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最有力的抓手,牵动着发展全局,决定着发展质量。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郫都区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电子信息项目招引成绩单:新签约项目33个,其中重大项目9个。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主阵地,今年以来,郫都区借智借脑构建多维度招商智库,群策群力组建产业研究课题组,精准剖析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配套项目布局的原因及需求,标准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专用高品质科创空间,错位实现政府招商主动发牌能力,成功引进多个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配套企业,打造项目落户西南首选地。

借智借脑

构建多维度招商智库

优质企业为何纷至沓来?郫都区的项目招引秘笈是什么?在区投促局招商二科负责人凌亚秋看来,项目招引,一定要“投其所好”。

面对电子信息产业新技术、新产品迭代迅速,行业分析及产业链梳理对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涉及面较为广泛等特点,郫都区积极借智、借脑,建立起多维度的招商智库。

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郫都区深挖学术界和产业界资源,与电子科大张波教授、川大龚敏教授等电子信息学术界领头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借鉴其对郫都区域优势、产业生态、项目招引研判等方面的分析。同时,密切联系京东方、华为等研发、战略专业人员借助其对产业动向的敏锐性,分析郫都资源禀赋。还与电子十一院、势银等三方机构进行密切、深度的沟通合作,掌握专业三方机构的分析结论。

充分整合外部“智力资源”,加强对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区位、产业生态、产业链的剖析与认识,只是精准分析区域产业发展情况,有力开展产业招商的一部分。郫都区还针对区域主导产业方向,组建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超高清与5G等5个产业研究课题组,持续跟进产业动态,深度剖析行业的发展及研判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构建情况。

精准剖析

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通过综合发挥招商智库、课题研究组的政策研究能力,分析电子信息产业上游配套产业链项目布局的原因及需求,郫都区提出打破常规的综合性项目落户方案。

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信息上游产业链项目布局有以下特点:投资强度大、用地需求较少,不适合购买土地自建厂房;应市场及行业迭代速度需求,项目投产周期短,自建厂房将无法适应项目方的建设周期要求;电子信息行业对厂房要求高,大部分需要建设洁净间,对层高、承重、消防等级有特殊要求,难以寻找到合适的社会化载体空间。

对此,郫都区提出定制化厂房方案,高标准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品质科创空间,解决企业急需稀缺性载体资源问题。今年6月,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标准厂房1期,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电子信息标准厂房2期悉数亮相,与以往蓝墙灰顶的工业厂房相比,新建成标准厂房极具现代美,让人眼前一亮。

“郫都区的厂房无论从层高、面积、承重还是整个园区规划都非常符合电子信息企业的需求。”入驻电子信息标准厂房1期,四川蕊源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楷很是满意,“公司考察过很多园区,最终落子郫都。”

据了解,电子信息标准厂房引进落户了总投资9000万美元的日本住友化学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韩国DIT项目在西南考察半年未找到可承载载体,与郫都接触后3个月内顺利签约落户;总投资2亿元的安徽明特佳项目,在西南选址4个月未找到可承载载体,今年3月与郫都接触后,7月24日项目顺利投运并经京东方验收。

强链补链

打造项目落户西南首选地

在招商一线工作的聂刚注意到,企业所看中的城市环境吸引力因素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转变,“一是从过去重硬环境向更加重视软环境转变;二是从过去重政策优惠向其他综合因素转变,包括当地配套产业、人力资源等。”

近年来,为打破政策性招商困局,郫都区一直在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持续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菁蓉湖科创商务区、智慧科技城等高品质科创空间也正快速崛起。“3+3+N”高品质商圈时尚华丽绽放,现代化图书馆、体育中心、国际学校等为幸福生活助力。

“这里高校云集,人才资源丰富,人才梯队完整,对我们这样靠双轮驱动的企业尤其重要。”签约仪式上,世强先进(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曾强说的一番话,道出了企业选择背后的考量。

目前,郫都区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配套企业落户西南地区的首选地,已经成功引进和培育了电子信息上游产业链配套企业48家,如住友化学、拓米国际、韩国DIT、韩国格林光学、香港皮姆思、安徽明特佳等。

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配套企业的招引上,郫都区还将通过产业研判精准找到企业痛点,错位实现政府招商主动发牌能力,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和产业生态建立,贡献了郫都力量。

记者 刘小莉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