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五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論壇”在歷史文化名城長沙舉行。作爲第55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之一,本次論壇以“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國之重器新徵程”爲主題,包括主論壇和6個分論壇,分別就工醫結合與創新人才培養、新工科專業建設與發展、面向未來工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和教師發展、工程教育課程思政、大工程時代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產教融合與工程教育金課金專建設等議題展開研討。

2018年教育部以新工科爲龍頭進行試行建設,關鍵點是學科交叉,醫工交叉成爲高等工程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理工高校如何發揮特色優勢開展理工交叉的高層次科學培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務副校長房建成院士出席主論壇,以《醫工交叉的北航實踐》爲題作精彩報告,分享北航的好經驗、好做法。

據房建成院士介紹,北航這五年一直在探索理工科高校如何與我國醫學人才培養、醫療科技創新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醫工交叉是我國醫療技術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國整個的醫療健康領域和發達國家相比、和先進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和不足。現代醫療離不開高端醫療儀器設備,但我國的高端醫療裝備85%依賴進口,通用、飛利浦、西門子佔據了我國高端醫療裝備70%的市場。我們對高端醫療裝備的需求非常迫切,而這個問題必須要靠中國人的自主創新來解決。

房建成院士表示,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規律是醫學和工程技術的緊密結合,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結合,帶來了醫療技術的變革。所以說,醫工交叉的結合是發展醫療裝備的必由之路。

理工科高校醫工交叉是科學技術的歷史機遇

房建成院士提出,現在到了新的時期,信息技術爆發帶來很多重大機遇,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5G/6G、機器人、物聯網等,但這些技術在理工科高校手裏,如何應用到醫療技術上?如何抓住新技術變革機遇,促進醫療技術的發展?

他表示,我國發展醫工交叉,不能靠醫學院單槍匹馬,理工科院校要幫忙,在建好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同時,關鍵是組織好、發展好大批理工科高校的作用。去年5月31日,北醫三院和北航牽頭成立了臨牀醫學協同創新聯盟,整合學院路理工科高校資源,推進醫工交叉,發揮工科高校醫學優勢,破解發展難題。房建成院士強調,北航在航空航天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一定要用於醫藥領域創新研製,北航集全校之力發展醫工交叉,實質上放大了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培養了一批發展醫療裝備的優秀工程師人才。

我國醫工交叉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探索與思考

具體該怎麼幹?人才怎麼培養?北航怎麼幹?房建成院士表示,一是做強做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羣,培養有醫學素養的優秀工程師(工+醫),二是開拓醫學科學與工程領域,培養有工程科技能力的執業醫生(醫+工)。

2019年年底,北航建立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通過研究生教育,提升臨牀醫生的工程科技素養,在臨牀醫學碩士基礎上,培養具有工程科技素養的臨牀醫學博士。北航與首醫8家臨牀醫院共建高精尖中心,實施醫工百人計劃,引進近百名具有醫學交叉背景師資聘任兼職博士生導師,吸引具有醫師執業資格的臨牀醫學碩士等攻讀博士,實施工科、臨牀醫學雙導師機制,定製化培養。

房建成院士表示,北航是有使命和責任的大學,國家的重大需求就是北航的使命責任。北航探索醫工交叉,使命光榮,任務艱鉅,時間緊迫,要培養有工程素養的醫學專家,助力醫學界培養醫工交叉高層次人才,爲健康中國戰略做出北航人的貢獻。

據悉,第55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2020)”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湖南省教育廳、長沙市人民政府支持,湖南省高等教育學會、國藥勵展承辦。本屆高博會歷時3天,預計參觀觀衆將累計超過10萬人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