不懂人情世故,認死理的倔,和亂世裏偏不隨波逐流的,剛。

可以說,李易峯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一個演技炸裂的名場面,但就是這種沉,反倒讓人品出味道,因爲顧耀東這個人物,真不好演。

演得太軟,演不出曾經剛入職工作的我們內味兒。

演得太過火,這人物,容易惹人討厭!

李易峯的表演,偏偏讓人覺着:“可愛”。傻得可愛。

看得出,與很多年代劇相比,塑造這個主角,《隱祕而偉大》做了減法。

沒有花更多筆墨在宏大格局下的謀篇佈局,也沒有把角色故事線的時間和空間拉長。 就拍一場打工人的逆襲。

這人物,沒有開金手指,也不是什麼大英雄,從頭到尾,只是想爲社會家國做點事,卻又不得不在內心的煎熬與對峙中做出忠於自己信仰的選擇。

但這個人,越是格格不入,越是彷彿在跟整個世界對抗,越是被歷史裹挾着前進,越是讓人看出那個時代青年的尊嚴。

抗戰勝利後,上海光復,百廢待興。雖然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簽署了“雙十協定”,國民黨卻披着“和平”的外衣積極準備發動內戰。就連上海市警察總局,也把維護社會治安的職責放在一邊,把抓捕我黨作爲首要KPI目標。

而對於身處兩股力量之間的東哥來說,除了表面上打的那份工,還必須面對一道人生的選擇題:

這份工,打,還是不打?真打,還是假打?

爲這個腐朽透頂的舊世界打工,還是爲一個即將到來的新世界打工?

這層意思,看預告片,李易峯,演出來了。那演員這個稱號,他當然就配得上。

不過光一個李易峯,不夠。

王偉不會忘記自己《白夜追兇》的老搭檔——王瀧正。

演《戀愛的犀牛》話劇出頭,大器晚成的演員。那頭在《瞄準》裏演潛入日僞區的地下黨,這部劇裏,演一個刑警二組處長,表面上,一圓滑世故職場老油條,除了喫烤雞啥也不想管,其實真實身份是中共地下黨,更是東哥的真職場引路人,輕輕一點撥,“也不一定只有做警察,才能匡扶正義。”

金晨的沈青禾,英姿颯爽,八面玲瓏的初代代購,一身男裝走在時代潮流前端,也走在敵後情報聯絡的生死線上。

這些角色一出,就打破了年代劇最容易詬病的一點:人物的扁平。

三人分列不同空間,不同崗位。 一次次抉擇,相聚在這一片“歷史的天空“下,構成特殊時代特殊的“情義”:愛情、友情、師徒情、職場情。

而角色的最終宿命,是犧牲。

犧牲,不是承認自己在宏大時代面前的渺小,而是知其渺小,卻依然用自己的犧牲堅定當初選擇的堅定。

這些民國打工人立起來了,整部劇就立住了。

作爲打工人說一句:這次初代頂流和年代劇,都糊不了

最後,回到年代劇。

不得不提一句,這幾年的國產年代劇,受待見,又不夠受待見。

光2020年,在市場中掀起風浪的年代劇就有10部左右。從年初的《新世界》《秋蟬》,到諜戰之王的《勝算》,以及潘粵明張一山的《局中局》,於正的《鬢邊不是海棠紅》,最新的《瞄準》……市場,再度風生水起,但,除極少數作品實現了類型化的創新外,絕大多數依然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創造力的瓶頸。收視口碑,有小爆款,無大突破。

再這麼拍,觀衆的審美疲勞,早晚襲來。

而《隱祕而偉大》拍出來的,恰是當下年代劇市場,最需要的——不走尋常路。

相比一部部諜戰系列,持續地消耗經典遺產,循規蹈矩的保守打法。《隱祕而偉大》更想爲經典注入人間煙火氣,並以此突破,再造一個民國打工人的諜戰世界。

在我看,劇集在技巧上的魅力可以歸結出很多元素——突破年代劇類型的嘗試、細節場面重金打造、穩健不拖沓的節奏敘事、不落俗套的人物塑造......

但歸根結底,這些有效嘗試,還是來自於劇集骨子裏那股“酷勁”。

雖然最終故事避不開諜戰,但諜戰不是劇集本身的標籤,它更傾向去把鏡頭,轉向那些大時代下的普通人。

精彩刺激的諜戰是皮囊,民國打工人的人生是皮囊,角色在時代中的選擇纔是骨肉。

而流淌其中的血液,則是滄海橫流中小人物的善意。

開機前,王偉曾在採訪中透露過:“這部劇,男性視角和女性視角都有,編劇本身很善良,所以這個故事裏,所有的人物都特別精彩,而且讓人感動,就是源自於編劇本身內心的善良,所以才能寫出這樣的東西。”

《隱祕而偉大》的兩位編劇,夫妻檔,同年同月同日生,還是中戲的同學。

所以整部劇,透着股諜戰版《請回答1988》的家庭氣,上海弄堂裏,有愛自己的父母,有愛吐槽的姐姐,有我們認識的一位警察朋友——東哥。

時代裏的小細節,最最引引發觀衆共鳴,故事有了煙火氣,人物就會變得可信。

大時代,小人物。大諜戰,小日子,混搭嗎?

混搭就對了。這正是《隱祕而偉大》的野心所在。

將年代劇的元素,打亂,重組,將經典的魅力,一邊傳承一邊發揚。

照顧老粉,吸引新人。再用打工人的元素牢牢抓住新入坑的觀衆。

說白了,就是敢。

而一旦破了局,就說不清還有多少波瀾壯闊的隱祕而偉大的小人物傳奇,等待着我們翻開想象。

最關鍵是,要打磨出真正的好故事,萬不可操之過急。

好劇,要磨,就像本劇主演李易峯,整整小半年,熱搜上銷聲匿跡,窩在劇組,和導演磨戲。

行不行?收視率先不說,就說播出平臺:央視八套+兩家視頻網站。

一個主打年輕人以及類型劇愛好者的審美,一個主打全民觀衆。

新劇集+新玩兒法,外加劇集成功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片單,靠的不是運氣,是底氣。

我就合理推測一句,李易峯要是演砸了,劇方和平臺,還能有這底氣?

在爲舊世界陪葬,還是爲新中國燃燈的選擇面前,顧耀東終會在理想幻滅之後完成信仰的重塑。

而李易峯,也有自己的演員路要走。

而就在開播第二天,這位初代頂流寫出小作文,第一句話,讓我有點動容:”殺青那天,我對導演說,從今天開始,世界上沒有顧耀東了。”

初代頂流能否從此脫胎換骨?現在說太早。但這種投入角色世界的沉浸感,讓人看出希望。

說到底,年代劇也好,初代頂流也罷,誰都別慫。敢破,才能立。

先隱祕,才能偉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