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葉草”中的6號館

是第三屆進博會消費品展區

這裏懸掛着優衣庫2.7米高羽絨服

陳列着88克拉“傳奇黑鑽”

相比這些耀眼的明星展品

展館東南角的B7-13展位

有些不那麼起眼

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展位

卻代表着一個國家

它是 “敘利亞進口館”

主打產品有古法手工皁、玫瑰萃取的精油

橄欖油、貝殼鑲嵌的手工木盒子

02:01

這種“阿勒頗古皁”是敘利亞傳統特產,也是頗受歡迎的旅遊紀念品。當地人把橄欖油和月桂油混合釀造“硬皁”的工藝已經傳承了上千年。

然而近些年,中國人聽到阿勒頗的名字,往往是在國際新聞,因爲那裏變成了硝煙瀰漫的戰場。在經年累月的戰火中,阿勒頗的制皁業遭到重創,很多制皁古窖被炸燬,僥倖生存下來的,也往往因爲制裁或銷售渠道受損而舉步維艱。上海自貿區“一帶一路”國別匯敘利亞館裏陳列的幾塊“阿勒頗古皁”,由當地最大的肥皂作坊Joubili生產,如今卻已成了“絕版”。

不過,擁有近百年曆史的達卡卡蒂瑪工廠,卻在中國市場打開了銷路。2017年接觸到中國市場以後,達卡卡蒂瑪工廠開始有意尋求在中國建立更多的銷售渠道,特別是去年參展第二屆進博會後,工廠生產的古皁等洗護產品迅速進入中國的商場、超市和電商,目前它們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佔到海外市場總銷量的四分之一

第三屆進博會

他們當然不願意錯過

然而,參展之路並不平坦

今年進博會敘利亞展位上,忙前忙後的,全是中國面孔。負責人叫董晶巖,平時的工作就是幫助敘利亞拓展中國市場。

董晶巖說,敘利亞危機從2011年開始,已經持續了9年時間。戰爭前,敘利亞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國家,旅遊業十分發達。戰爭使整個國家遭到重創,許多產業陷入停滯,與一些國家的經濟來往也被切斷。

爲幫助本國企業拓展銷售渠道,前兩屆進博會,敘利亞政府都組織展商前來參展。但今年遇上新冠疫情,敘利亞商人來中國參展更是難上加難:“直飛的是肯定沒有的,也許要到土耳其、黎巴嫩這些周邊國家去轉機,這麼一折騰的話就不只是二十幾天了,可能就要兩個月的時間來回了!而且敘利亞還有一些邊境城市還在封鎖,也不一定都能那麼快地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

即使人來不了

也要把商品送過來!

身爲“敘利亞進口館負責人”的董晶巖,開始聯繫有意向的參展商,想方設法把展品運進來。

難以想象,我們今天在展會上看到的一塊塊肥皂、一瓶瓶精油,經歷了怎樣的突破封鎖線、辦理通行證、搶機票、排船期,才終於輾轉運抵上海。當記者問“哪件展品的到來最不容易”,董晶巖說:“每一件都不容易,但最不容易的,是還在路上的那些!

特別是一些食品,像醃製品、當地小喫,由於報關週期長、運輸要求高,已經來不及在這次進博會期間展示。但董晶巖說,這些產品不會“白跑一趟”,他們在上海了已經有三個常年展示或銷售的場所:上海自貿區“一帶一路”國別匯敘利亞館、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和月星環球港。

除此之外,敘利亞在浙江寧波也設有固定展銷平臺。他們希望逐步在中國設立更多的展示窗口,尋找到合拍的合作伙伴。

對這個飽受戰爭摧殘的

人均月收入只有100美元的國家來說

每一次展會

每一場接洽

每一單合同

都意味着一線生機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