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式資產配置,來源是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近年來做的一項調查統計結果,並總結歸納出我國7萬的家庭正在做“自殺式”資產配置。

首先,什麼是“自殺式”資產配置?我國大部分家庭到底是否存在“自殺式”配置?

所謂自殺式家庭資產配置就是將自己家庭的財富在某一個資產類別裏形成嚴重超配的現象。“自殺式”資產配置本質上並不是沒有資產或者負資產,而是將資產在某一種或一類資產中嚴重超過配置的能力,從而給家庭經濟生活帶來一定的困擾。

“自殺式”資產配置理財論上可能會有很多類型:如對股票的過度配置、對理財產品的過度配置甚至對存款的過度配置,對股票的過度配置是指借錢或者加槓桿炒股票,導致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的現金流動能力;理財產品的過度配置是將流動性資產全部或者絕大多數配置到理財產品中,導致家庭生活缺乏了流動性。但從根本上絕大多數表現爲對房產的過度配置。

“自殺式”資產配置聽起來有些嚇人,但是現實中卻往往經常會遇到,並有數據支撐。數據顯示,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產的比例從2013年的62.3%上升到了2016年的 68.8%。由於房產的價格波動性大、資產佔用的金額比較大、資產的流動性較弱,更重要的是房地產面臨的價格波動可能會讓一批中國家庭承擔着巨大的財富縮水風險。這就是被視爲自殺式資產配置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現實生活中“自殺式”資產配置大量存在,併成爲一個特殊性的富人式“窮人”現象。身價上千萬的人由於揹負鉅額債務而財務緊張、身價千百萬的人卻在節衣縮食、身家幾百萬的人四處借債還貸款。這難道就是“自殺式”資產配置導致的悲哀嗎?

其次,如果改變“自殺式“資產配置呢?要明確什麼樣的理財規劃理念呢?

很明顯,“自殺式”資產配置已經對家庭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困擾,並導致家庭經濟生活帶來嚴重的障礙和負擔。如何從理念上改變“自殺式”資產配置的方式呢?要確立什麼樣的理財規劃和資產配置理念呢?

一是要明確家庭資產配置是爲了讓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爲了讓自己家庭的生活陷入困境。這一點一定要明確,不過度投資、不過度消費、不過度理財、不過度負債應該成爲家庭資產配置的基本原則。

二是要確立家庭理財的目標是平衡現在的家庭收支和未來的家庭收支,重點是清楚地認識現在的收支能力和未來的收支能力,不過度預期未來的收入是必須強調的特點。

三是可以參考目前大家流行的國際上資產配置的一二三四準則。國際上有一個比較推薦的資產配置準則,對所有的家庭來說,可以進行一定的參考:10%的資產以流動性強、安全性高的地配置爲主,如活期存款、寶寶類理財等;20%的資產用於兼具安全性和靈活性的資產,包括一定的銀行存款和保障型保險;30%的資產投資於資本市場和各種風險性投資如房地產、股票、期貨、基金等;40%的資產配置到穩健型資產錢,如國債、銀行大額存單和低風險理財等。

其三,對目前已經陷入“自殺式”資產配置的家庭如何解決?應該從三個方面做出調整?

對於股票過度投資的“自殺式”資產配置家庭,調整是相對容易的,建議在合適的時機適當套現,將股票投資的資產配置壓縮在總資產配置的30%以內,畢竟股市的投資風險是比較大的,過度的投資可能會導致家庭資產面臨較大的減值風險。

對於過度理財的“自殺式”資產配置家庭,調整更容易,建議到期以後將現金進行重新配置,如果可能將現有的可能提前兌付的產品提前套現,畢竟生活纔是第一位的,一切可能給生活質量帶來侵蝕的理財都是不應該的。一般來說,家庭要保持10萬元的日常消費資產和20萬元左右的日常備付資金,以確保家庭在任何情況下有足夠的現金支付能力。

對於已經買房而且房產資產佔比超過70%的人如何調整呢?

一是如果是剛性住房需求,那麼就已經不需要調整,重點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能力,以儘快減少負債對家庭生活的影響。現在很多人都希望通過增加一些副業提升收入,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法。

二是如果是住房投資而且已經有了多套房產,那麼,又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負債過多的情況下,建議及時處置一套住房,以減少負債對家庭生活的影響。第二種情況雖然沒有負債,但是也已經對家庭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時,建議在適當的時機降低房產資產的配置,即處置一定的房產,減少房產對家庭資產未來的動盪性影響。第三種情況既沒有負債、也沒有對家庭的現在生活帶來任何影響,這時要考慮的是對整體的資產配置進行全面評估和重新調整資產配置結構,增加穩健型資產的配置和流動性稍強一些的金融資產的配置。

家庭“自殺式”資產配置從一定程度上會對家庭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家庭資產配置和理財規劃時,對家庭資產結構的合理安排是非常必要的。(麒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