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局已定,“普”落平川

文:枯木

當地時間11月7日,據美聯社報道,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贏下了內華達州(6張)和賓夕法尼亞州(20張),達到290張選舉人團票,贏得大選,將成爲美國第46任總統。雖然選票統計還在繼續,不過可以肯定地說“‘拜’局已定,‘普’落平川”。

2020美國大選,首先是刷新了歷年美國參與選票人數之最,投票人數達1.5億,投票率創1908年以來最高紀錄;其次是拜登得票數超過7100萬,遠遠超過美國曆史上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再就是總統選舉“燒錢”再次刷新紀錄,據美國敏感政治問題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美國今年大選最終花費將達到140億美元,是上一屆的兩倍。

就拜登和特朗普誰能獲勝,大選前多家媒體預測,都是拜登要略微超過特朗普。結果雖然和選前吻合,不過美國選舉預測不一定可靠,上一次2016大選,大部分媒體都預測希拉里穩贏,結果翻車就是例子。而在10月27日,美國民調機構拉斯穆森(Rasmussen Reports)公佈的數據顯示,特朗普以48%的得票率領先於拜登的47%,認爲特朗普會意外獲勝,因而民調有時候是靠不住的。

那麼特朗普爲何會輸掉選舉呢?雖然作爲事後諸葛,不少媒體會找出衆多因素,不過筆者認爲,特朗普之所以輸,有三個主要因素:那就是新冠肺炎、種族矛盾和“離羣索居”

其中爲何會把新冠肺炎排在首位?因爲作爲今年突發的世界性流行疾病,全球肆虐,對世界的經濟和交流造成了極大打擊,這對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都是一個嚴峻考驗。而作爲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和醫療號稱最爲先進的國家,在針對疫病爆發時,不但不積極應對,反而漠然視之;在疫情兇猛之時,特朗普政府更是和世界唱反調,不但退出世衛組織,還不斷甩鍋,拿我國說事,企圖轉移視線,以逃避抗疫不力的名聲。

可打臉的是,作爲十幾億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政府從上到下積極動員,快速決斷,迅速控制了新冠肺炎的傳播,從而避免了第二次爆發。據世界實時統計數據(worldometers)顯示,截至11月7日,中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達8.6萬例,死亡病例保持在4634例。然而只有3.2億人口的世界上醫療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截至11月8日,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017萬例,達到10,173,229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4.3萬例。兩相對比,一目瞭然,特朗普的甩鍋不但沒有起到好作用,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自然引起美國國內大多數人的不滿。

特朗普政府對新冠肺炎的防治不力,造成大量死亡和感染病例,對社會造成恐慌和混亂。這不單是疾病問題,更重要的是對美國經濟造成極大殺傷力,諸如今年四月美國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3月時的40.9%降至27.4%,創2009年10月以來的新低,據專業機構預測,美國已經出現經濟衰退,經濟復甦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而新冠肺炎造成的經濟停擺,失業率上升,使得特朗普前三年的辛苦一時化爲灰燼,這讓一些以前支持特朗普的民衆,對其不滿達到一個節點,因而轉投拜登情有可原。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特朗普早知如此,絕對會向中國學習,封城封境,口罩上臉,也不至於一個謊言的結果,需要無數謊言去彌補,真是爲誰辛苦爲誰忙?!

其二,美國的種族歧視根深蒂固。作爲移民國家,立國之初就是以種族滅絕爲基礎,隨之種族歧視和蓄奴引發戰爭,爲美國的種族矛盾和衝突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兩百多年來雖然一直在平息,卻不斷激發,有時候一根火柴就會引發大火。

而今年5月份非洲裔美國青年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就是一根導火線,從而引發了美國曠日持久的種羣對立和抗議遊行示威,對美國經濟和社會穩定形成極大衝擊。特朗普政府在處理種族矛盾上不但不息事寧人,反而宣揚白人至上的理念,更加劇了種羣衝突和社會分裂,這是造成美國有色人種用腳投票的原因所在。

再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特朗普處處搞“美國”至上,“離羣索居”,到處退羣,使得美國在國際上聲譽大損。自特朗普上臺以來退羣不斷,2017年1月23日,那時特朗普僅上任三天,就簽署行政命令,宣佈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2017年6月宣佈退出《巴黎協定》;2017年10月12日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12月2日宣佈退出《全球移民協議》;2018年6月19日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19年8月退出《中程彈道導彈條約》;2020年5月21日,退出《開放天空條約》;2020年7月,特朗普宣佈正式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等等。

特朗普如此一番混亂操作,不但使得大多數國家對美國不負責任的行爲予以譴責,就連傳統盟友都對美國嗤之以鼻。2018年G7(七國集團峯會)峯會特朗普提前離開拒籤公報,遭到其他六國的一致反對,被網友們戲稱“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就是明顯的例子。

雖然特朗普的出發點是爲了美國謀取更大的利益,可是在國際上還是要講政治的,當大哥的不能喫獨食,小弟們喫不上肉還沒有湯喝,甚至自己的飯碗都被覬覦,自然會不滿。而作爲沒有政治事務經驗的“工頭”,有時候就是“混不吝”,不管傳統盟友,還是多年小弟,只要一牽扯到美國利益,就揮起大棒,痛下殺手,這讓特朗普在國際上衆叛親離,大家表面恭維,其實內心早巴不得換個大哥。

國際上的離羣索居,雖然國內不少人叫好,可是不少有眼光的中產階級,爲了美國前途着想,雖然拜登不是最好的人選,可是二者選一,因而轉而投向更有政治智慧的拜登,這纔是對美國更有力的明智選擇,這也是特朗普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拜”局已定,“虎”落平川,拜登贏得大選是差中選優,特朗普丟掉寶座,全是咎由自取,而且,特朗普也算不上虎,只能是東北話的“虎”而已。特朗普內外交困,雖然選舉波詭雲譎,不過結局在大選以前早已明瞭,若是民主黨能夠在開始就推出略微年輕的候選人(民主黨也沒辦法,“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無奈罷了),那麼特朗普早就丟盔棄甲,完全不是對手。

那麼,拜登贏得大選後,將面對哪些主要問題,世界趨勢和走向如何?這方面也有很多資深評論家進行了點評,有的頗能一語中的,有的就是外行了,諸如特朗普會不會順利交權這些無關痛癢的“大事”,有的認爲會對我國有利等等,還有的“彈冠相慶”等等。筆者魯鈍,也來管窺一番。

我認爲拜登當選,中國事務只能是重要事務,並不是首要的事務。特朗普扔下的爛攤子,首先有三件事需要積極應對和彌補,那就是應對新冠肺炎,緩和種族矛盾,重新入羣,從而安撫民衆,恢復生氣,挽回在國際上的顏面

應對新冠肺炎,這是美國總統上任後應該積極應對的首要任務,這關係到美國國民經濟得以復甦的關鍵。特朗普爲了甩鍋,曾經叫囂要解僱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而拜登則說:“特朗普要解僱福奇,那麼選我,我將僱傭福奇,並解僱特朗普。”如今拜登已經當選,那麼履行承諾自然是板上釘釘。

其次,如何修復因種族矛盾和大選造成的種羣割裂問題,也是拜登需要急需解決的。雖然種族矛盾是歷史問題,可是當前如何緩和矛盾,如何平息輿論,我想拜登上任後會積極應對,作爲經驗老到的政客,絕對不會和特朗普那樣“推特執政”,挑起爭端,反而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運用“化功大法”,減少和平息紛爭。

第三,重新入羣,這也是拜登在選舉前承諾過的,並且重新進入盟友的懷抱,這對美國是非常有利的事情。在特朗普一頓猛搞後,被大棒打過的國家都會降低期望值,因而拜登順勢而爲,重新拉攏結夥,不但可以趁機撈得更多的政治資本和話語權,還會贏得盟友和一些組織的好感,更主要的是能分得更多的利益。

最後,我們談談中美問題。有些人認爲拜登上臺會對我國更有利,其實不然。我們應該有着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不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執政,美國對中國一直是施展遏制政策,即便是在某些時期會對中國示好,那也是受國際形勢的平衡導致,並非出自真實期盼,這從近幾十年的國際政治博弈就可以看出端的。

不過,拜登肯定要比特朗普更會運用策略。拜登在選舉前接受採訪時說:“美國目前最大的威脅是俄羅斯,而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中國。”並且委婉地表示,“我們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將決定我們最終是競爭對手,還是說我們最終會陷入一場與武力有關的更激烈的競爭當中。”,這說明拜登不會和特朗普那樣胡攪蠻纏,甚至孤注一擲。作爲老牌的政治家,拜登有着豐富的國際政治博弈經驗,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絕不會蠻幹,可是在利益面前絕不會讓步,甚至還會時而露出猙獰面目,這點我們一定要熟稔於心。

2020/11/8榆木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