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購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畢竟在所有的理財產品市場中,銀行理財佔據30%的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銀行理財產品是大衆曾經最喜歡的理財方式。

但是,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是永恆的主題,企業是如此,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是如此,銀行理財也當然是如此。目前,銀行理財已經發生了三大重大的變化,這些重大的變化改變了銀行的理財方式,當然也改變了人們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傳統認知,面對這種變化,你還知道如何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嗎?

銀行理財產品的第一大轉變

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跌跌不休,從收益的角度上看如何調整大衆的投資理財方式?

銀行理財產品大家可能再熟悉不過了,之所以人們喜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就是因爲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較強,保本甚至保息、收益比存款高,很多人閉着眼睛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心安理得等待收息即可。

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改變了曾經的模樣,直接的感受是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在不斷的下降。曾經大家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5%作爲測算的依據,但是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直在下降,今年3月份以來銀行理財收益更是“跌跌不休”,不僅已經跌破傳統的收益底4%,更是在破4之後仍然不斷下行。

今年二季度以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在4%以下甚至已經接近3.7%。2020年9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76%,與上月持平。

這樣的收益率,對銀行理財產品購買者已經不再具有收益率的優勢和吸引力,對於大衆理財投資者來說,如何調整理財購買產品的結構和投資理財方式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如何調整理財投資策略呢?當然可以通過延長期限來提高收益。從今年9月份封閉式理財產品的收益看,3個月以內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73%,3~6個月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71%,6~12個月產品平均收益率爲3.87%,1年以上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4.15%。如果將以前短期的理財產品調整爲一年以上期限的理財產品,那麼,收益率就可以從3.73%提高到4.15%,收益率提高了0.42個百分點。

銀行理財產品的第二大轉變

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不再保本,更不會保息,如何看待和管理銀行理財產品面臨的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只是削弱了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優勢,但無論是對銀行還是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都還不是最致命的狀況。對於銀行和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者最致命的是,銀行理財產品面臨着虧損的風險並將成爲一種未來的常態化趨勢。畢竟,有些事並不是努力就可以改變的,五十塊的人民幣設計再好看,也沒有一百塊的招人喜歡。理財收益低還能接受,而虧損就讓人難以接受。

以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即使收益率仍然受到歡迎,根本原因是風險較低甚至是保本保息。自從資產管理新規出臺以後,所有的理財產品都不再保本,都不能剛性兌付,不能通過資金池。

現實總是比我們想象的更殘酷,當我們還沒有接受銀行理財產品面臨可能虧損風險時,銀行理財產品的虧損就已經來到了我們面前:先是招銀理財的一款風險等級R2、名爲“代銷季季開1號”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爲-4.42%,而這並不是個例,僅僅是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開始,在短短的20天時間內竟然有近400只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有的浮虧達到20%。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大量的浮虧不但顛覆了人們對銀行理財產品認知的底線,更是顛覆了銀行理財產品曾經多年建立的良好形象。如何面臨這種趨勢的出現呢?

當然是以兩種方式對沖銀行理財可能出現的虧損:一是將穩健和保本理財需求的資金轉向投資國債、銀行大額存單和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二是可以適當投資購買銀行高收益理財產品,以博取可能獲得的高收益。

銀行理財產品的第三大轉變

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銀行理財子公司獨立運營理預示着可能會有較高的收益但同時面臨更高的風險

資產管理新規發佈以後,不僅打破了理財產品的保本和剛性兌付,還有一種重大改變是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面承接銀行的理財投資業務。

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已有36家銀行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及理財孫公司,包括6家國有行、10家股份行、17家城商行、3家農商行。其中,包括1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獲准開業,還有包括浦銀理財、廣銀理財在內2家獲批籌建。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杭州銀行、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等衆多銀行都啓動了理財產品向理財子公司的遷移工作。

隨着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紛紛成立,銀行理財也將呈現出明顯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去銀行化的特徵以及銀行理財將呈現出明顯的分化加速。

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也將進入一個分化的時代,高風險和低風險將涇渭分明。具體而言,即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更低,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風險和收益會更高。

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本來就以穩健、低風險而吸引投資者。銀行應該會在穩健和低風險上下功夫,嚴格風險控制和底層資產的風險管理,以更低的風險管理結果打造讓投資者更放心的理財投資產品,從而爭取那些穩健的投資者回流。作爲投資者也可以將風險度下沉以減少風險損失。

另一方面銀行會通過各種方式打造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特別是銀行理財子公司會通過資產的配置更靈活、高風險投資的能力和配置會更強,從而以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吸引那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投資者。作爲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特別是高風險能力的承受者,可以適當進行配置以對沖風險損失。

在這個變化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銀行理財產品的三大轉變趨勢,可能會涉及到千家萬戶,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也會加劇分化,唯一確定的是“閉眼”買理財時代已經過去了,選擇比等待更重要。(麒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