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曾說過:“我不寫正經東西,一寫正經東西人就廢。”

賈平凹在當下中國文壇無論收入、成就,還是聲譽都名列前茅,被譽爲“鬼才”。他出生在陝西丹鳳縣的農村,初中時又因時代影響而迫不得已輟學務農。或許是這種在農村長期瑣碎生活的特殊經歷,讓賈平凹的文筆特別細膩,在創作時把細節表現活靈活現。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裏說:“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賈平凹做到了這一點,寫作對他來說是一種信仰。

賈平凹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從此一生便與寫作結下了緣分。1986年,出版了首部長篇小說《浮躁》,講述主人公金狗幾次人生的大起大落 。1987年,寫作長篇小說《商州》,講述劉成和珍子因互相吸引而相愛的故事。1993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廢都》,講述杜撰的叫西京的都市,一個文化人與三位女性的故事,但這部作品因爲文筆露骨,一度讓賈平凹受到各界的批評。2008年,賈平凹憑藉《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終於重新獲得了中國文壇的認可。

賈平凹的小說大多是關注現實,關注個體的,如《白夜》以主人公夜郎無以附着的精神遊蕩爲主線,表現了作爲普通人的男男女女在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不同境遇和心態;《秦腔》通過瑣碎的生活細節,刻寫了鄉土中國的變遷,伴隨對現實關注的是作者深深的憂患意識。賈平凹無論是敘述語言還是人物對話,都力求更本色、傳神,最大程度保持文學語言的生活化,以達到原汁原味地還原凡人俗事,刻畫人物形象。

賈平凹和王蒙、張賢亮、劉心武、宗璞等人是1978年同時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出名的,但現在他是這些大作家中唯一還堅持創作的人。

賈平凹的大多數小說都是寫農村題材的。以前他只寫過一部都市題材小說《廢都》。《廢都》以西京城爲背景,將中國當代文人迷茫沉淪的精神面貌寫得淋漓盡致。17年後,賈平凹又一次以西京城爲背景,推出了他的第二部城市題材小說《暫坐》。作品以一個名爲“暫坐”的茶莊爲中心,鋪設了十多個經濟獨立卻情感失意的都市女子羣像;通過她們在茶莊的來來往往,演繹出五味雜陳的百態人生。

成名之後,賈平凹在西安買了一個兩層的小房子,取名上書房。每天都來這裏寫作,晚上12點回家,小樓旁邊有一個茶館,他寫累了就去茶館坐一會。在茶館裏,賈平凹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生動鮮活的都市現代女性。

茶館老闆是一位漂亮的年輕女性。她有一羣來自各行各業的閨蜜。她們在茶館裏妙語連珠,充滿活力,美豔得讓人無法靠近,但她們也有各種俗世的慾望和煩惱。賈平凹就在這茶莊之中,聽這些漂亮女性說自己的事、別人的事、社會的事。

這本書,寫活了慾望城市裏的單身獨立女性,她們美豔熱情,想要追求生活的超脫,卻被物慾裹挾,在現實中上演各種悲歡離合。賈平凹說:“《暫坐》可能是我七十歲前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了,寫了整整兩年,比以往任何一本書都寫得慢,改的次數比以往任何一部作品都多。”

《暫坐》比《廢都》的尺度還要大,對於作家來說,尺度越大寫作越接近生活本身,越容易出經典,《廢都》每次看都會面紅耳赤,而《暫坐》則更加震撼。

人們把《暫坐》稱爲《廢都》第二部,但它不是《廢都》的續集,它比廢都更精彩,《暫坐》寫的是現代都市女子的慾望生活,活色生香,讓你甚至都能近距離感受到那些打扮時髦、自信香豔的新時代女性的心跳。

在《暫坐》中,有人看到的是香豔,有人看到的是悲傷,有人看到的是現實,有人看了後則是點上一根菸默默地思考人生。真正的大作家,能通過文字反映生活、提煉生活、昇華生活,能讓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在文字裏生動地演繹他們的生活。中國文壇,論水平、文筆,除了得過諾獎的莫言,也就是賈平凹了,這也許是賈老最後一部寫都市女性的奇書,強烈推薦大家買一本讀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