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匣君說財經

(一)

金融科技姓什麼?曾經一直是一個困擾業界的問題。

最早的時候爲了姓“互”(互聯網金融)還是姓“金”(金融互聯網),業界大論戰。

後來爲了姓“金”(金融科技)還是姓“科”(科技金融),各方又一次爭論不休。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本週五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出席的全都是中國金融監管部門要害崗位的管理者,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梁濤,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

在回答有關金融科技的問題時,中國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

一方面支持金融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合理創新,同時堅持創新是爲實體經濟服務,要爲實體經濟做貢獻。我們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屬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動納入到統一的監管範圍

看明白了吧,銀保監會的首席律師說了,金融科技姓“金”。

姓“金”就意味着必須納入金融監管,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財經視角·有趣好懂

(二

剛剛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全文共提到金融16處,其中第22段專門論述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有關金融部分表述如下:

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研發,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支持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金融雙向開放。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對違法違規行爲零容忍

有關金融科技的表述,是要求提升水平。但在段落結尾處,明確要求“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

這樣的表述方式,等於明確了金融科技姓“金”,否則也沒有必要放在金融段落裏表述。另一方面,金融監管的“牛鼻子”是管好風險。

10月31日,也就是上週六,國務院金融委舉行專題會議,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但是在當晚會議公佈的新聞稿件中,最具實質性的內容落實在金融科技上。

會議指出,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係。要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尊重國際共識和規則,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監督市場主體依法合規經營,遵守監管規則,完善公司治理,履行社會責任。要增強業務信息披露全面性和透明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投資者教育。要督促上市公司規範使用募集資金,依法披露資金用途。要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要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上述新聞通稿中話匣君標記的部分,顯然都意有所指。

事實上,對於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模式一直處於探討之中。一開始,監管層也沒有想好怎麼監管金融科技公司。而最終,金融委在一個特別的時間點,把各個金融監管部門負責人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專題會議,下定了監管的決心。

這個決心下得並不容易,也花了很長時間。但是決心一旦下定之後,就當是全面的貫徹落實。

財經視角·有趣好懂

(三

也是從10月31日開始,連續3天,央行旗下的金融時報公衆號開始連續發表“資深學者”的文章,爲金融委的決策張目。

三篇文章作者的署名分別爲張非魚、周矍鑠、時雨。但是話匣君的印象裏似乎金融圈沒有三位的大名或者筆名。

自從餘初心發表文章探討貨幣政策以來,金融圈似乎一下子出現好多資深學者,但是從行文來看,話匣君感覺又不是一般的學者,貌似金融監管高級官員或退休官員學者身份闡述金融政策形成的思路

11月2日,《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對網絡小額貸款的槓桿率、跨省經營等都做了明確的限制。這樣一份對行業影響深遠的文件,公佈的時間窗口,公佈之前的決策過程和輿論鋪陳,都值得一再細品!

就在11月2日晚間,新華社微信公衆號發了一篇文章《夜讀|話不可隨口,事不可隨心,人不可隨意》

在文章結尾處,署名“修心”的作者語重心長地寫道:

文末配圖,一畫勝千言!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