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

隨着阿里生態越來越強,阿里的平臺意識,也明顯越來越好。

最近,阿里發佈了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在截止9月30日的最新一個季度,阿里收入1551億元,經調整淨利潤471億元,兩者都超出了此前的市場預期,而阿里的用戶總量,正在逼近9億大關。

阿里的各個業務梯隊,以電商爲核心,仍在“履帶式”地高速推進。處在增長第一梯隊的菜鳥物流和阿里雲,增速分別高達73%和60%,而根據財報披露:阿里雲的客戶已經覆蓋到60%的A股上市公司。

阿里現有的業務格局,離不開其開放的平臺意識,如今的菜鳥物流和阿里雲都是最佳例證。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財報對“雙11”的意外點題中,阿里在覈心電商業務上的大平臺意識也越來越好。

01 從“春雷計劃”重啓到“雙11”週期延長,阿里的大平臺意識之下,中小企業的新紅利週期加速開啓

今年以來,阿里對中小商家的傾注,的確是可圈可點的,而雙11,算得上是中小商家的又一個意外之喜——上半年的疫情之下,阿里快速重啓了“春雷計劃”,祭出的穩外貿、打造數字化產業帶、助農興農三大舉措,對中小企業形成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這裏僅舉一例,截止今年9月底,已經有145個產業帶、120萬商業入駐淘寶特價版,與此同時,按照阿里財報披露的數據,僅三季度內,淘寶特價版的月活用戶增量就達到了3000萬,而總的月活用戶數已經超過7000萬。

基於對中小企業的考慮,突破慣例、把“雙11”週期延長,這等於把中小企業放在了雙11的C位。結合今年以來的一系列圍繞中小商家的動作來看,也足以說明,阿里的大平臺意識越來越好了。

從雙11來看,往年的雙11,實際上大品牌的舞臺,俘獲用戶關注最多的,受益最多的,也正是這些有聲量優勢、能快速趕上營銷新趨勢的大品牌。而隨着新技術、新賽道、新場景越來越多,如何讓中小企業跟上節奏,走向更大的舞臺,實際上是阿里在考慮的問題。

很顯然,大量有轉型需求的外貿商家、產業帶商家,已經享受到今年雙11帶來的紅利——雙11週期破例延長,不僅挖深了需求的蓄水池,更重要的,也給了海量中小商家運籌、備貨等方面全面適應數字化商業、爭取用戶的時間,畢竟,這些商家在駕馭數字化商業上,在方方面面都沒有大品牌舉重若輕的實力。

從“春雷計劃”給中小企業高配扶持,到“雙11”突破慣例,阿里把中小企業放在C位的大平臺意識,明顯越來越好了——平臺和生態,本來就是阿里的長板,服務中小企業,也本來就是阿里DNA的一部分,而今天,阿里生態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大數據等新技術、直播等新場景、新零售等新賽道還在持續進化,在更好的平臺思維下,中小企業未來能夠享受到技術、場景等時代紅利註定會越來越多,足以開啓一個新的向上週期。

02 利他即利己,阿里的生態循環或加速向上

平臺經濟能夠爆發出的普惠性可能是驚人的,前提是要有正確的思維和價值觀,恰到好處的平臺機制。在已經成爲“品牌高地”的“雙11”,阿里的大平臺思維再次發力,形成對中小商家的助力,就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可能性。

而一個普惠性的平臺,平臺自身顯然也是受益者。

今年以來,阿里爲中小企業開綠燈的大平臺意識變得更好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利他即利己的思維——在增量的中小企業更好享受到時代紅利的同時,阿里原本強大的生態活力,會進一步增強,“企業成長-平臺進化”這個良性生態循環會同步加速向上。

我們看到,近幾年來,天貓上的很多大品牌,實際上很多都是阿里生態孵化出的新品牌,他們曾經都是阿里平臺上的中小企業、中小商家。如今備受年輕消費者追捧的元氣森林、三頓半、Bosie等品牌,都是這樣的例子——很多新品牌,實際上在一個飽和的市場中,靠天貓才“撕開一個口子”,進而快速逆勢崛起的。很多新品牌的成長史不過3年,卻不僅打開了市場、塑造了品牌,還有着很好的利潤率。

這顯然是一個良性循環。今天來看,對於大量的中小企業、甚至傳統的大品牌來說,天貓憑藉消費者洞察等資源、平臺的成長機制,已經成爲深耕線上市場、品牌打造或再造的主陣地,而天貓平臺不僅僅是直接分享到合作共享的經濟收益,更重要的,天貓自身的生態活力也被持續激發。

阿里的生態循環,勢必會加速上。大到財報中體現的生態能力,小到細節化的工具和創新,現在阿里有更多的經驗和資源賦能中小企業。比如,雙11期間,阿里官方服務直播“阿里商家零距離”欄目,將推出雙11系列8場聯播——與直播帶貨不同,這個直播欄目是作爲商家與平臺溝通的第一陣地而存在的,自疫情後開播以來以吸粉超過百萬商家。這樣的創新看似不起眼,但卻是阿里創新能力、平臺服務意識的一個綜合反映。

阿里把洞察和資源通過很好的平臺機制,形成了中小企業的能力,推動了就業與產業的升級……最終“循環”回饋到平臺上,就是平臺自身不可替代的價值。這種價值,是阿里財報的賬面數據中所遠遠沒有體現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