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很多家長都最爲關注的一個話題,尤其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們都非常關心,就是怕孩子的學習成績落後給其他的同學。

所以,很多父母從有了寶寶之後,就會着手準備一系列的事情,比如孩子的胎教、出生後的引導教育、長大之後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等。

這些事情家長都會列入思考的範圍之內,畢竟,現在孩子們之間的競爭實在太過激烈,想要有一個好的未來,父母就一定要爲孩子多考慮一些。

當孩子一點點長大之後,家長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別惹自己生氣。

但也會慢慢的發現,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壓力太大,好像每天都有着寫不完的作業,而且,最主要的是家長也要參與其中。

很多家長都以爲,等到孩子3歲的時候,到了年紀給他們送去幼兒園,孩子交給老師帶,自己就能夠功成身退,不再那麼累,可以輕鬆很多,但這種想法還是太天真了。

等到孩子上學之後,親子作業、家庭作業、各個科目的家庭作業真的會讓家長做到崩潰,也會讓家長覺得壓力很大。

不僅如此,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孩子的學習家長也必須要參與其中。

孩子的各科目作業,老師並不會管,反而是家長批,家長判,老師只管留,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後,老師只管講課,剩下的直接和家長對接。

現在的家長都會被拉一個羣,每天老師的家庭作業不和孩子對接,反而發給家長,檢查作業、作業進程之類的也直接和家長溝通,孩子只管寫作業。

原本,家長也挺樂意配合的,有的家長文化程度高,檢查也不是很費力,但有的家長沒怎麼讀過書,給孩子檢查作業簡直是天方夜譚。

農村家長暴發,老師督促作業,家長:別發了退學了,我都不會英語

前段時間,就有一位家長在社交平臺上,針對孩子的作業問題大吐苦水,覺得非常委屈。

事情是這樣的,在家長羣裏,一個老師表示:從明天開始,不按時完成英語作業的,我要在羣裏提醒一下了。

這句話可以理解爲兩種意思:

一種是單純的想要提醒一下還沒有完成作業的同學和家長,想讓家長們抓緊一下時間。

還有一種就是督促家長們儘快的檢查孩子的作業,如果家長再不檢查,孩子再完不成的話,那就要在羣裏點名批評了。

而老師剛發完之後就收到了一位情緒比較激動的家長的回覆:

“不學了,不上學了,別往羣裏發了,退學不學了,這要急死人啊?俺都不會呢,你讓我怎麼做,怎麼教啊!”

家長的這番話,完全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同,尤其是一些農村家長,文化程度並不是很高,全部身家都押在了孩子身上,卻沒想到孩子的學習還需要自己參與。

而家長的這一番話也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

漂流瓶:家長檢查作業,家長輔導學習,家長教育孩子,家長解決一切問題,那麼問題來了老師該作什麼?

v68:“老師認爲自己秉着負責任的態度,讓家長檢查作業”這是個笑話嗎?

木子:我只能輔導到三年級,現在的題太深奧了,我初中畢業的無能爲力。

你都符合:作業在學校完成,孩子回家看書複習不好嗎?教肓真要改改了。不然越多的孩子厭學。

vVVVVV6:啥都讓家長幹!作業,試卷在學校讓學生批分!現在更好讓中小學在學校喫飯了,課外輔導作業一點沒寫!讓孩子回來寫!家長還得每個月交錢,因爲是有償服務兩節課!我就不明白了,爲什麼我們不需要上看護班的孩子也得在學校遭這份罪?

Monica雯子:我就想說,想當年我作爲小學生的時候我父母從來沒有輔導或者檢查作業過,都是老師批改作業,並且還會在課堂上講解正確答案,不對的自己修訂。

蘭花:老師不批改作業讓家長改作業!要老師何用?這話說的沒錯!

那麼,家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該怎麼平衡呢?

首先,在剛剛接觸一個東西,或者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任何人都會犯錯,何況是孩子呢?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錯,理解孩子犯錯,不要對孩子太過苛刻。

其次,當孩子回到家之後,寫作業是他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在他們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參與,培養他們肚子學習的能力,之後檢查作業完成度和錯誤率就可以了。

最後,在學習這件事情上,老師纔是最主要的人物,家長把孩子送去學校,老師負責教育孩子,而不是把老師的責任推給家長。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現在的教育大環境怎樣呢?你對此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爲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