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黃聰

證券簡稱的變更,折射出的是山鷹紙業海外拓展的思路。

11月6日,山鷹紙業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證券簡稱由“山鷹紙業”變更爲“山鷹國際”,公司證券代碼保持不變。

當前,山鷹國際在海內外擁有企業超過60家。其中,公司2017年以18億元收購的北歐紙業,2020年10月22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Nasdaq OMX交易所成功分拆上市,目前已回收資金20億元,並繼續保持對北歐紙業的控制權。

據悉,山鷹紙業2021—2025集團五年戰略規劃已制定完成,將於近期公佈,公司將以造紙爲第一增長曲線和提供一體化產業鏈解決方案爲第二曲線,實現兩條腿走路。

單季扣非淨利4.3億增58%

山鷹紙業是一家以產業互聯網、綠色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及特種紙製造、包裝產品定製等爲一體的國際化企業。全球化回收纖維資源獲取,海外優勢市場及高端紙種的佈局是公司業務發展的核心所在。

數據顯示,三季度單季,山鷹紙業實現營業收入72.1億元,同比增長20.91%,環比增長20.36%;歸母淨利潤4.82億元,同比增長20.67%,環比增長78.09%;扣非淨利潤達4.32億元,同比增長57.66%,環比增長108.70%。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和淨利潤的數據分別達到170.37億元和9.83億元。

山鷹紙業披露2020年10月經營數據快報,當月國內造紙銷量55.4萬噸,同比增長42.33%;包裝銷量1.3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3.31%。2020年1—10月,國內造紙銷量385.31萬噸,同比增長5.01%;包裝銷量11.7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0.42%。

同時,三季度以來,山鷹紙業各項產能加速釋放,華中山鷹PM21和PM22相繼在7月和8月正式投入生產,華中基地的PM23已於10月初正式投產,目前公司國內造紙年產能已達600萬噸;與此同時,公司在建的浙江77萬噸、廣東100萬噸和吉林30萬噸造紙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分別於2022年6月底投產、2022年3月底和2022年10月計劃投產。

不僅如此,山鷹紙業海外再生漿產能佈局順利。截至2020年9月底,山鷹紙業已在東南亞建成年產70萬噸的再生漿產能,並已實現批量生產。根據計劃,2021年一季度,山鷹紙業將掌握年產150萬噸再生漿產能,在滿足自身長纖維原料需求外還可外供。

資料顯示,山鷹紙業的全資子公司環宇集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現已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荷蘭等回收纖維主要來源地開展采購業務,目前擁有年450萬噸的高效採購和物流能力,2019年完成境外纖維資源採購量305萬噸,其中主要供應給公司在國內的造紙基地和其他客戶。

當前,山鷹國際在海內外擁有10家工業及特種紙製造企業,30家包裝產品定製企業,20家國際與國內再生資源貿易企業及1家產業互聯平臺企業。

五年戰略規劃有望近期公佈

2020年10月22日,山鷹紙業控股子公司北歐紙業(Nordic Paper Holding AB)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交易所成功分拆上市。

值得關注的是,山鷹紙業自2017年以24億瑞典克朗(約18億元人民幣)收購北歐紙業後,累計從北歐紙業獲得12億瑞典克朗的分紅。本次分拆上市出售北歐紙業股權,山鷹紙業獲得14.6億瑞典克朗,共計收回26.6億瑞典克朗(約20億元人民幣),並繼續保持對北歐紙業的控制權。

北歐紙業位於瑞典和挪威,擁有高端特種漿紙產能合計50萬噸,是國際上高端防油紙和特種牛皮紙的領軍企業。

11月6日,山鷹紙業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證券簡稱由“山鷹紙業”變更爲“山鷹國際”,證券英文簡稱由“ShanyingPaper”變更爲“ShanyingInternational”,公司證券代碼600567保持不變。

山鷹紙業於2017年7月完成公司全稱變更後,公司註冊的商標統一使用“山鷹”或“山鷹國際”字樣,公司主要建築均以“山鷹國際”冠名,公司在生產經營中均以“山鷹國際”做爲公司品牌和商標。

山鷹紙業表示,公司的證券簡稱與公司主要品牌和商標的統一,將有助於公司的股東、客戶、供應商、員工及各利益相關方提升對公司形象的認同度,英文簡稱與公司英文品牌的統一將有助於公司及北歐紙業在境外資本市場和境外客戶、供應商、員工及各利益相關方的交流。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山鷹紙業官方網站自2018年9月上線後,包括企業簡介、公司新聞等一直以“山鷹國際”自稱。

日前,山鷹紙業2021—2025集團五年戰略規劃已制定完成,將於近期公佈。

在新五年戰略規劃中,山鷹紙業將繼續夯實造紙第一增長曲線,力爭五年內完成包裝紙產能建設。同時,山鷹紙業大力推進包裝+產業互聯網,採用“輕資產、平臺化”的服務方式,提供一體化產業鏈解決方案,打造成未來增長的第二曲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