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天之手

明前茶

①老範做修補古籍的匠人已經15年了,到今天他還遵循一條原則:“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漿糊。’

②爲什麼?很簡單,修補古籍需要裱褙新紙,而新紙與殘破書頁之間的的粘貼全靠漿糊。漿糊只有塗得極薄,又具備極好的黏性,補好的書纔不會在紙頁和紙頁之間鼓出一小塊難看的硬痂,舊紙的肌理,纔會完全融入新紙中,書頁的氣韻方得以保存。唯有自己熬出來的漿糊纔有這樣的效果。

③老範早上5點鐘就起來打漿糊。先要自己和麪、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麪漿,再過濾、沉澱;然後把稠乎乎的麪漿用小火熬煉,熬到半透明狀,再倒出來,放到打年糕的石臼裏一下下捶打,讓它富有韌性,直到能拉出絲來。這樣的漿糊也只能用一天。

④這麼多年來,老範收徒弟,打漿糊要學3個月,就是看他耐煩不耐煩。熬過這一關的徒弟,考驗依舊沒有完,下一步是選紙。

⑤師父也不教徒弟怎樣選紙,就把人領到庫房裏,讓他面對一屋子各種各樣的紙……徒弟把一張張紙鋪在寬大的工作臺上,與原書做比對。一開始很有信心,起碼能找出五六種紙來,對師父說,這些,還有這些,都很合適。老範說,翻開古籍,再看看。

⑥這一看,越看越沒有信心。從上百種紙中找出來的紙,細究起來,有的與原紙厚度不一,有的纖維紋理的走向不同,有的韌性有差異。這些差異,將直接導致補紙在刷上漿糊後,膨脹係數與原紙不一樣,補完後書頁上就會出現皺紋。徒弟再到庫房裏細找,又坐着鄉村巴士,到涇縣的各個宣紙作坊裏,去問有沒有老底子的紙。因爲,只有在作坊的紙庫裏待了起碼一二十年的老紙,邊緣與紙芯之間纔會有微妙的色彩過渡,纔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範圍內,找到那種古舊的味道。

⑦找到與原紙厚度、紋理、韌性完全一致的紙,就會受到師父表揚嗎?未必。老範眯了眼睛覷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尋來的紙撥到一邊,反而挑出了與之相近的一張紙。他解釋說,修舊不能完全如舊,打上去的補丁既不能看得出這書明顯補過,也不能毫無修補的痕跡,因爲這不符合古籍所承載的歷史。有一點點補過的痕跡,但整體上依舊很舒服,手感非常平整、鬆軟、敦厚,就像經過浩劫的人依舊有足夠溫暖的晚年,這樣的古籍修繕纔算是得其所哉。

⑧找到修補材料之後,就要着手修補。修補時,老範與他的徒弟們都不開手機,不喝水,不上廁所。尤其是那些書頁已像殘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氣就可能讓某些碎片消失不見的古籍,修補起來更是大氣兒都不敢喘一口。補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紙的大青石壓書,讓古籍陰乾壓平。之後,還有摺頁、捶平、壓實、齊欄、打眼、穿稔、捆結、裝訂等幾十道工序在等待他們。

⑨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裏就說,古籍修復師需要有一雙“補天之手”,同時需要有“貫蝨之睛”,在氣質稟賦上更需要“靈慧虛和,心細如髮”。從前當過兵的老範,竟能在50歲左右時錘鍊出這等氣場,着實了不起。

(摘編自《揚子晚報》2018年3月20日)

1. 文中第②段劃線句說“唯有自己熬出來的漿糊纔有這樣的效果”,爲什麼?請簡要回答。

2. 文中的“老範”具有哪些性格特徵?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3. 文章結尾引用了明代周嘉胄《裝潢志》中的一些語句,有哪些作用?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小題1】示例:①自己熬製漿糊,精細用心,反映了老範對自己工藝的自信;②自己熬的漿糊,純粹,明淨,黏性高,韌性足;③使用自己熬製的漿糊,可以融入新舊紙頁的紋理,保存古籍的氣韻。

【小題2】示例:①勤勞耐心,每天早起親自熬製漿糊,保證熬製漿糊有良好的品質;②-一絲不苟,修補古籍的用紙,老範讓徒弟反覆比對,尋找能用的,最後還親自挑選合適的;修補古籍,更是嚴謹精細;③嚴格平實,老範帶徒弟,不論是打漿糊選紙張還是其他幾十道工序都體現了他的嚴格和平實;④見識不凡,老範培養徒弟的方法,以及老範“修舊不能如舊”的一番解釋,可見老範不同--般的眼光。

【小題3】示例:①總括老範修復古籍技藝的高超;②卒章顯志,結尾直抒胸臆,表達對老範工匠精神的敬佩和讚美之情;③結構完整,引文與文章題目相呼應,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結構因此更爲完整;④深化主旨,引文結尾,要言不煩,同時表明修補古籍歷史傳承的內涵,是傳統工藝在現代的傳承。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篩選信息及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

首先從結構上看,這句話照應了第②段開頭的設問句“爲什麼”,同時引出了下文“老範早上5點鐘就起來打漿糊”的原因。

從形象塑造的角度而言這句話表現了作爲手工藝人的老範的敬業精神,認真勤奮,喫苦耐勞,持之以恆,精益求精,一絲不苟以及對自己熬製的漿糊的自信。

從表達效果而言,抓住“這樣”一詞來解讀,突出了老範漿糊的特長:極薄,又具備極好的黏性,均勻,效果好到能完全融入新紙中,書頁的氣韻方得以保存。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

①勤勞肯幹,喫苦耐勞,不厭其煩,認真細緻,巧奪天工:“老範早上5點鐘就起來打漿糊。先要自己和麪、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麪漿,再過濾、沉澱;然後把稠乎乎的麪漿用小火熬煉,熬到半透明狀,再倒出來,放到打年糕的石臼裏一下下捶打,讓它富有韌性,直到能拉出絲來。這樣的漿糊也只能用一天”“ 明代周嘉胄在《裝潢志》裏就說,古籍修復師需要有一雙‘補天之手’,同時需要有‘貫蝨之睛’,在氣質稟賦上更需要‘靈慧虛和,心細如髮’。

從前當過兵的老範,竟能在50歲左右時錘鍊出這等氣場,着實不起”“ 找到修補材料之後,就要着手修補。修補時,老範與他的徒弟們都不開手機,不喝水,不上廁所。尤其是那些書頁已像殘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氣就可能讓某些碎片消失不見的古籍,修補起來更是大氣兒都不敢喘一口。補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紙的大青石壓書,讓古籍陰乾壓平。之後,還有摺頁、捶平、壓實、齊欄、打眼、穿稔、捆結、裝訂等幾十道工序在等待他們。”。

②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嚴格把關,保證質量,毫無保留,傾囊相授,見識不凡:“找到與原紙厚度、紋理、韌性完全一致的紙,就會受到師父表揚嗎?未必。老範眯了眼睛覷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尋來的紙撥到一邊,反而挑出了與之相近的一張紙。他解釋說,修舊不能完全如舊,打上去的補丁既不能看得出這書明顯補過,也不能毫無修補的痕跡,因爲這不符合古籍所承載的歷史。有一點點補過的痕跡,但整體上依舊很舒服,手感非常平整、鬆軟、敦厚,就像經過浩劫的人依舊有足夠溫暖的晚年,這樣的古籍修繕纔算是得其所哉。

③注重實踐、教徒有法:“這麼多年來,老範收徒弟,打漿糊要學3個月,就是看他耐煩不耐煩。熬過這一關的徒弟,考驗依舊沒有完,下一步是選紙”“師父也不教徒弟怎樣選紙,就把人領到庫房裏,讓他面對一屋子各種各樣的紙……徒弟把一張張紙鋪在寬大的工作臺上,與原書做比對。一開始很有信心,起碼能找出五六種紙來,對師父說,這些,還有這些,都很合適。老範說,翻開古籍,再看看”。

【小題3詳解】本題考查賞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首先從修辭角度而言“補天之手”“貫蝨之睛”“靈慧虛和,心細如髮”使用了引用修辭,豐富文本內容,增強說服力和可信度,直接抒發情感,中心突出。

其次從結構安排而言總結全文明確中心思想,表達了對老範其人的崇敬和讚揚,卒章顯志,首尾照應,行文嚴謹自然,結構完整精巧。

最後從內容主旨方面而言,極力寫老範修復古籍技藝的水平高超,表達了對工匠精神的敬佩,呼籲更多人加入此行列,讓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

2021屆高三寫作訓練:請到我的家鄉來

2021屆高三專項複習之現代文閱讀:莫言,識字

高考古詩詞鑑賞: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當人們面對簡陋匱乏的現實生活時,內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處?

2021屆高考專項複習之現代文閱讀:紅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