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股市可以說格外讓人矚目,在疫情對世界的社會秩序、經濟秩序、產業秩序甚至貿易秩序的衝擊之下,國際主要經濟體股市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大漲大跌波動,我國股市雖然在牛市的整體格局之下,也仍然在大概率進行牛市盤整上升,雖然不改牛市格局但整體的波動也讓投資者驚心動魄。特別是螞蟻集團的上市與暫緩上市、美國大選的一波三折更是讓股市承壓。

從我國股市的近兩個月指數變動情況看,截止2020年10月30日收盤,上證指數報收3224.53點,下跌1.47%;深證成指報收13236.60點,下跌2.09%;中小板指報收8967.11點,下跌2.25%;創業板指報收2655.86點,下跌1.63%。對比A股九月行情雖然沒有大的增長,也算是比較穩定。9月份三大指數回調幅度均超過5%,上證指數下跌5.23%,深證成指下跌6.18%,創業板指下跌5.63%。滬指報3218.05點,深成指報12907.45點,創指報2574.76點,9月北向資金連續出逃,月內合計淨流出超過327億元。

我國股市的變動雖然可以參考北向資金的動向並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另外兩個好消息同樣對我國的今年後兩個月的股市有非常大的影響:

第一個利好消息是,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規模持續下降,有利於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和股市融資風險

曾經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風險已經對我國股市投資者形成了巨大的風險隱患,不僅導致上市公司股東面臨清倉的風險,同時也不利於上市公司的融資和經營發展。

2020年11月6日央行發佈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稱,隨着股票質押風險防範化解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截至2019年末,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規模爲5790億股,較上年下降8.76%,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股票質押融資爆倉風險下降。

有數據顯示,整個股市全場股票質押存量規模2018年8月高峯時達到6.6萬億元,經過清理和控制2019年全市場股票質押規模已下降超過2萬億元。截至2019年11月27日,大股東質押股數5990.42億股,大股東疑似觸及平倉市值爲2.26萬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約2.9萬億元有所下降。雖然大股東未平倉市值的堰塞湖壓力還存在,但是整體規模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

宏觀經濟的去槓桿以及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在有效控制宏觀經濟風險的同時,有效地處置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影響銀行風險和上市公司質押融資風險。

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其中就包括積極穩妥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支持銀行、證券、保險、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參與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化解。支持保險資金通過新股配售、戰略增發、場內交易、資管產品等方式投資資本市場。截至2020年6月末,保險資金投資A股股票總體規模2.08萬億元,約佔A股流通市值的4%,是股票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上市公司股東股票質押風險的減弱無疑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的股東質量,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對股市投資者無疑是一個利好。

第二個股市利好消息是,A股兩融餘額的持續增加,說明我國股市人氣在積聚並對未來的股市牛市行情創造了前提

很多人可能無法判斷和理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融資和股市兩融的關係。

實際上,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融資是指上市公司的股東特別是大股東將自己持有的股權進行質押融資,正常情況下沒有關係但是一旦質押比例過大,一旦出現股價波動時就面臨被迫平倉的風險,從而導致大股東不斷易主的風險。

而A股兩融資即融資融券則不同,一般是指二級市場持有股票的融資和融券業務,融資就是以自己持有的二級市場股票向券商借錢買股票,即我們平時所說的加槓桿;融券就是向券商借券賣出而實現融資。無論是股票融資還是融券,都只是股市投資者的借錢方式,都是向證券公司借錢、將借到的錢投資股票。融資融券的規模加大和下降反映了投資者對股市的投資意願和人氣。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滬深兩市兩融餘額爲15400.77億元,連續4個交易日增加。其中,融資餘額爲14284.6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54.41億元;融券餘額爲1116.0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7.33億元。說明我國的股市人氣正在積聚。

2019年8月19日,兩融標的上市公司由950只擴大至1600只,科創板也被納入兩融標的。11月5日的兩市融資融券餘額相比2019年12月31日的 10100億元,增加了5300億元,增長了52.48%,繼9月份滬深兩市自2018年4月16日以後兩融餘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關口後,再次突破1.5萬億關口。

今年以來,隨着股市的起起伏伏,股民人數也是大增小增、北向資金也是進進出出,但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和人氣的提升是牛市的持續關鍵。(麒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