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科學,兩種不同思維主導,其間似乎有一條明顯的界限,同時成爲文學家和科學家的人,甚少。這樣的人,真的堪稱天才。

不過,今天,浙江杭州有一位才17歲的少女,就初顯天才樣貌,她,在2個月之前剛獲得浙江省文學之星稱號,而近日,又獲得一個更加重量級的榮譽。

對科學界比較關注的人都應該知道,近期科學界有一大盛會在上海召開,那就是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

在這樣的科學盛會上,自然不乏人們仰望矚目的著名科學家的身影,然而,在這個大會上,一個只有17歲的少女,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這個來自杭州第二中學的女孩,叫李依庭,她也被邀請參加了這樣的世界頂級科學盛會,她跟與會的科學家們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華絨螯蟹精巢連接蛋白innexin的基因克隆與分析》。

這題目讀起來很專業,俗語不少,翻譯成大白話:我研究了大閘蟹的重要蛋白,能讓大閘蟹這種蛋白更多,口感更好。

這種重要蛋白就是大閘蟹的精巢、睾丸之類的,聽起來好像不是好喫的東西,但人家大閘蟹本來就不是長出來讓人喫的,人家是爲了傳宗接代的。

據說,這樣的研究很有價值,是對大閘蟹這種蛋白的首次研究。但是,包括科學家們也沒有想到的是,研究這個課題是,是一位高中女生,今年只有17歲,這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所以,在這個頂級盛會上,李依庭被授予“優秀小科學家”稱號。小小年紀,就成了科學家,實在是可喜可賀。

看到李依庭的名字,人們很快又聯繫到她的另一個頭銜:浙江省文學之星。是的,她在2個月之前,剛剛獲得了這個稱號。

當把“優秀小科學家”和“文學之星”兩個稱號放到一起的時候,我們不免有些喫驚,連連讚歎:跨界學霸誕生了。

確實,李依庭就是一個跨界學霸,她喜歡文學,詩歌、散文、小說都喜歡,從小就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但,她同樣喜歡科學,也閱讀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從小就熱愛科學。

這種情況並不多見,我們只知道有多偏科的學生,他們或熱愛文學,對數理化往往不感興趣。他們或熱愛科學,對於自然科學興趣盎然,卻對文學沒有感覺。

能同時跨界的人,真的不多,而李依庭,確是一個完美的結合。她在學校裏,各個學科的成績都很優秀。

那麼,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當媒體拿這個問題詢問李依庭時,她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可能就是從小閱讀積累比較多,雖然不是每次考試都拔尖,但慢慢地就開始爆發出來了,也就實現了文理融通。

這話似乎太簡單,簡單到人人都能做到。

也有媒體拿這個問題採訪李依庭的母親,這位母親說的也很簡單:

就是放養,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進過培訓班,就是從小就培養她的閱讀習慣,讓她有着大量的閱讀積累。

至於親子關係,也很簡單,把讓自己成爲孩子最好的朋友,孩子信任你,也就願意聽從你的建議。

這對母女說的確實很簡單,而這世間,最實用的道理往往是最簡單的。李依庭的母親,在李依庭的學習上,沒有焦慮,更不會在作業上“加餐”,唯一的法寶就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而母親的法寶,也成了女兒學習上的利器,大量的閱讀積累,讓她逐步顯現出了優勢。

在現實中,不少學生小學優秀初中一般高中落伍,人們往往感到很奇怪,其實,就是因爲這些學生沒有閱讀習慣,侷限於課本教材,越往高學段,就越沒有後勁。

這,纔是作爲父母乃至學校裏的老師,應該關注的重點。小學,是孩子學習的起步階段,真的沒有必要每次都100分,99分都不滿意。閱讀和閱讀習慣,纔是最重要的。

對於孩子的學習,大家認爲什麼纔是最重要的呢?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