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經看過一則泰國廣告,被譽爲2017年度最佳廣告片:

影片開頭,老闆娘帶着手下凶神惡煞地走進菜市場收租,對菜販百般欺凌,最後甚至砸掉了賣肉小販的稱。

這一幕,激怒了正義感爆棚的網友,大家紛紛上網呼籲民衆抵制菜市場,讓老闆娘失業!

果然,在羣策羣力下,菜市場的生意每況愈下。

然而,鏡頭一轉,老闆娘的臉上流露出心酸與落寞的神情,而小販們也紛紛找她求助。

原來,兇巴巴的老闆娘一直是他們的貴人,她砸爛的稱其實是缺斤短兩的,是用來欺騙顧客的!

這種狀態,就是典型的“隨大流”!

很多時候,人們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表現出的憤恨、抵制情緒,只不過是一種愚昧和無知!

今天這本書,我們可以通過小說人物斯特里克蘭的生活軌跡,窺探大衆羣體中那簡單粗暴的劣根性。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之所以在近百年來使幾代讀者潸然淚下,其最根本原因,是它對世俗、傳統的另類視角的解讀。

在夢想和現實面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而我們對於他人的選擇能夠給予寬容與理解。

作者毛姆,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作品傾向現實主義。

出於對文字的瘋狂熱愛,他棄醫從文開始寫作,隨後的十年出版五部長篇小說和一部短片小說集。

在捉襟見肘的窘迫生活下,他心灰意冷。

但就在此時,他的劇本開始登上舞臺並風靡本土、好評如潮。

自此,毛姆名聲大噪,過上了優渥的生活。

毛姆在炙手可熱的同時,自然也招致部分宵小之輩的口誅筆伐,言辭犀利如芒在背。而《月亮與六便士》一書的結尾,也不乏是作者毛姆對批評家們的強勢回應:

人和人的相互瞭解往往膚淺、侷限和片面,對誰都應該同情理解多於指責非難,提醒他們不要急於言之鑿鑿做出審判!

而這一抒寫背景,也爲《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增添了閱讀的趣味性。

02

對於作者毛姆本人,他與愛人同遊南太平洋的經歷,爲他在本書中描繪曼妙且令人神往的塔希提提供了寫作基礎;細節上描繪特蘭琪自殺也是嫁接了自己哥哥的悲劇人生;而書中描繪的"某些男子註定單身"的情節,又更像是對自身的顧影自憐。

毛姆最終成功地將自己內心的懷舊之情和悲悽之感,傾注在全書那個令人突兀的結尾之中,深深地感動着讀者們。

好的,給大家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況,下面就爲大家講述一下書中的內容:

這本書主要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敘事者在倫敦生活時所瞭解到的斯特里克蘭;第二部分,是敘事者在居於巴黎時和斯特里克蘭的實際接觸;第三部分,是斯特里克蘭死後,敘事者遊歷塔希提時,輾轉聽聞到他死前的那幾年經歷。

我們先來講述第一部分的內容。

敘事者在文壇宴會中,結識了斯特里克蘭夫婦。年逾四十的證券交易員斯特里克蘭突然拋下妻兒、捨棄事業,隻身一人前往巴黎並聲稱不再回國。

在衆人揣測他被婚外情所羈絆後,敘事者受斯特里克蘭太太的囑託,前往巴黎對其規勸。

當敘事者察覺斯特里克蘭的出走,並非背叛,而是要追尋兒時的夢想時,敘事者被深深震撼了!

斯特里克蘭對作畫的執着,對自身年齡的無所畏懼,對夢想的瘋狂追念,都令人驚歎!而當敘事者將一切轉達給斯特里克蘭太太后,衆人均無法理解和接受!

此後,斯特里克蘭太太的圈子無故傳出"負心漢背叛舞女,拋妻棄子"的故事,而斯特里克蘭太太所表現出來的堅強和隱忍,也與敘事者最初於她相識時的溫婉柔弱判若兩人。

問題來了!

爲什麼一向柔善溫和的好太太,會瞬間轉化爲一個腹黑且心計深沉的綠茶婊?

其實人在痛苦之時,自然容易活成一團壞情緒。

隨着負能量磁場的滋生,這股戾氣愈發沉重,惡性循環,對周遭的一切都惡語評價,嚴重的甚至會形成對他人的道德綁架,受害者情節爆棚,自然只剩下卑劣和可惡的行徑了。

但聰明如她,並非總是滿腹的牢騷和不滿,也並非如祥林嫂式的喋喋不休和憤恨怨懟,相反她所給予大衆的平和表象,更激發了人們想要保護、憐憫的情感。

不出所料,這個慘遭丈夫殘忍拋棄的女人,贏得了大衆的同情,增添了很多聲望,更獲得了憐憫者不同程度的資助與扶持。

她的不堪遭遇也爲她換來了優渥的生活。而斯特里克蘭,留在人們心中的只有那個不負責任、好無良知的流氓形象!

似乎輿論自古以來就習慣同情弱者,倒向受害的一方。在所有捕風捉影般的猜測中,沒有人知道他真正離開妻兒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第一部分的重點,不假思索、急於評判。

大衆在事實的表象層面,呆若木雞、不明所以,但是趨於對正義感的伸張和弱勢羣體的慣性思維,大衆總是衆口一詞地抨擊和聲討,卻往往忽視真相背後到底是什麼?!

接下來,我們說說第二部分。

敘事者客居巴黎,得知自己的老友斯特羅夫對早年移居巴黎的斯特里克蘭傾慕有加,並預言他將爲世人留下許多別開生面的傑出畫作。

面對窮困潦倒的斯特里克蘭,古道柔腸的斯特羅夫向其施以援手,將病危將死的斯特里克蘭接回家中照料,並安排做過護士的妻子布蘭琪悉心照顧。

對愛情憧憬已久的布蘭琪,被斯特里克蘭的粗曠、獸性所吸引,與他墜入愛河。

然而,在斯特里克蘭激情宣泄過後,他又再一次選擇要離開。悲悽絕望的布蘭琪,在面對無法留下斯特里克蘭的現實後,飲下草酸自殺身亡了。

布蘭琪死後,丈夫斯特羅夫發現了那幅以布蘭琪作爲裸模的畫作。而就在他惱羞成怒拿起刮刀要摧毀它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了藝術的美和彌足珍貴。

這部分,首先說一個價值觀的問題:

對於斯特里克蘭而言,他沒有把畫作當成作品去換取功成名就,他更多的是把畫畫,當作表達自己的途徑。

然而,傳統的價值觀卻喜歡用世俗的一串數字,和一個標籤去捆綁我們,呈現出芸芸衆生所定義的功名赫赫。

或許,最初我們鄙視和輕蔑這種論調,但是當現實一次又一次向我們印證其真理性的時候,我們開始懷疑、動搖,直至妥協最終無比崇尚。

其次,這部分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愛情的誤區。

當女性聽到了甜言蜜語,似乎就容易變傻,她們容易被自己的錯覺左右。

所以,她們以爲自己遇見了愛情。

然而,這只是感激,並非感動。

正如很多人抨擊布蘭琪背叛,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她的遭遇:

在慘遭富少拋棄後被斯特羅夫救起,知恩圖報下的委身於他,也只不過是一種感激之情,而這纔是他們結婚的真實原因。

最後,這部分給我們重新作出了美的詮釋。

總結第二部分,我們可以得到三點經驗:

不同價值觀下,不可輕易評判他人的選擇;在看似幸福美滿的愛情中,終歸會有旁人無所知曉的真相隱藏;在覺察靈魂境界的曼妙之美前,請先收起鄙陋粗俗的蔑視嘴臉。

講完第二部分,最後,我們來講解這本書的第三部分。

敘事者機緣巧合遊訪塔希提,輾轉聽聞斯特里克蘭自巴黎途徑馬賽,最終定居塔希提並在此地再婚,安度餘生的全部經歷。

而此時他雖已死,但他的畫作已經價值連城。

居於塔希提的幾年中,斯特里克蘭與當地土著女再婚,由於土著女擁有固定的房產與土地,他們生活雖不闊綽但也並不拮据;島上的生活給了斯特里克蘭更多的時間用於創作和繪畫,不必苦於生計。

之後,斯特里克蘭感染麻風病,拖着病體仍不忘對藝術的執着和對創作的堅守,直至最終病變導致雙目失明後,他仍將畫作塗於四壁。

終於,在死後,他的作品被人們爭相收購,高價交易,斯特里克蘭的靈魂終於在死後得以完滿!

人們往往在夢想與現實面前,妥協下來。

因爲,人們害怕夢想的不可預知性、畏懼它的不確定性,而最爲顧忌的往往是周圍人的輕蔑、鄙視和冷嘲熱諷。

接下來我們再講講書中的人物。

在這部分,敘事者除了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斯特里克蘭在塔希提的生活,還描繪了同樣熱愛藝術的布魯諾船長。

他深切地感同身受那種被創造美的激情所擄獲的感覺,理解斯特里克蘭在朝聖之路上的孤寂與艱難。

這部分也通過斯特里克蘭生前的主治醫師庫特拉醫生的轉述,表現出庫特拉醫生被其創作激情的感染和震動,不惜多次走上泥濘的山路爲其診病。

還列舉出兩位師出同門但命運截然不同的醫生的人生抉擇:

亞伯拉罕順從內心的召喚,丟下了自己的優厚職務,前往亞歷山大做一名普通的檢疫員;而技藝稍遜的同門卻幸運地頂替了亞伯拉罕的空缺,成爲了趾高氣昂的行業翹楚。

這裏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拷問人生的議題:

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裏,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

面對生活我們應當如何抉擇呢?

其實,很簡單。

一切唯心而已!心中如何想的,我們便簡單直接地去追尋!

說到這裏,我們再總結一下第三部分的內容:

在阻撓重重地世俗眼光下,一切唯心而已,遵從本心。

好的,今天爲您講解的《月亮與六便士》就到這裏了。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本書的三個精華部分:

第一,思索求證,再做評判。面對僞善的表象,我們需要保持理性,究其根源,客觀覺察,不應當人云亦云地急於審判。

第二:任何事物都有不爲人知的一面,在不同價值觀、世界觀的索引下,我們不可輕易抨擊與聲討。

第三:凡事遵從本心所選,不必顧及他人看法,不必同傳統世俗束縛捆綁。

漫漫人生路,我們將會面臨的岔路有成千上萬。

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我們可以遵從父母的意願、聽取朋友的建議,但是在涉及人生大事面前,我們必將自我抉擇。

因爲,傳統觀念下的選擇,未必會使你如願。

有機會,你可以讀一讀《月亮與六便士》,也許你會看到我所講解之外的一些東西:

那枯燥乏味的工作和奇葩老闆,你要獨自面對;那無趣的婚姻、糟糕的生活,也沒人替你承受。

所以,當面對他人毫無依據地批評和指摘時,我們不必過於在意,追尋內心想要的足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