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農民種太空韭菜 花了10多萬送種子上天 畝產上萬斤

周口扶溝農民種太空韭菜 菜根和手指頭一樣粗 種子一公斤4000

如今糧食安全是一個課題,三農問題也是國家和國民很關注的問題,畢竟民以食爲天,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肉盆子是天大的事情。如今豬肉的價格下降了,一些地方糧食、蔬菜供應也比較充足,物價平穩。

糧食、蔬菜供應,離不開科學技術推廣和應用,我國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穩產高產,增產增收,解決了14億人的喫飯問題,他也在研製海水稻、鹽鹼地裏適合種植的作物,如果成功,那麼無疑可以擴大耕地面積,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

我國是一個古老的農耕文明國家,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都有先民培植馴化野生植物,種植經濟作物的歷史遺蹟。這也是我們偉大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古代也有一些農業科技書籍例如《農政全書》、《齊民要術》等等,還有《本草綱目》這樣的植物學、目錄學、醫學鉅著,也表現了古代農業、植物學研究的發達,古人實踐和認知自然的成果。

種植糧食、蔬菜,種子很重要,各地都有種子公司,廣播裏還有推廣良種的廣告,在河南周口扶溝,有個農民,他花了10多萬送了13克種子隨着衛星上天,培育太空韭菜。(據大河報11月7日報道)

要說,河南也是中原大地,自古農業發達,得中原得天下,這裏皇天后土,屬於黃河流域,雖然黃河總是氾濫,古代戰亂、災荒也多,但是新中國成立後,治理黃河,清除水患,滿目瘡痍的中原大地也恢復了生機。特別是南水北調工程,也解決了河南部分地區半乾旱、乾旱,少水少雨,農業灌溉的問題,也使得糧食、蔬菜產量有了穩產、高產的可能和基礎保障。

扶溝這個農民叫做劉順德,他27年來一直幹把韭菜種子送上太空的事情,如今他種的韭菜,畝產上萬斤,而且味道濃厚,菜根有手指頭那麼粗壯,他家的種子一公斤賣4000元。

太空培育良種,這種技術是有的,我在廣東、海南、福建一些植物園,一些基地參觀,常看到一些太空西瓜、太空南瓜、太空葫蘆,長的怪異、肥碩、粗大,比一般的本地的植物和果實要更大更高更結實一些。

這也是太空技術、太空環境加上人工培育、孕育造成的奇特成果吧。在古代,印第安人發明的高地種植和灌溉技術,產量甚至可以讓今人歎爲觀止,所以說,提高單位產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韭菜一般畝產在3000到5000斤,一年四季都可以割韭菜,一茬一茬的嘛,河南北部的韭菜產量一般是10000到20000斤一年,這裏說畝產上萬斤,應該是畝產單產,一茬、一季的。那麼一年可能產量是3萬到4萬斤,具體不知道覈算、統計標準。

不管怎麼說,這種新品種的口感和一般韭菜可能存在區別,而抗病蟲害,抗乾旱以及生長速度可能會快一些。

不管怎麼說,一個農民,種韭菜,把韭菜送到太空,也是科研精神,也是求索和研究,持續三十年一直幹一件事情,結果也成了專家。他一公斤種子就賣4000,加上增產增收的韭菜,這些年投入的10多萬,早就賺回來了吧。

這事,也說明了科技致富,農業科技的重要性,許多農民靠養殖致富,都是靠科學,靠知識,這也說明,三農、農村還是大有可爲,在農村,一樣可以幹出事業,活出一個新天地來!

文|昆德拉傳媒 薛慕華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