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北京学者对大公报指出,香港作为循环枢纽,“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将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及新经济增长点,而《建议》恰恰给予了香港这两大发展空间。香港可以发挥独特的金融和专业人才优势,这不仅将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也会让香港年轻人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公报记者 周琳北京报道

数据显示,已连续四个季度陷入萎缩的香港经济,目前仍未摆脱衰退格局,7月至9月失业率已上升到6.4%,是近16年来的高位。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驻三藩市、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对大公报指出,这次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为香港提供了一个友好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正处于由乱转治历史新起点的香港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把握发展大局,就要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此前,香港特区政府已制订5个“一带一路”的策略重点,分别是加强政策联通、充分利用香港优势、用好香港专业服务中心的地位、促进项目参与及建立伙伴合作,以推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伙伴协作。在特区政府与发改委签署的《关于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中,通过26项措施,支持香港在六大重点领域,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港人才“一带一路”大显身手

具体而言,何伟文指出,香港在“一带一路”上最大的优势就是金融,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大量的项目融资,香港可以发挥巨大的桥梁优势,更多的吸收欧美国家的资本投入。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也对大公报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础设施建设及融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传统的银行信贷等经济融资的模式完全支撑不够,多边金融机构例如丝路基金、亚投行规模也都较小,香港作为国际的金融中心,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本市场支撑,这是无法取代的独特优势。

在全方位的专业服务方面,何伟文称,香港人才荟萃,在投融资、风险管理、法律、争议解决、工程规划、设计及建造、风险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方面,都达到国际水平,是“一带一路”建设上融资、商贸和专业服务的首选平台。如果能更好的发挥功能平台作用,可以为香港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抓住国家机遇 打造循环枢纽

“中国正在构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双循环’与‘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发展思路。在国家对外开放上,香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刘英分析,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循环枢纽,对内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就是“一带一路”,在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也是国家的中心枢纽,而这次的《建议》恰恰给予了香港这两大发展空间。因此,香港下一步要认真规划如何参与到与国家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

何伟文强调,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根基也在于确保稳定。回归以来,香港在助力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自身的充分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既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香港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