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米東區各鄉鎮片區緊抓民生實事,瞭解民情民意,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工作中,安路燈、建廣場、修車棚,一件件民生實事,讓居民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大實惠。

一大早,羊毛工鎮留子廟村養殖場負責人冶永勝和三位村民一起將印有“電力暢通解民憂 致富路上馬力足”的錦旗送到了米東區建設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

留子廟村第一書記陸曉玉說:“當地村民給我反映養殖區電壓不穩等問題後,我們就及時跟米東區供電公司聯繫協調,供電公司實地查看,最終給我們加了一臺變壓器,總投資是270萬元,徹底解決了養殖區用電貴、不穩定等問題,進一步促進了鄉村養殖業的發展。”

養殖場負責人冶永勝說:“以前我們養殖區一戶一個月用電300多元,現在一個月能省200多元,村上幾十戶,一個月就能省下好幾千元。”

金秋的夜晚,走進羊毛工鎮留子廟村西灘,只見巷道路面乾淨整潔,嶄新的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整條巷道。

陸曉玉說:“這裏住戶有七八十戶,一直沒有路燈,我們從‘訪惠聚’經費裏面拿出7.4萬元,對這片區域的6條總長度2000米的巷道,安裝了50多盞太陽能路燈,目前路燈安裝完畢,解決居民實際問題。”

51歲的村民馬永剛閒下來的時候,就喜歡和村民一起在乾淨亮堂的巷道里走一走,聊一聊現在美好的生活。

馬永剛說:“現在路修好了,燈也亮了,我們的日子更是越過越好。我家今年新蓋的房子,政府補助了5萬元,我自己掏了5萬元,房子裏面水電暖、家電齊全。今年還種了60畝地,一畝地收入1000多元,一年下來能掙五六萬元。”

現在,村民的生活好了,文明意識也在環境的變化中得到提升。

村民王勇說:“以前這個路都是泥巴路,現在修成了水泥路,下雨下雪都不怕了。村上的環境也有所改變,每一個巷道都配有垃圾箱,村民也都自覺將垃圾扔進垃圾箱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