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們相信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愛情誓言。

人生中,男女兩人走到一起,同甘苦,共患難,由青春年少到白髮滿頭,不離不棄,攜手同老,這不是世上最美麗的愛情故事嗎?

如果有了這句話,再苦再累的生活,相信也是可以承受得住的。

比起其它的誓言與承諾,哪一句像這樣動人心魄呢?所以,我們相信,這是世上最美麗的愛情誓言了。

但是,我們如果再看看這句詩的原意,我們也可能更爲其感動了。它說的不是男女間的愛情誓言,而是戰友間的生死之盟。

這句詩出自《詩·邶風·擊鼓》,原詩爲: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衛莊公之子,衛國第十四位國君,少受父寵,愛好軍事,驕橫奢侈,殺死異母兄長衛桓公,成爲春秋時期第一位弒君篡位成功的公子。

州籲聯合陳、宋、蔡三國共同攻打鄭國,衛國帶兵將軍爲公孫文仲。這首詩本是對州籲無端發動戰爭的怨忿,詩人正是以跟從公孫文仲出兵打仗的士兵口吻寫的。

士兵們討厭戰爭,何況這場戰爭也不是什麼正義的戰爭。戰爭難免有生有死,而幾個離家在外,同在一起的戰友,立下生死之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同甘共苦,相互救助,爭取都能在戰爭之中倖存下來,共同到老。

可惜,從詩人的訴說來看,這幾個戰友間的誓言,並沒有完全遵守。而是有人失信了。這首詩從古文翻譯過來,就是:

軍鼓響聲聲,士卒在演兵。他卒留守築城牆,我被選拔去南征。主將公孫子仲,聯合盟國陳宋。不知何日是歸期,讓我憂心腫腫。

哪裏行軍?哪裏駐營?戰馬因何而失蹤?哪裏尋找營地與戰馬?應在樹林之下。

從軍辛勞共甘苦,共約生死誓盟。你我緊握雙手,誓言共老同生。

可惜你我離別,無法相助苟活。可惜相距遙遠,你我誓言踐現。

(翻譯的可能不甚準確,請高手指點。)

但是,在戰亂中,戰友間同生共死,相互救助,以求苟且生存,也是戰友間生死友誼的體現。

所以,原以爲“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句,本出於戰友之情,並非男女之間的情誓,也着實感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