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聽過這句話: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相遇都是有因緣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佛家最注重一個“緣”字。

佛陀曾說過: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的遇見都是因緣和合,不是還債就是要債,不是善緣就是惡緣,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了緣的過程,緣深緣淺、緣聚緣散,皆有定數。

每一個來到我們身邊的人都是帶着使命的,都一定會教會我們什麼。我們都喜歡善緣貴人,喜歡那些來溫暖我們生活的人,但我們並非聖人,沒有足夠多的福德贏得所有人的喜歡,由自身業力的感召也難免會召來一些傷害我們的小人,他們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使我們煩惱痛苦,卻又不知如何化解,多心生抱怨嗔恨。

其實,誰的生活都不會總是順風得意,你要明白,命運想要你成長,總會安排一些不順心的人或事來刺激你,這不是壞事,禍中有福,是來幫你成長的。如佛家總說的那句話:今生傷害你的人,都是來渡你的。我們往往總是討厭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卻沒有認識到:即使過錯是別人的,那業障也一定是自己的。沒有種下過這個業,這個業障就不會出現。所以,遇事不要去埋怨外境,而應反思懺悔自己。

人這一生總是順風順水,未必是好事。佛門中有句話:喫苦了苦,享福消福。人生太過順利,是在不停地消耗福報,福報早早耗盡,就沒有福氣了。而喫苦,其實是在消業。那些給我們帶來痛苦,折磨我們的人,他們不惜造惡業來幫助我們消業,我們應該感激他們。他們造惡業,消耗的是他們自己的福,自有其因果,我們不與其糾纏,就傷害不到我們。

我們常將那些傷害我們的人,視爲來渡自己的“佛菩薩”,讓自己的心更加堅忍,心量更大。人在順境中永遠無法成佛,沒有經歷苦難折磨的人生不是圓滿。身不苦,則福祿不夠;心不苦,則智慧不全。那些傷害,雖痛,卻能啓發我們的智慧、歷練我們的心性,讓我們成長,更加強大,這就是我們講的“逆增上緣”。

因此,我們身邊的一切人都是“菩薩”,都是來圓滿我們的人生的,換種心態面對,惡緣就會轉爲善緣,內心就多了一份清淨,少了煩惱。

就像當年佛陀出家修行、弘法利生的幾年時間裏,曾無數次地遭到他的堂弟提婆達多的折磨、傷害,提婆達多可以說是種下了地獄重罪,然而最終佛陀成道後,卻稱提婆達多是佛再來,爲他授記爲佛。從中我們知道,“佛眼中是佛,魔眼中是魔”,我們心懷慈悲,傷害也是一種成就和渡化。

相信大家都知道佛門裏“寒山問拾得”的故事。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欺我、笑我、辱我、輕我、賤我、惡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惡人自有因果收拾,面對傷害,我們要修自己的忍辱心,把心量放大,不計較、不在乎,懂得包容和放過,任何人都傷害不了你,所以,別走心。

佛陀在世時曾爲衆生開示,如何面對別人的辱罵。這就像有人送你禮物,你不接受,那麼這個禮物仍屬於送禮的那個人。同樣,如果別人罵你、惡意中傷你,你不理他,那這個人是不是在罵他自己呢?他罵你,折磨的是他自己,痛苦的是他自己,他罵我們說明他過得不好,罵我們也正好給自己消業了,他罵我們,他心裏能舒服一點,也是我們慈悲心的體現。

人生就是一段緣接一段緣,不論是父母子女還是夫妻之間,因緣都並非一般,那得需要多深的緣分纔在同一條路上走了又走,同一個人見了又見。愛恨情仇皆虛妄,修心轉念最要緊,要惜緣、多包容,人生自是吉祥。你會感激傷害你的人嗎?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