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來了

文/邱燕

人間有一種歡喜叫作孩子回來了。

侄子初次離家去上大學一個半月,因爲之前約好的整牙時間到,今年疫情的原因,學校規定節假日也不允許學生離開所在城市,只好請假回來。於是坐夜晚末班動車,到家已深夜,早上一早返回學校,時間打得很緊。

父子見面,孩子有太多的話要給爸爸說,他爸爸也有太多的問題要問。班裏人數、喫飯、早餐樣數、住宿、採暖、製冷、冷熱水、洗澡、洗衣服、學習、鍛鍊運動、活動、交友……一向既當爹又當媽,訥於言而敏於行、身教多於言教的哥哥,有了爽朗的笑聲,父子兩個連說加拉;侄子給他爸爸彙報情況時興高采烈,英氣飛揚,聆聽教誨時,句句入心,言聽計從。

侄兒在家裏一向隨其父,人貴語遲,飯可口就多喫點,不可口就少喫點,從不多嘴多舌,沒想到到了大學裏,居然成了大學生辯論賽的主辯手!老邱家的善根,家來了掏把火就要走,我這個當姑姑的,根本插不上嘴,除了給孩子做點好喫的,還能幹啥?古代賢人曾經爲了激勵孩子安心讀書,孩子回來後便故意做難喫的飯,甚至做黃連、熊膽的苦丸子給孩子喫,一來能長精神,二來意在告訴他好男兒志在四方,別想家,現代的人真是做不到,想想也實在沒必要。

匆匆忙忙,買魚炸魚。今天立冬,清早的小北風分外清爽。海鮮冰櫃前我看到外面有擺着的半大的帶魚已經化了凍,來不及讓人家從冰箱裏拿大個的,就是它了。三步並作兩步地上樓……還好,沒白忙活,你看啊,孩子的面前一大堆光溜溜的魚刺。

臨行前,哥哥給他把羽絨服疊好裝進揹包裏、洗幾個蘋果、裝兩個石榴、擰兩隻香蕉放進揹包,給高他一頭的孩子整理一下揹包帶子,和孩子的姑父三個人一起下樓了。

家裏剩下我和父母,我父親眉開眼笑地絮叨:可真不瓤,還能當主辯手!我從電視上看過大學生辯論賽,都厲害着哩。

“這不是得了咱老邱家的祖傳祕方了嗎?”

我這一打趣,媽也面露愉色,說道:“人大心開了,可真不孬!”

【作者簡介】邱燕(女),山東泰安肥城人,早年從事教育,後經商,研習花藝多年,主導創辦千佛山花卉文化市場並出任市場總經理。2006年創立濟南飛潤達景觀園林公司,承接園林景觀工程。熱愛文字,酷愛讀書,筆耕不輟,陸續在各大報刊、各大知名網絡平臺發表作品上百篇;2018年主編紅色經典專著《沂蒙精神·中國夢》;2020年獲中國十大新銳詩人稱號。業餘創辦九如詩社、嘉尚學堂,現居濟南,山東省詩詞學會會員,任山東省人文藝術研究院辦公室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