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北方人來說,獼猴桃是南方水果,不過隨着南果北種模式的興起,那些平時在超市常見的南方水果,北方人也能親眼目睹開花結果的樣子了。

安徽省亳州市牛集鎮王樓村,村民王洪安就種植了幾畝獼猴桃,雖已初冬,獼猴桃的葉片還未乾枯,午後陽光很純淨,天空藍得找不出一絲瑕疵。

此時,王洪安正在地頭的地窖內,爲顧客挑揀獼猴桃。

據王洪安介紹,對於獼猴桃的引進,在當地他是第一個,即便到現在,整個亳州市也沒有幾家,就稀有度來說,那是相當吸引眼球的。

當初引進獼猴桃時,看熱鬧的人絡繹不絕,這讓他雀躍不已,感覺到時獼猴桃一定能夠大賣。

不料,好不容易等到獼猴桃進入盛果期,看熱鬧的人依然不少,但真正形成購買力的卻不多,究其原因,這是和獼猴桃的生長特點有關。

當地的果實採摘園,不論是杏桃李,還是石榴柿子蘋果,走進果園,哪個漂亮採摘哪個,還能見縫插針喫上一兩個,這就是咱當地的採摘習慣。

但獼猴桃就不一樣了,即便是成熟的獼猴桃,剛從樹上採摘下來,味道並不是最好喫的,甚至還有些酸澀的感覺,雖然生長期比超市裏賣的南方獼猴桃長,這本來是優勢,誰知道居然變成了劣勢。

所以,採摘下來的獼猴桃,要經過“後熟”才能好喫,可以在溫度高的地方儲存三五天,也可以用蘋果梨子和獼猴桃放在一起,密封起來三兩天也行。

但顧客並不瞭解這些,即便是瞭解,貌似也沒有這個耐心,所以,獼猴桃銷售定位採摘,貌似就有些不妥,至少目前是這樣。

這些也是他當初沒有想到的。

既然採摘這條路暫時無法走通,那隻能主動出擊,將經過後熟期的獼猴桃拉到城裏去賣,但凡是品嚐過的顧客,基本都有回頭客,而他再適時宣傳他計劃的獼猴桃種植園,也算達到了一種迂迴採摘模式吧!

此時他挑揀的這些獼猴桃,都是別人提前打電話要的,過一會兒顧客路過時就帶走了。

王洪安還說:好在獼猴桃還有個好處,那就是耐儲存,只要儲存得當,留着冬天慢慢賣也是可以的,而且咱賣的價格也不貴,5元/斤的價位絕對是良心價,未來我計劃定製些包裝,打自己的品牌,也走走高端路線,這樣也可以提高些收入。

對於自己的南果北種經歷,王洪安最後總結出一條經驗,那就是——種植前考察到位,種植後千萬不能低調!

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越是稀罕的農作物,越是要讓更多的人知道,他這片獼猴桃園本身離城市就較遠,而真正形成購買力,還是得吸引城裏人前來消費,如果不是自己高調吆喝,就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前來果園消費。

同一個農產品,你把它主動送到顧客面前,商量着讓大家嘗試購買,和顧客慕名到果園主動購買,別看這一來一往,農產品的價值就相差懸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