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市南宮經濟開發區冀南環保傢俱產業園的工人在加工板材。去年,南宮市按照綠色環保的標準規劃建設冀南環保傢俱產業園,讓傢俱生產企業由昔日“黑老大”變成綠色經濟新引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吸引34家來自北京通州等地的板式定製傢俱企業簽約入駐,帶動1000餘人就業。(河北日報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近日,邢臺市信都區漿水鎮坡子峪村果農在採摘蘋果。信都區引導西部山區百姓發展蘋果種植,打造帶領百姓增收致富的“萬元錢”產業品牌。目前,信都區蘋果種植面積達6.5萬畝,覆蓋縣域內13個鄉鎮260個行政村,年產量13萬餘噸,產值6.7億元,帶動2.4萬餘農民增收致富。 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近年來,邢臺市城鄉居民收入一直處於全省落後位次。爲此,邢臺市提出推進全民增收行動,將其作爲推動高質量趕超發展的核心內容,推出“千斤糧、萬元錢”工程、城市經濟加速成長工程、縣域經濟振興發展工程等系列“組合拳”。

今年上半年,邢臺市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值與2019年底相比,在全省排位分別前移了2個和1個位次。

●“千斤糧、萬元錢”工程讓黃土生“金”

位於邢臺市信都區南溝門村的香菇大棚寬敞明亮、暖意融融,一支支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剛剛探頭露腦的香菇生機勃勃。

今年,南溝門村新上了80個香菇大棚,村集體有了自己的菌棒廠,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董貴林是一名大棚管理員。他說,眼下,香菇的養棒期陸續結束,再過兩三天就可以脫袋、出菇了,依照行情,今年能實現15萬元的畝均收入。

信都區還在會寧鎮打造了萬畝鮮桃長廊,年產鮮桃2500萬公斤,畝均產值1.1萬元,帶動20個村、3000餘農戶邁上小康路。在李村鎮打造了省級觀光采摘園,種植優質梨果600畝,年產45萬公斤,畝均收益2萬餘元。信都區還出臺政策,對落實規模化種植成效顯著的鄉鎮給予技術支持和資金獎補,擴大高效水果、食用菌、酸棗等畝產值超萬元的特色作物種植,支持發展集休閒、觀光、康養、採摘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園。

最近,臨西縣石佛寺村農民劉雪峯忙得不可開交。“俺種植的20多畝‘鮮切菊花’正在加緊採摘、包裝和銷售,從8月到現在一天都沒閒過!”他說,“鮮切菊花”以訂單形式銷售到天津、武漢等城市,畝均利潤1.5萬元以上。

據瞭解,金針菇、金銀花、金菊“三金”農業項目,是臨西縣培育打造的“萬元錢”產業品牌,其中各類菊花種植面積900畝以上。

邢臺市明確,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思路,發展高效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種植業,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邢臺市還發展加州鱸魚養殖等高效現代漁業,出臺了優惠政策,使其成爲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抓手。

截至9月底,邢臺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316家,擁有“萬元錢”家庭農場233個、農業合作社44個。邢臺市新增投資5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111個,其中“萬元錢”項目36個,總投資51.26億元。爭取省級以上財政項目資金24.7億元,同比增長7.9%,居全省前列。

●發展城市經濟挖掘就業新潛力

發展城市經濟綜合體,是邢臺市挖掘就業新潛力的一項重要內容。

位於邢臺市襄都區的中關村·貝殼冀南創新中心,是中關村智慧環境產業聯盟、貝殼菁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邢臺首家中關村科技創新加速器。目前,入駐的創新創業團隊和中小微企業共計90餘家,帶動800餘人就業。

長期以來,區域面積小、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稀缺是襄都區發展的制約因素。爲推動樓宇經濟發展,襄都區以“以獎代補”的形式引導樓宇經濟發展,充分調動樓宇開發主體、運營主體在樓宇招商、管理方面的積極性。以世貿天街、鉅業大廈、順都匯等樓宇集羣爲重點,着力打造具有邢臺特色的中央商務區,形成邢臺市樓宇經濟“樣板工程”。目前,全區投入使用的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務樓宇共有40棟,入駐企業1324家,吸納就業3985人。

目前,邢臺市稅收超500萬元的樓宇134棟,入駐企業6068家,吸納就業3.65萬人。邢臺市新增已運營衆創空間108家,其中3000平方米以上的48家。

開展全民增收行動,推進項目“雙進雙產”(引進推進、投產達產),既浚泉源,又固根本。

總投資3.02億元的河北陶來木業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精密模具項目、總投資2.18億元的河北雲龍釘業有限公司年產45000噸螺絲釘項目、總投資2.05億元的河北三廈廚具科技有限公司鑄鐵搪瓷爐架及精鐵鍋旋壓料片項目,今年以來,一個個項目落地隆堯經濟開發區。推進項目建設上,隆堯經濟開發區堅持“以打樁論英雄”,以“見工地、見設備、見產品”爲標尺,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每個項目都能儘早開工、順利建設。

邢臺市紮實推進企業“小升規”“規上市”計劃,對所有企業實施“畝均效益”綜合評價,以差異化政策倒逼中高端增量經濟做大做優,擴容就業蓄水池,吸引有文化、有闖勁、有想法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到城市中就業創業。

截至9月末,邢臺市新增億元以上新開工工業項目405個,相比去年全年增長105.6%,增加就業崗位3.9萬個,同比增加124.8%;邢臺市新增市場主體10.4萬個;邢臺市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8.79%,7月、8月、9月貸款增速連續3個月居全省首位。

●縣域特色產業釋放發展動能

金秋時節,平鄉縣艾村村民付東生每天在自己的小院裏忙碌,包裝着需要發往全國各地的童車。

付東生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在縣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組建了家庭童車加工點,開起了淘寶網店,旺季每天的銷量在500單左右,摘掉了“貧困帽”,也帶動了不少親友做起電商賣童車。

據阿里研究院2019年統計數據,平鄉縣有4箇中國淘寶鎮、21箇中國淘寶村,淘寶店鋪1萬多家。爲讓收入偏低羣衆乘上致富快車,平鄉縣專門組建電商創業導師團、青年電商志願服務隊,提供免費服務。縣財政每年列支定向扶持資金,對購買電腦、打印機、安裝寬帶等發展電商的幫扶對象,每戶補貼4000元至1萬元。除了童車、玩具類特色主導產品,平鄉電商還把貢白菜、芝麻糖、十香菜、老粗布等特色農副產品賣到全國各地。

除了平鄉和廣宗的自行車童車產業,清河羊絨、隆堯食品、臨西軸承、寧晉電線電纜……這些在國內響噹噹的縣域特色產業品牌,都出自邢臺。

優化提升縣域傳統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羣、發展特色小鎮,是促進當地羣衆增收的有效途徑。因此,邢臺市在推進全民增收行動中,明確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爲重點,大力推動縣域經濟振興發展工程。

前不久,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工作辦公室公佈了2020年上半年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覈測評結果,邢臺市的隆堯、平鄉、寧晉、南宮、南和、任澤等多個縣(市、區)位居前列。

邢臺市還實施全域旅遊提檔升級工程、園區平臺能級晉升工程、民生福祉兜底保障工程等,確保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其中,民生福祉保障方面,採取加大居民家庭教育、交通、住房補貼力度,制定了低收入羣體政策性收入增長機制等舉措,確保城鄉居民穩定增收。(河北日報記者邢雲 通訊員李來坤)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