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媽

“媽媽,讓我再玩10分鐘吧。”

每個父母都經歷過這樣的討價還價,孩子擠擠眼淚撒撒嬌,父母就心疼地妥協,馬上答應。

於是,好幾個10分鐘過去後,孩子依然在玩,父母毫無辦法。

孩子一直得寸進尺,父母一直曲意遷就,這樣的教育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有些父母問:那我乾脆不讓他玩不就行了嗎?

也未必,父母過於強硬的態度,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當孩子跟你討價還價時,父母要避免以下兩種做法,既不縱容,也不傷害。

1

“只能多玩10分鐘。”

很多家長困惑,爲什麼明明跟孩子約定好,孩子總是不遵守呢?

說好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結果一集結束了,孩子說“讓我看完下集吧”。

父母就覺得讓孩子一直掂掛着動畫片也不好,所以讓他看了。

說好只能玩30分鐘,結果一個小時過去了,孩子說“讓我多玩10分鐘吧”。

父母就覺得反正10分鐘也不長,所以讓他玩了。

10分鐘雖然不短,但×2、×3、×4,就是一筆難以計算成本的時間賬。

孩子一點點提要求,父母也覺得合理,於是一次次滿足他的索要。

其實,孩子是在試探你的底線。

當他發現,無論他提什麼要求你都會答應,就會變得肆無忌憚,不再把你的要求放在眼裏。

你以爲無傷大雅的小小拖延,正在毀了孩子的自制力,也嚴重損害了你作爲父母的尊嚴。

父母的縱容,會讓孩子變得過度依賴。

不管他有什麼心願或要求,只要向父母提就可以了,孩子會發現不僅可以在情感上依賴父母,也可以在行爲上依賴父母。

“媽寶男”就是這樣出現的,懶得動手,懶得約束自己,反正有父母撐腰。

父母的妥協,會讓孩子變得過度自大。

總被滿足的孩子,會習慣對他人頤指氣使、指指點點,認爲任何人都不能違背自己的意思。

一旦被否定,被反抗,他們難以承受打擊,會變得很脆弱。

爲了孩子,我們一定要做溫和而堅定的父母。

該說“不”的時候要堅決說不,該有界限的時候要守住界限,該有規則的時候要遵守規則。

寧願提前跟孩子約定好時間和次數,也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協退讓。

不要衝孩子吼,不亂髮脾氣,不做情緒化的家長。

每個父母都應該有條件地愛孩子,不在原則上談條件,不違背本心輕易縱容孩子。

2

“我說不行就不行!”

前幾天坐地鐵時,看到一對母子因爲手機而爭吵。

兒子想拿手機玩遊戲,媽媽不給,兒子就一直嚷嚷“你答應給我玩的”。

媽媽一直盯着手機,頭也不抬地說:“我說不行就不行!”

兒子不幹了,直接搶媽媽的手機,被推開後甚至抬手推了媽媽一把。

父母教育孩子最悲哀的是:把孩子變成了敵人

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也一天天變得不聽話,父母的耐心越來越少,脾氣越來越大。

原本的教導變成了指責,原本的傳授變成的命令,原本的父母也變成了“暴君”。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是孩子最親的人,所以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話,一定要按自己的吩咐做事。

如果孩子沒做好,那一定是孩子的問題。好好說話不聽,那就直接命令,直接開罵。

“暴君式”教育,“獨斷型”父母,使得教育大打折扣,也把孩子越推越遠。

爲什麼我們命令或訓斥孩子後,孩子更加叛逆?

因爲,孩子感到不被尊重和信任,他的內心受到傷害,就會與父母產生隔閡。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獨斷專行的判斷和約束,正在讓我們的父母變得強硬而“自閉”。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說過: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

爲了孩子,我們一定要學會好好說話,平等交流。

覺得孩子做得不好,那就指出來,不要帶着情緒,也不要開口就指責孩子。

你可以提出你的建議,幫助孩子改正自己,也可以讓孩子承擔後果,讓他弄明白怎麼做纔是對的。

孩子與父母是平等的,他需要被尊重,尤其是得到父母的尊重與認可。

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和孩子交流,讓孩子能夠聽得進你的話,更願意接受你的建議與安排。

3

教育好孩子

一定要講策略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的相處方式並不相同。

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未必能夠做到最好,但一定要不斷摸索,不斷成長。

父母真的要掌握一些教育常識,懂一些教育孩子的道理。

畢竟,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有了正確的策略,教育孩子就不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1.不要和孩子對着幹

孩子不聽話,若父母強硬要管教孩子,就會逼得孩子叛逆。

在叛逆心理作用下,孩子甚至和父母對着幹,有時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試着瞭解孩子當下的感受,同時也闡明自己的立場,讓孩子知道,他不應該這麼做。

2.跟孩子講道理

給孩子擺事實,說後果,爭取說服孩子,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

或者旁敲側擊地向孩子提意見,講明白其中的道理,讓他知道自己這麼做有什麼不好,怎麼做纔是好的。

3.讓孩子承擔後果

若孩子一直堅持,不肯改正,不妨允許他犯錯,讓他碰一次壁。

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任性、不守時、不遵守約定的後果,該懲罰的要懲罰,該改正的要改正。

孩子受到教訓,就會知道事情的對錯,然後主動改正。

4.堅持原則

面對孩子的哭鬧、撒嬌、求情,父母要保持理性,堅持教育中的原則,不隨便妥協。

當然,原則必然是之前就和孩子一起定好的,不能夠隨便更改,父母和孩子都要嚴格執行。

5.避免經常跟孩子談條件

父母常跟孩子談條件,孩子也就學會了跟父母談條件。

所以,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真誠的精神鼓勵,不通過講條件獎勵孩子。

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並且尊重孩子的選擇。

當孩子有了自己做決定的權利,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討價還價。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引導者,一言一行都足以改變孩子的人生軌跡,務必要負責到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