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疫情突發的消息,讓近期稍有好轉的紡織市場突然蒙上一層陰影!年初歐美疫情失控,導致的紡織訂單大面積取 消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散去,不少紡織企業的庫存還在倉庫積壓,或者是貨款還沒能完全要回。

歐洲疫情的二次爆發,市場上難免各種悲觀情緒開始蔓延,對到手的訂單是否會再次取消,發走的訂單會不會貨款難要的擔憂十分強烈。

據一位四面彈染廠的員工介紹,他們廠裏最近一階段訂單特別多,而且訂單都是來自一些大客戶的,單量動輒都是十幾萬、幾十萬米的。廠裏做這些訂單已經忙不過來了,一些小單、散單已經不再接了。

但是近期廠裏不少大客戶都叫停了自己的訂單,廠區裏堆的到處都是的坯布卻有很多是不能生產的。

前不久與企業交流時,他就說道,自己的朋友已經出現了訂單被取消的現象,原本歐洲客戶下達給緬甸、越南的服裝訂單,採購他們的面料,但是因爲疫情的原因,已經被取消了。“前兩天緬甸客戶還開發進口的,一批是色丁、一批是仿記憶,結果已經做出了一部分,訂單被取消了,現在外貿訂單並不好做。”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爲這些大客戶都是一些成品面料客戶,國內許多服裝廠成衣最後都是出口至國外,因此外貿市場與國內市場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上半年全球疫情肆虐,他們不敢備貨,但近幾個月自身庫存消耗殆盡,同時國內疫情控制住等消息給他們重新備貨的勇氣。於是臨近年底,他們在現在開始大量備貨,可是歐洲疫情以及聖誕季取消的消息讓他們再次缺乏信心。國外市場一旦再次受疫情影響,國內的服裝廠也將首當其衝,服裝的銷售也將受影響。叫停生產,等待觀望也許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同時已有紡織老闆透露,十月的瘋狂行情或將在雙十一過後付出慘痛代價。即冬裝銷量不佳,服裝客戶尾款難以支付,延長欠款或者服裝抵債。也就是會出現每年年底都會看到的市場上門市部前擺了許多衣架出售羽絨服、棉服等現象。

一位內銷企業負責人說道:“雙十一還沒過,我已經有兩個客戶和我打招呼,說尾款可能給衣服抵債了。這就是前期瘋狂備貨的後果啊!”

羽絨服以及棉服的銷量,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天氣。雖然十月有傳出今年是冷冬的預測,但進入11月後,天氣依舊沒有轉涼,北方地區也沒有大面積出現下雪天氣,因此紡織人士對冬裝的出售缺乏信心。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都是“市場單”,市場貨的特點就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久。也不是所有廠家都能接到幾十萬米、幾百萬米的大單,同時市場單大多對價格十分敏感,而面料要求並不嚴格,一般都出現在現貨市場上,或者全球一些較爲落後貧窮的地區。這類訂單一般品牌服裝企業也不屑一顧的,都是有一些普通服裝企業在操作。

近期全球疫情有二次爆發的可能,普通服裝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有限,正常不會願意冒着服裝滯銷、庫存積壓的風險,大量採購面料的。因此今年的市場單數量相對往年本來就有限,再加上近期歐洲疫情二次爆發更加劇了市場上的謹慎氣氛。

對於此波由內需、外貿拉動的國內紡織面料行業發展熱潮,行業專業人士普遍認爲,國內服裝行業整體依然處於歷史困境中。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程偉雄表示,疫情對我國乃至全球的供應鏈市場都造成衝擊,全球市場尚未全面復甦和向好,我國紡織行業此時談爆發爲時尚早,“整個行業依然處於發展趨緩、趨困的狀態,需要一個恢復週期。”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爲尊重知識產權,化纖邦儘量標註每篇文章的來源,若不願轉載或侵權,請通知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