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初中畢業的農村孩子,還未到外出打工的年齡,由於愛喫烤紅薯,就和學校門口賣烤紅薯的大爺攀談起來,沒過多久,他就擁有了自己的一輛烤紅薯流動攤位。

在亳州市十八里鎮侯橋村,路邊堆放着一堆堆或零散或已經打包完畢的紅薯,一羣工人正在挑揀裝袋,路對過一輛叉車,正從掛有山東牌照的貨車上卸下一箱箱紅薯。

紅薯在當地農村並不稀罕,難道還要從外地調運紅薯回來銷售?

對此,我們找到了這批紅薯的主人王猛,請他來解開大家的疑惑。

王猛:“其實事情不是大家所看到的那樣,這裏是我家,也是我的紅薯銷售基地,這些紅薯,都是我在山東某地種植的,收穫後僱車再拉回來整理銷售。”

不是吧?即便是在山東種植,爲啥不就地銷售呢,數百公里的路程,僱車拉回來不需要費用嗎?

王猛:“這事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樣,若要給大家說清楚這事兒,還得從我的經歷說起。”

據王猛介紹,如今剛滿25歲的他,其實從事紅薯相關行業,已有11個年頭了,要知道,當年14歲的他,剛剛初中畢業,由於比較瘦弱,外出打工都沒人願意帶,由於愛喫烤紅薯,和校門口賣烤薯的大爺聊得比較投機。

沒過多久,他就推着一輛嶄新的烤薯車過來和大爺競爭了,賣烤薯雖然掙錢,但聽說進城賣烤薯更掙錢,於是他推着烤薯車來到了城裏。

由於他愛看新聞,瞭解到在大城市,烤薯都已經做出了產業,有固定的門店、亮眼的招牌和穩定的客源,既然大城市可以,咱這小城市肯定也可以,有些新鮮的事物,不都是從大城市興起,再在小城市普及的嗎?

於是,他抓住了這個風口,跑到某城市考察並學習了倆月,回來就註冊了自己的商標,租了個店面,按照從大城市學來的思路裝修了門店,以及更換了烤紅薯的爐具,也許是他把握住了時機,也許他是幸運兒,開業之後,好生意超過了他的想象。

當初顧客排買烤薯的場景,還真不是自己花錢僱的,而親戚朋友也都從強烈質疑,紛紛轉成了羨慕,行動快的,也都緊跟着他的腳步,做起了烤薯生意,也就是在那時候,他的烤薯加盟店在當地迅速崛起100多家。

按理說,生意做到這個份兒上,那是真正的大老闆了,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居然轉讓了自己的店面,跑到山東去種植紅薯去了。

至於爲啥要做出這樣的決定,王猛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加盟店多了,紅薯需求也就多了,這是自己事先沒有想到的,由於烤薯用的紅薯比較講究,需要從專人手中購買,否則就保證不了品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價格體系完全掌握在別人的手中。

爲了解決這個困境,便決定親自上陣種植紅薯,因爲烤薯用的這種紅薯,原產自山東,爲了確保品質,我就親赴山東,在那裏承包土地搞種植,從幾百畝到如今的近2000畝種植面積,一路走來,轉眼就到了現在。”

近兩千畝紅薯,即便每畝按4000斤產量計算,總產量至少也有700萬斤以上,即便每斤按一元成本價計算,王猛每年紅薯銷售額就高達700萬。

況且,他出售的價格要遠遠高於一元這個價格。

有人不禁又有疑問,同類的紅薯,在當地種植,地頭價每斤也不足一元,王猛憑啥賣那麼貴呢?

王猛:“品質是決定價格的唯一因素,而不是品種,我之所以跑到山東產地去種植,就是從源頭上要確保品質,另外我走的銷售渠道,主要是供應加盟店、網商等新渠道,當然,我家的紅薯也是分級的,不同的等級,價格也是不一樣的。”

隨後,王猛又帶領大家參觀了他家窖藏紅薯的地庫,每個都能儲存百萬斤紅薯,採取的保鮮方式,也不用任何藥物,而是採取控制溫度和溼度的辦法,就能使紅薯安然過冬而不損壞。

25歲的王猛,成了附近遠近有名的“紅薯大王”,也有人說,在他身上有着太多的問號,但當你走進他時,這些問號就變成了踏實能幹、善於把握機遇、不安於現狀和年輕有爲的感嘆號!

用行動和成績來回應質疑的農村小夥,在大家身邊是不是不多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