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膝蓋好不好,一個動作就知道!每天堅持這樣喫、這樣做,護好關節人長壽~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它僅靠小小的一個部位就支撐起了身體的大部分重量,在一天中絕大多數時候都處於高壓工作狀態。而且很多人不知道,膝關節屬於“ 一次性消耗品”,越用越少, 一旦磨損就不能修復。

但如此重要的膝關節,卻很少受到人們的重視和保護。

膝關節不僅要承受人體的自重,還要負擔不同姿勢及運動帶來的額外壓強。比如說,走路時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 2倍, 爬樓梯時膝蓋負重是體重的 3~4倍, 跑步時膝蓋負重爲體重的 5.5倍之多。

而且膝關節軟骨從 30歲開始就會發生退變, 50歲以後髕骨軟骨面臨着全層磨損。那要如何知道自己的膝蓋如今是好是壞呢?

單腿下蹲判斷膝蓋好壞

做法:找一個平坦的地方,單腿站立,另一條腿向前抬起,腳尖略高於底面即可。站立腿膝蓋彎曲,整個身體盡力往下蹲,另一條腿朝前伸,盡力保持身體平衡。幾秒種後站起,回到初始姿勢。

下蹲過程中膝蓋出現酸脹、身體不平衡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膝關節出現痛感, 那就意味着膝蓋可能存在問題,需要儘早就醫檢查。

據統計,如今慢性膝關節疼痛在成人中的發生率達到了 25%,其比例越來越高。而疼痛是膝關節異常的典型信號,其誘因主要有以下5種:

1、髕骨軟化

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它可以緩衝運動時膝關節受到的衝擊,對膝關節起重要保護作用。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代謝水平逐步下降,體內鈣質、氨糖等營養素流失會致使軟骨逐漸退化,再加上日常活動磨損,髕骨軟化問題在青壯年和老年人身上常有發生,發病率高達36.2%。

疼痛特點:膝關節前側疼痛,上下樓或蹲起時疼痛加重,有時還會“打軟腿”。

2、半月板受損

半月板是膝蓋處兩個像月牙形狀的纖維軟骨,它主要也起到減少摩擦、增加關節穩定性的作用。半月板一旦受損, 自愈可能性很低,必須及時接受治療。

疼痛特點:走路時關節疼痛明顯,但靜坐或躺下時疼痛減輕; 按壓膝眼位置時有明顯的痛感;膝蓋活動時發出“咔噠”聲響,這些都說明半月板存在受損情況。

3、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又叫骨刺,是關節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老年人羣中較爲普遍。它如果沒有症狀表現,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但如果出現疼痛,就需要引起重視,採取方法緩解了。

疼痛特點:行走、慢跑或上下樓梯時膝蓋有些許疼痛,陰雨天、寒冷天氣疼痛感會加劇。嚴重者甚至在久站時也會有劇烈痛感。

4、滑膜炎

滑膜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在受到冷熱刺激、運動過度時比較容易發生。如未能及時治療,會導致關節積液、骨性關節炎等,甚至還會增加致殘風險。

疼痛特點:膝關節腫脹,活動受限,體育鍛煉後或蹲起時痛感非常明顯。

5、日常行爲習慣不佳

還有些疼痛,並不是因爲膝關節出現了器質性病變,而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行爲所致,比如:

①久坐;

②經常蹲着、跪着、屈膝、彎腰駝背;

③過量、過激運動;

④長期穿着高跟鞋或其他不合腳的鞋;

⑤過於肥胖等。

一般只要改掉這些不良的行爲和習慣,關節負荷就能減輕,疼痛感便得以解決。

膝蓋的損傷通常是 不可逆的,因此越早開始保養越好。針對性地補充2種營養素,日常再配合燻洗、鍛鍊操,對於膝關節健康十分有益。

1、補好2種營養素

①鈣

鈣是構成膝關節的重要營養素之一,沒有充足的鈣質,易導致骨質疏鬆,關節更可能患病。 人在35歲時骨鈣量達到高峯,而後就逐年下降,尤其是 40歲以上的女性,鈣質流失尤爲顯著,必須加強補充。

牛奶等奶製品、豆腐等豆製品、雞蛋等蛋類、海帶等海藻類、莧菜等深綠色蔬菜都是鈣元素的良好來源。另外,秋冬季節每天曬30分鐘左右的太陽,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②氨糖

氨糖能刺激軟骨細胞合成膠原纖維和蛋白多糖,從而幫助修復受損軟骨,並能抑制炎症反應,減少軟骨磨損,延緩軟骨退化。

人體內的氨糖量從30歲開始就會逐漸減少, 45歲以後含量只有18歲的18%。不過這種物質很難從食物中獲取,大家可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 氨糖營養補充劑,一般成年人每日補充1500mg鹽酸氨基葡萄糖,8周左右就能明顯見效。

2、燻洗膝關節

燻洗就是指用溼透的藥包熱敷膝關節,這個方法可以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附近肌肉痙攣。

尤其最近天氣越來越冷,經常燻洗能幫助 改善秋冬膝蓋怕冷的症狀,起到 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甚至對於 早期膝關節炎也具有一定的療效。

膝關節燻洗方

做法:取當歸、川穹、羌活、獨活、牛膝、肉桂、桑寄生各20克,防風30克,細辛、桂枝各15克。

把所有藥材裝在紗布袋中,清水浸泡30分鐘後澆上黃酒,上鍋再蒸20分鐘。取出後等涼到合適溫度,交替熱敷膝關節即可。

注意:皮膚有外傷者不宜採用此法。

3、沒事抬抬腿

堅持天天抬腿可以增強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和後側股二頭肌的力量, 使膝關節更穩定,有助於預防膝關節炎。

具體方法:坐在椅子上,保持膝關節在座椅範圍之外。一條腿自然着地,另一條腿用力繃直,緩緩抬起,與身體形成90°直角,在空中保持30秒左右,然後慢慢放下,換另一條腿,交替進行。

(G)#膝蓋#關節#氨糖收藏

據統計,如今慢性膝關節疼痛在成人中的發生率達到了 25%,其比例越來越高。而疼痛是膝關節異常的典型信號,其誘因主要有以下5種:

1、髕骨軟化

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它可以緩衝運動時膝關節受到的衝擊,對膝關節起重要保護作用。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代謝水平逐步下降,體內鈣質、氨糖等營養素流失會致使軟骨逐漸退化,再加上日常活動磨損,髕骨軟化問題在青壯年和老年人身上常有發生,發病率高達36.2%。

疼痛特點:膝關節前側疼痛,上下樓或蹲起時疼痛加重,有時還會“打軟腿”。

2、半月板受損

半月板是膝蓋處兩個像月牙形狀的纖維軟骨,它主要也起到減少摩擦、增加關節穩定性的作用。半月板一旦受損, 自愈可能性很低,必須及時接受治療。

疼痛特點:走路時關節疼痛明顯,但靜坐或躺下時疼痛減輕; 按壓膝眼位置時有明顯的痛感;膝蓋活動時發出“咔噠”聲響,這些都說明半月板存在受損情況。

3、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又叫骨刺,是關節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老年人羣中較爲普遍。它如果沒有症狀表現,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但如果出現疼痛,就需要引起重視,採取方法緩解了。

疼痛特點:行走、慢跑或上下樓梯時膝蓋有些許疼痛,陰雨天、寒冷天氣疼痛感會加劇。嚴重者甚至在久站時也會有劇烈痛感。

4、滑膜炎

滑膜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在受到冷熱刺激、運動過度時比較容易發生。如未能及時治療,會導致關節積液、骨性關節炎等,甚至還會增加致殘風險。

疼痛特點:膝關節腫脹,活動受限,體育鍛煉後或蹲起時痛感非常明顯。

5、日常行爲習慣不佳

還有些疼痛,並不是因爲膝關節出現了器質性病變,而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行爲所致,比如:

①久坐;

②經常蹲着、跪着、屈膝、彎腰駝背;

③過量、過激運動;

④長期穿着高跟鞋或其他不合腳的鞋;

⑤過於肥胖等。

一般只要改掉這些不良的行爲和習慣,關節負荷就能減輕,疼痛感便得以解決。

膝蓋的損傷通常是 不可逆的,因此越早開始保養越好。針對性地補充2種營養素,日常再配合燻洗、鍛鍊操,對於膝關節健康十分有益。

1、補好2種營養素

①鈣

鈣是構成膝關節的重要營養素之一,沒有充足的鈣質,易導致骨質疏鬆,關節更可能患病。 人在35歲時骨鈣量達到高峯,而後就逐年下降,尤其是 40歲以上的女性,鈣質流失尤爲顯著,必須加強補充。

牛奶等奶製品、豆腐等豆製品、雞蛋等蛋類、海帶等海藻類、莧菜等深綠色蔬菜都是鈣元素的良好來源。另外,秋冬季節每天曬30分鐘左右的太陽,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②氨糖

氨糖能刺激軟骨細胞合成膠原纖維和蛋白多糖,從而幫助修復受損軟骨,並能抑制炎症反應,減少軟骨磨損,延緩軟骨退化。

人體內的氨糖量從30歲開始就會逐漸減少, 45歲以後含量只有18歲的18%。不過這種物質很難從食物中獲取,大家可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 氨糖營養補充劑,一般成年人每日補充1500mg鹽酸氨基葡萄糖,8周左右就能明顯見效。

2、燻洗膝關節

燻洗就是指用溼透的藥包熱敷膝關節,這個方法可以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附近肌肉痙攣。

尤其最近天氣越來越冷,經常燻洗能幫助 改善秋冬膝蓋怕冷的症狀,起到 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甚至對於 早期膝關節炎也具有一定的療效。

膝關節燻洗方

做法:取當歸、川穹、羌活、獨活、牛膝、肉桂、桑寄生各20克,防風30克,細辛、桂枝各15克。

把所有藥材裝在紗布袋中,清水浸泡30分鐘後澆上黃酒,上鍋再蒸20分鐘。取出後等涼到合適溫度,交替熱敷膝關節即可。

注意:皮膚有外傷者不宜採用此法。

3、沒事抬抬腿

堅持天天抬腿可以增強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和後側股二頭肌的力量, 使膝關節更穩定,有助於預防膝關節炎。

具體方法:坐在椅子上,保持膝關節在座椅範圍之外。一條腿自然着地,另一條腿用力繃直,緩緩抬起,與身體形成90°直角,在空中保持30秒左右,然後慢慢放下,換另一條腿,交替進行。

(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