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爲77.3歲,比2018年提高了0.3歲,這主要歸功於國家的發展和醫療體系的完善。

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壽命越來越長,三高等慢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攀升。據統計,我國現有心血管病患者約2.9億,心血管疾病死亡佔總死亡原因的首位,達到40%以上。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預防與控制三高等慢性疾病,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延長居民壽命的關鍵。

人在年輕時,身體器官和各項機能都處於巔峯狀態,很少生病,但隨着年齡逐漸增長,步入中年後,許多人都會感到力不從心,身體的病痛也越來越多。

“三高”對心腦血管到底有何影響?

相信在四五十歲以後,很多人都會逐漸被診斷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有些人堅持喫藥控制指標,而有些人則不以爲意,不放在心上。其實,“三高”對我們心血管的傷害,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並且大部分患者都沒有任何感覺,這也導致很多人忽視了它的危害。血壓升高時,雖然我們的身體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但高壓已經在慢慢傷害血管內皮了,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速度,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動脈管腔就會變得狹窄,血流不通暢,影響全身器官的供血供氧,尤其是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堵塞嚴重了就會有頭暈、胸悶、心悸等症狀。如果斑塊不穩定脫落下來,血管內壁出血,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還會徹底堵塞血管,造成心梗、腦梗,危及生命。同時,長時間的高血壓也會導致血管彈性下降,血管變得脆弱,像老化的水管一樣,稍微加大水壓就會爆裂,導致出血。高血脂的發病越來越趨於年輕化,且血脂的升高,會直接參與動脈粥樣硬化過程,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所以血脂升高需要及時治療。如果不注意控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會讓血管內壁越來越狹窄,血流不暢,血管彈性也越來越弱,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惡性事件。

血糖升高會導致糖尿病,大多數成人糖尿病屬於2型,很多人覺得血糖的升高與心腦血管沒有關係,因此不願意喫藥控制。但其實,糖尿病很容易引起血管損傷,導致併發症,據統計有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血管病變。高血糖患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糖分,會使血管變脆、彈性下降,也會使血液變得粘稠,流速減慢,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這些傷害不會反映到身體表面症狀,但卻是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如果不注意控制血糖,早晚有一天血管會不堪重負,徹底堵塞或者破裂出血。中年“三高患者”,如何清血管、保護心臟,遠離心腦血管惡性事件?

首先最重要的還是穩定病情,控制好指標,前面用大量篇幅介紹了“三高”對血管的傷害,如果不堅持用藥,好好控制,早晚會爆發。

其次,“清血管”這個詞其實並不準確,我們的血管並不是“垃圾桶”,其實沒有什麼所謂的血管垃圾,我們想要保持血管健康,無非是減緩動脈粥樣硬化這個過程,讓斑塊不再繼續生成和長大,就達到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目的。

飲食方面要注意低鹽低脂,每人每天喫鹽控制在6g以內,少喫油炸、肥膩、煎烤的食物,多喫水果蔬菜,糖尿病患者還要注意少喫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規律作息,堅持鍛鍊,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比如快走、慢跑等,可以很好地幫助穩定“三高”,加速血液循環,保護心臟。

最後,人到中年,即使患有慢性病也是很正常的,一定要調整好心態,不要對疾病有焦慮、恐懼的心理,保持心情愉悅,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纔是真正的長壽之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