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減肥者來說,體重往往是最受關注的指標。有些減肥者,甚至一天數次稱重,爲下降0.1kg喜笑顏開,爲上升0.1kg愁容滿面。這都沒有必要。減肥的本質,在於減掉體內多餘的脂肪(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肥肉”),體重並不太重要。

那麼,這是不是說,體脂率更重要,而體重無所謂呢?不能絕對而論,因爲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第一種情況:普通人,可以“體重”爲第一參考指標

肥胖和體重,兩者之間當然有數量關係。從生活經驗來說,胖的人、體重大。因爲脂肪的堆積,造成了脂肪重量在體重中的佔比不斷上升,體重自然就上升了。所以,普通人只要能夠將體重控制在正常值範圍內,基本上不會發生超重或肥胖的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體重計算公式如下:男性標準體重=(身高cm-80)×70%女性標準體重=(身高cm-70)×60%標準體重正負10%範圍內,均爲爲正常體重。

體重並非恆定不變,它總是在小幅波動。正常情況下,就算你沒做任何運動,也沒有采取任何飲食控制措施,一兩天之內、體重也會在1kg以內浮動。

也就是說,普通人完全沒必要一天測一次體重,或者一天測好幾次體重。每天正常的體重波動,根本不必在乎,應將關注點放在體重的變化趨勢上。比如,三天測一次體重,在測量了兩週後(一共4次),你發現體重趨勢向上,體重在增加,這就需要引起注意。

貼士:比“體重”更有效地控制指標是“腰圍”標準腰圍計算公式如下:男性標準腰圍=(身高cm÷2)-11cm,女性標準腰圍=(身高cm÷2)-14cm。標準腰圍正負5%以內,都屬於正常腰圍範圍。

如果能控制住腰圍,那麼一定就能控制住體重。事實上,控制腰圍要比控制體重難多了。相同體重,如果脂肪堆積在腰腹,那麼健康風險就很高。將體重和腰圍兩個指標一起用,能更好地保持正常體重,防止發胖。

第二種情況:減肥新手,既要關注體重,也要關注體脂率

從不減肥、從不運動的人,剛開始減肥,初期的體重下降會非常快。而且這一階段,導致體重下降的主要因素就是,原來體內堆積的剩餘脂肪被大量消耗。因此,體脂率的下降在這一時期也會非常快,減肥者只要知道自已的體重在下降就行了。這個快速減重和減脂期,經驗上大概可以維持1至3個月,特別是前兩個月特別明顯。

當體重下降開始趨緩,說明身體已經逐步適應當前的運動方案和飲食控制措施。這時就應該更加關注體脂率,體脂率若停滯,只是小幅波動,說明身體可能已經進入了平臺期,應該調整運動、飲食方案了。

第三種情況:力量訓練者,尤其是希望呈現六塊性感腹肌的朋友

有明顯訓練痕跡的資深力量訓練者,是“肥胖=體重大”這種普通認知的顛覆者。這些肌肉男,和同樣身高的的男性相比,體重通常都要大得多,但卻擁有瘦瘦的臉龐,妥妥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肌肉”,肌肉線條十分明顯。

這樣的體形效果,必須以低體脂率爲基礎。男性的體脂率,大體上要降低到15%(正常體脂率的下限),纔可以開始逐步呈現出六塊腹肌的形狀。降低到12%以下時,肌肉線條纔會更爲清晰。

肌肉男們在增肌階段,會看重“體重”指標,但其背後是對肌肉量增長的關注,同時都竭力避免脂肪量增長過快。到了刷脂階段,則更關注“體脂率”指標。

或者說,肌肉們並不關心體重,只關心“肌肉量”和“體脂率”。只要肌肉量足夠高,體脂率足夠低,就能有一個更理想的肌肉男身材。

現在,你說體重和體脂率,哪個更重要呢?

【延伸閱讀】

體脂率超30%男生運動減肥實操,三步體脂率降5%,減更多靠自己!

一把皮尺就能快速知道體脂率和健康狀況,這5種方法瞭解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