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罗源县鉴江镇位于三都澳出海口,地处三县交汇处,优良的水质吸引大量外来人员进行海上养殖,海域治理问题逐渐突显。

该镇海域面积8.6平方公里,原有大屿、航道东等4个养殖区域,养殖面积约467公顷,渔排547座,涉及养殖户1369户4786人,其中外地养殖户636户2503人。

为保障当地海洋经济发展、维护沿海地区社会稳定,罗源县整合鉴江镇海域治理资源,探索创新“平安海域”治理新模式,推行“三实”联动机制,取得初步成效。

编“实”网格,筑牢“平安海域”治理基础

为做到养殖海域底数实、责任清,鉴江镇将鉴江湾划分为四大海区,并对确定的养殖范围进行分类编号,形成网格单元。配备“一格三员”,即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网格志愿者,采用分格包干责任制,做好民意收集、治安巡逻、平安宣传以及重点人员走访帮扶等工作。

鉴江镇海渔站还联合镇上的5个沿海村,以海域确权为抓手,打造专业海域管理团队,形成规范化海洋渔业综合开发管理系统,切实提高渔区群众安全感。

在管理中心值班室,只见液晶显示屏的主页面上网格分明,整个鉴江湾海区布局一目了然。随意点开一个渔排,屏幕立即弹出该渔排养殖户主的姓名、身份证、责任归属村、网格负责人等多项信息。

值班室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值班室实时监控海面动态,网格员还和养殖户、派出所责任民警等共同建立微信管理群,采用‘随手拍’形式,实时收集报送海上治安、违规用海、环境保护等海域管理问题信息,并及时解决,共同打造家乡这片‘平安海域’。”

搭“实”平台,畅通“平安海域”治理信息化途径

海域“网格化”让责任更明晰,今年以来渔排制挂的“二维码”则让渔排有了“身份证”,不仅使“平安海域”治理信息化途径更畅通,网格化管理更精细,还使得渔排拥有精准定位,为民警准确出警提供保障。据了解,截至目前鉴江镇派出所共摸排渔排1369户,已全部制挂。

“那一回好在民警来得及时,否则不知会闹多大!”鉴江镇海上渔排的养殖户小周感动地说。原来不久前,他与隔壁养殖户因航道问题引发纠纷,多亏民警及时到位,才得到有效化解。

派出所的责任区民警说:“渔排上牌前,我们接警后,要么找有经验的渔民带路,要么只能凭印象在茫茫海上寻找报警渔排,有时在渔排方阵里转了近一个小时都找不到,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自从今年海上渔排全面配给“二维码门牌”以来,民警们在手机“福建治安便民”平台输入渔排号,就能精准定位到该渔排位置,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外来人员讨薪纠纷、渔排突发火情等警情迅速化解。今年以来共平息纠纷5起、险情1次,有力打造“简易纠纷不上岸,民警到场速化解”的“和谐海域”。

“网格+二维码”的管理模式,可发挥大数据便捷性,外来养殖人员还可直接扫二维码登录手机端平台,直接上传个人信息。这样一来“平安海域”的治理信息化工作也更加便捷。

此外,鉴江镇还建立平安海域视频监控中心,在沿海岸线码头、澳口、海域重点部位安装监控探头,增设高清视频监控21路,并接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运用e福州综合指挥平台监测预警系统,实时共享台风路径信息,提高防灾工作的实效性和及时性。

做“实”服务,健全“平安海域”治理惠民机制

建立常态化巡防监管机制,在海域辖区设立鉴江码头、古郁码头、井水码头3个执勤点,配备公安巡逻快艇1艘。每天上、下午出海巡逻,来回一趟都要三个小时以上;夜间开展沿海岸线巡查,每晚行程20公里以上、用时1小时左右,确保一方海域安宁。

依托海警工作站,组建海上综合执法大队,加强日常海上执勤工作,大力整治成品油走私贩私、非法捕捞、非法养殖等违法行为,有效打击海上违法犯罪、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加强小型船舶规范化管理,针对沿海村民海上生产作业小型船舶数量多,管理混乱,治安隐患多、矛盾纠纷多等问题,每季度定期对新增或报废的小型未持证船舶开展摸底核查工作,实行编号造册、规范管理。

同时,动员党员、平安志愿者广泛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清理废旧渔网、海漂垃圾、塑料碎片,定期对海域周边的沙滩、滩涂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海上治理格局。

责编:黄慧儿

审核:方琮 高奇

因为有你,真相不再沉默

从指间到舌尖,福建监狱全面保障罪犯健康权(1007)

教育之光照亮大山深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