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粮食产量的重头戏,目前我国秋粮收获工作已经临近尾声,各地收购开始日渐活跃,作为国内粮食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也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秋粮收购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

据悉,与往年不同,今年受疫情和国内需求增长的影响,我国秋粮上市之际,各主要品种价格出现了少见的上涨行情。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主产区中晚籼稻普通品种收购均价每斤1.32元,比去年高5―7分钱;粳稻均价1.36元,略高于去年;玉米价格大多在1.05―1.25元,比去年高0.2元;大豆均价2.4元,比去年高0.5元。

由于目前我国仍有超2亿吨的粮食库存,如何引导农户适时卖粮、避免因过度惜售而错过最佳卖粮时机也就变得十分重要。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库存最为充裕的品种为稻谷,初步预估应在1.4亿吨以上,而今年中晚稻价格的上涨主要还是由于受疫情影响引发的惜售心理。

目前,国家已经在中晚稻上市之际重启临储拍卖工作,向市场投放库存稻谷,以避免市场的过度炒作,并在近期对部分哄抬粮价的企业给予通报查处。

其次,在小麦市场,由于双节之后国家加大了库存小麦的投放数量,目前各地小麦收购价格涨势已得到有效抑制,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小幅回调。

而在玉米市场,近来随着其价格的走高,小麦、稻谷等库存偏高的品种对其的替代作用开始显著增强,加上各地秋粮收获完毕,上市量开始增加,玉米价格也从高点价格出现回落。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主产区最高价山东地区已经普遍回落至1.3元以下的位置。

当前涨势较强的为大豆市场。据悉,尽管我国在东北地区加大对国产大豆的补贴力度,但整体来看,国产大豆产量增幅有限,在出现较大范围的惜售之后,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行情。

此外,由于我国转基因管理条例的规定,在食品领域禁止直接使用转基因大豆,而在全球范围,今年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供应并不充足,这是导致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

不过,目前大豆在我国并非主要的食品,其价格的上涨对整个食品价格的影响有限。

针对今年较为复杂的粮食购销环境,特别是农户惜售在短期内对物价可能造成的影响,舆情监控预计会成为今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重头戏。

据悉,近日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个别大米加工企业发布涨价信息,就因发布虚假消息,诱导农户惜售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在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采取果断处置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