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孝道傳美德 張家家風美名傳

兒子工作有進步,父母給予獎勵;兒子參加工作有收入,每月按比例給父母繳納工資,雖然看似平常的事在山西運城海天花苑小區卻被傳爲美談。

這件事就發生在海天花苑小區張廣壽的家。張廣壽的大兒子張一鳴,2010年考入太原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2014年順利完成學業,就業于山西省第八建築公司,2019年晉升爲工程師。

二兒子張一諾基礎差,底子薄,2012年考入山西農大信息學院,經過努力,於2016年又考入山西農大動物醫學專業研究生,2019年研究生畢業,當年8月份順利就業禾豐牧業(上市公司)。在單位也是深得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

大兒媳張惠傑山西農大研究生畢業,現在山西省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太原分校任教。

父母對孩子的取得的成績會及時的表揚和現金獎勵。大兒媳第一次獲得山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計二等獎,單位獎一萬,父母也獎一萬,第二次獲得設計二等獎,父母又獎一千,評爲單位優秀黨員,父母再次獎勵一千。

大兒子通過國家一級建造師考試,父母獎一千,今年又獲得他們集團組織的設計二等獎,父母又獎勵一千,雖然有的獎項含金量不高,但是父母的獎勵是爲了激發他們更加刻苦的學習,努力的工作!

兩個兒子的收入雖然並不是很高,但他們養成每月給奶奶給家裏交錢的習慣,結了婚的按5%交,沒結婚的按10%交,孩子們非常認真,包括獎金、加班費、冬天的取暖費等都要算在其中,只要是自己的收入都按時通過微信或支付寶轉給父母,再就是每月各給奶奶200元生活費。每次放假或探親回來,都會天天陪着爺爺奶奶,即使白天有事外出,晚上只要不超過十點,都要去爺爺奶奶家裏問個平安。他們放假回到家裏,家裏的重活、髒活都是搶着幹。

張廣壽和愛人馬文俊在擺放貨物

張廣壽和愛人馬文俊在聖惠路開了個日雜店,十多年來他們堅持不出售假冒僞劣商品,顧客不慎遺落在商店的物品都會完好無損的交還給顧客,其中最多一次是撿到一個錢包,裏面有3000元,最終分文不少交還給失主,撿到的手機就不計其數。愛人喜歡古箏,也熱心公益事業,多次參加由市羣藝館組織的義演活動,今年就參加了紀念關公誕辰1860週年的大型義演和舜帝陵德孝文化節義演!

馬文俊業餘時間練習古箏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張廣壽的家庭中表現得細緻入微。念親恩、傳孝道、感恩父母,張廣壽夫妻恩愛、相互尊重、兒子兒媳孝敬老人、弘揚孝道,他們一家用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實際行動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盡孝道、講親情的傳統美德。

馬文俊在商店整理貨物

張廣壽全家福

《運城晚報》2020年11月2日刊登了張廣壽一家的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