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走和跑步,哪個更好?答案是:都好。一定會有人覺得,這個答案是在和稀泥、搗漿糊。那麼,我們不妨從幾個方面作一番比較。

熱量的消耗

通常來說,一個人跑的速度總是比走的速度快一些。因此,跑步的熱量消耗也會更高一些。單位時間內的運動耗能高,也就更有利於減肥。

長跑一小時的運動耗能約在500至700千卡的水平上,快走則大約在200至300千卡之間。

但理論上的運動耗能值,並不等於實際的耗能情況,也不等於減肥效果就一定是跑步勝出。

跑步和快走,都屬於有氧運動,都能實現有效減肥。其關鍵並不在於運動耗能值的高低,而是鍛鍊者實際的運動方案是否有效。比如:

某甲,每週跑步2次,每次30分鐘;某乙,每週快走5次,每次60分鐘。

那麼,某乙的快走減肥效果,一定好於某甲的跑步減肥方案。

某乙雖然只是快走鍛鍊,但在運動頻率、運動時長上都更加符合有氧運動減肥的要求。

此外,某乙如果體能較好,快走的速度快一些,運動耗能也可以更高一些。如果能採用快慢交替地行走鍛鍊方案,減肥效果會更好。

也就是說,有氧運動的耗能水平,並不能單獨決定實際減肥效果的好壞,運動者的實際鍛鍊方案如何、運動者投入的努力程度,纔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減肥效果的好壞。

只有在運動強度、運動頻率、運動時長、運動方式都相同的前提下,纔可以說快走的耗能或減肥效果不如跑步。

身體的適應性

總體上來說,快走的運動強度確實要比跑步低許多,因此身體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適應快走的節奏。舉個例子,如果某個鍛鍊者快走鍛鍊一週就適應了快走(感到較輕鬆),那麼慢跑鍛鍊一兩個月纔可能基本適應慢跑。

快走更容易讓人適應,也就意味着身體會更快地進入平臺期,減肥效果和運動能力的提升,都會陷入停滯階段。慢跑也會進入平臺期,但適應的過程相對會長許多。

看起來,快走似乎不利於減肥。實際操作中,卻也未必如此,及時調整快走方案就行了。比如,增加運動量、快慢交替、增加坡道行走等等。當快走無法滿足鍛鍊要求時,則可以升級到以慢跑或其他有氧運動爲主。

事實上,運動水平很高的肌肉男,也可以在減脂期進行快走鍛鍊減脂,就看鍛鍊者的實際鍛鍊需要了。

此外,正是由於快走的低強度、易適應的特點,也就更適合體弱者、中老年人作爲入門鍛鍊來使用。

對於下肢關節的保護

接下來,就是人們普遍關心的“膝關節會否受傷”的問題了。

跑步時,腳部落地產生的反向衝擊力,約爲體重的4至6倍,而快走只有約1.2至1.5倍。顯然,快走對下肢的衝擊小多了。所以,快走非常適合初始體重較大的鍛鍊者,在運動減肥初期採用。

貼士:御行君建議,如果你的體重過大,最好既不要選跑步,也不要選快走,而是選橢圓機、踏步機、划船機、游泳等弱關節衝擊、無關節衝擊的運動。

另外,下肢關節受傷和“運動頻率”也關係密切。“每天跑”,膝、踝關節受傷的風險會很高,新手尤其如此。因爲新手的下肢肌肉、關節的承受能力更弱。

雖然快走對下肢的關節衝擊小許多,但也不建議“每天走”。一週3至5次的有氧運動,完全可以滿足減肥的需要,或達到其他的鍛鍊目的。

那麼,快走和跑步哪個好呢?沒有絕對標準的答案。

如果設置相同的運動條件,跑步的減肥或鍛鍊效果會優於快走。但鍛鍊效果取決於每個人實際的運動方案,和鍛鍊者的努力程度,而不是運動耗能的高低。

快走的低強度、易適應的特點,讓它更適合體弱者和中老年人,同時卻更容易進入平臺期。跑步則對體能和心肺能力要求更高,很可能讓人喫不消,但鍛鍊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長跑對於下肢的衝擊力很大,快走對於下肢的保護性更好。

既然各有利弊,選擇適合你的運動就行了,何必定要分個好壞高低呢!

【延伸閱讀】

快走能減肥嗎?每天快走1小時,三個月減20斤,可行嗎?

走了6公里沒怎麼出汗,快走到底能減脂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