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20年度最重要一個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上一篇文章我們講述了第五次戰役最後階段真實的戰場態勢以及志願軍最重要、最關鍵的阻擊戰——華川阻擊戰美軍司令設下完美的陷阱,彭老總喫了虧,一個師長找出了破解之道。在文章的最後,我講到志願軍雖然頂住了美軍的攻勢,但美軍中真正的天才將領範弗裏特依然對志願軍佔據優勢。那麼,志願軍將如何挽回劣勢,並再次戰勝美軍呢?這就是本文要講的問題。

1951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進入陣地戰階段。從理論上講,這是西方軍隊擅長的戰鬥模式。在這種正面硬碰硬的戰鬥模式中,擁有絕對空中優勢、地面火力優勢的美軍自然大佔上風。而對習慣於在運動中殲敵的志願軍來說,原來的優勢喪失殆盡,被迫與敵硬拼,而這一點向來是我軍忌諱的。這對志願軍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考驗。

果然,在陣地戰的最初階段,美軍攻勢凌厲,似乎在全線都佔據了上風。然而讓衆多軍事觀察員沒想到的是,志願軍很快就扭轉了劣勢,並迫使美軍轉入志願軍優勢的領域——夜間作戰,以求減少傷亡。而夜戰美軍又打不過志願軍。最終在兩年的陣地戰後,美軍屢戰屢敗,不斷喪地辱師,被迫在停戰協議上簽字。在失去運動戰優勢後,志願軍反而在西方軍隊擅長的陣地戰中獲勝,這是怎麼回事?

今天要講述的這個戰鬥是志願軍的一個敗仗,而這個敗仗正體現了戰局的轉折。

一、短暫優勢

馬克·克拉克

1952年初的時候,隨着停戰談判的重開,戰事趨向平緩,雙方陣線之前形成了一道緩衝區,雙方都心照不宣,不去佔領這些高地以打破戰場平衡。然而隨着談判陷入僵局,新上任的美軍遠東總司令馬克·克拉克上將決定採取“攻勢防禦”的策略,美軍試圖在戰場上獲得優勢來以配合談判桌的討價還價。於是,美軍全線搶佔緩衝區內的高地。驛谷川地區的美軍第45步兵師新上任的師長戴維·L·魯弗勒少將也不例外,他認爲自己應該建立一些前沿支撐點以鞏固他的防線。於是魯弗勒擬定了一項奪取緩衝區11個要點的作戰計劃。巴不得大打特打的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自然不會反對。美軍第45師遂在驛谷川開始行動。

雙方代表在開城東北覈查美軍違反中立事件

見美軍搶佔緩衝區高地要點,志願軍三十九軍117師遂命350團也搶佔190.8高地。而190.8高地正是魯弗勒準備搶佔的8號目標,奉命行動的美軍第45師自然不肯罷休。中美兩軍遂圍繞這個不知名的小高地展開了一場殊死對決。

190.8高地是當時緩衝區內一個明顯突出的小高地,對於熟悉抗美援朝戰爭的人來說,不是個陌生的地名。泰國軍隊曾在這個高地上遭受了戰爭期間最慘重的一次損失。而190.8高地北面就是著名的“T字山”。1953年1月的“T字山戰鬥”中,美軍在衆多新聞記者面前丟人現眼,引發美國國內國會調查,輿論譁然,民衆抗議。

作爲一個緩衝高地,其實美軍早在1952年3月就偷偷佔領了。但是志願軍三十九軍117師351團在3月31日全殲高地上的美軍兩個排。美軍放棄了190.8高地。

4月5日350團與351團換防,針對美軍的蠢蠢欲動,117師副師長韓曙和350團團長王秀法決定搶佔190.8高地。

5月8日,350團1營連夜施工,在190.8高地上構築了6條馬蹄形坑道爲主的防禦工事體系。15日,1連5班、6班進佔190.8高地。2個班志願軍的身後,得到了117師和350團8個炮兵連的火力支援,志願軍決心佔據此地。5班附重機槍1挺,火箭筒1具配置於主峯;6班附輕機槍1挺,配置於主峯北側無名高地,準備隨時支援5班戰鬥,並保護5班側翼。

美軍放棄的高地被志願軍搶佔,這讓美國人很不高興。5月18日,美軍第179團開始對190.8高地發起進攻。

但此時志願軍坑道工事已完備,美軍地空火力準備,戰士們都躲進坑道,只留一名觀察員在外。美軍炮火一停,志願軍並不急於佔領表面陣地,而是由觀察員引導我炮兵對美軍正在集結的步兵實施阻攔射擊。當美軍步兵佔領表面陣地,志願軍馬上退入坑道,炮兵隨即對佔領表面陣地的美軍進行火力急襲,坑道內的戰士又利用炮火急襲效果,衝出坑道配合作戰,驅逐佔領表面陣地的美軍。

從18日戰至21日,1連5、6班以傷亡13人的代價,殲滅美軍100餘人,取得了勝利。

但是這僅僅只是開始。

二、艱難膠着

至6月12日,美軍第45師佔領了其餘10個沒有志願軍防禦的緩衝高地,遂以180團換下179團,對8號目標——190.8高地全力發起進攻。

美軍吸取了上一次失敗的教訓,直接出動2個連,在12架飛機、8輛坦克掩護下,兵分三路,一路進攻190.8高地主峯,一路進攻北側無名高地,一路進攻T字山1連陣地,企圖切斷190.8高地與我主陣地聯繫,一舉拿下190.8高地。

從拂曉戰至9時50分,5班、6班在後方炮兵支援下,擊退美軍10餘次衝鋒,挫敗了美軍企圖。然而失利的美軍反而孤注一擲,直接動用一個多營的兵力,坦克增至34輛,飛機出動52架次,以“人海戰術”向190.8高地發起集團衝鋒。

戰至11時,主峯的5班陣地被蜂擁而上的美軍突破,除1名傷員外,其餘人全部在白刃格殺中犧牲。這時趕來支援的6班班長高雲和果斷命令部隊轉入坑道,再次以坑道與敵對峙。

二級戰鬥英雄,6班班長高雲和

在6班轉入坑道的同時,1連連長程玉連率2個班突破美軍阻攔,接替北側無名高地防務。

當晚,350團團長王秀法趕到前沿,指揮3連加強1個重機槍排反擊190.8高地主峯。經一夜激戰,3連未能攻克190.8高地主峯,連隊主力撤退,連長李漢友率13人轉入坑道與1連6班會合。

13日天剛亮,美軍180團以2個連的兵力圍攻北側無名高地。在多次進攻被擊退後,美軍故技重施,集中5個連的兵力再次發起“人海戰術”,不斷衝擊無名高地。1連彈藥打完,以石頭與美軍周旋,幾乎傷亡殆盡,剩餘人員轉入坑道。當日晚,350團再次以2連、5連5個排進行反擊,但仍未得手。

在北側高地激戰的同時,主峯美軍開始圍剿坑道內的志願軍。美軍第一個辦法是在坑道頂爆破,高雲和率2名戰士突然出擊,擊斃了放置炸藥的美軍。這一幕反覆出現5次,美軍5次鑿頂爆破失敗,反被志願軍出擊小組擊斃10人。

美軍第二個辦法是施放毒氣,高雲和指揮部隊帶上防毒面具,並將雨衣掛在拐角處阻擊毒氣蔓延。隨後李漢友嚴令部隊不要發出聲音,誘騙美軍派人到洞口窺視。高雲和和副班長閔朝濤從另外兩個洞口出擊,又擊斃前來窺視的美軍。

李漢友、高雲和及坑道內戰士一個個站起來宣誓,血戰到底

毒氣戰失敗,美軍組織部隊到洞口開始瘋狂投擲手榴彈。6班一邊用火力迫使美軍不敢靠近洞口,一邊組織人員把美軍扔進來的手榴彈反投出去。經過反覆8次較量,雖然有部分人員被手榴彈炸傷,但又一次挫敗美軍圖謀。

連續三次失敗後,美國人改變了打法,調來火焰噴射器,首先向坑道投擲燃燒彈阻止志願軍出擊,然後火焰噴射器進至洞口開始猛烈噴射。閔朝濤率一個小組從另一個未暴露的洞口出擊,一頓猛打後,美軍放棄了火攻的計劃。

經過2天17次周旋,美軍不敢再靠近。坑道內的志願軍暫時安全了,但一個新的問題隨即而來,經過2天戰鬥坑道內空氣已渾濁不堪,更關鍵的是隻剩下半碗泥漿水和4塊餅乾。

三、決不放棄

14日晚,李漢友制定了出擊計劃,高雲和與閔朝濤各帶1個小組出擊,夜襲美軍60迫擊炮陣地,全殲守敵,繳獲2門迫擊炮和寶貴的罐頭和淡水。

15日,報話員楊國興三次冒險潛出洞口,終於架設起天線聯絡到了117師參謀長薛復禮。薛復禮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卻沒有告訴他們自己的計劃。

15日當天,117師的老師長,39軍副軍長張竭誠率軍前進指揮所趕到117師指揮所。跟隨張竭誠前來的還有到志願軍前線參觀見學的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41軍軍長劉轉連。

15日晚22時,117師副師長韓曙、參謀長薛復禮指揮350團、351團共8個連,24門喀秋莎火箭炮,54門榴彈炮、山炮、野炮,4門自行火炮,突然對190.8高地發起反擊。這是39軍第一次在朝鮮戰場動用喀秋莎火箭炮。

志願軍是絕對不會讓一線的戰士困守坑道的,無論如何也要把他們救回來。而坑道內的戰士也知道,部隊絕不會放棄他們,這是他們戰鬥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之根源。

發起攻擊後僅5分鐘,2個團的4連就攻克北側無名高地,救出在無名高地坑道內的1連戰士。隨後其他部隊開始圍攻190.8高地主峯。可是美軍180團像中了邪一樣,以全團之力拼命反擊,全團預備隊全部衝了上去。中美兩軍在190.8高地及北側無名高地展開了殊死的較量。攻擊、反擊,攻擊、再反擊。數千名士兵在這兩個小高地周圍反覆廝殺。志願軍剛剛取得進展,美軍就直接反擊將志願軍打退;志願軍再次攻擊,美軍又再次反擊。美軍如此瘋狂,在整個戰爭期間是罕見的。

隨着美軍夜間戰鬥機和縱深炮兵的參戰,志願軍炮兵部隊被迫紛紛轉移發射陣地,我方炮火陷於停頓。韓曙和薛復禮見戰鬥陷入膠着,果斷命令部隊退出戰鬥。爲了救出在坑道內的指戰員,這次大規模進攻117師傷亡了693人,在有些人眼裏看起來這是得不償失。但是,如果前線的戰士受困就拋棄他們,以後誰還肯英勇作戰。不放棄、不捨棄、不拋棄,對戰友的不離不棄鑄就瞭解放軍的鐵血軍魂。

16日,350團命令李漢友和高雲和放棄坑道。當日晚,李漢友和高雲和乘夜先向敵運動,隨後向我349團陣地迂迴,37人(9個傷員)全部安然無恙返回陣地。

此戰117師傷亡800餘人,還丟失了190.8高地,看起來是個不折不扣的敗仗。

進攻中的美軍

但是情況並不那麼簡單。志願軍傷亡了800餘人,卻宣稱美軍傷亡2300餘人。我一開始並不相信這一數據。查了美軍戰史後發現,原來沒有問題。美國陸軍戰史《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悲痛地說道:“第180步兵團損失了8個步兵連的力量才佔領了第8號目標。”

加上美軍179團的損失,美軍第45師在190.8高地上足足損失了2000餘人。

我軍一般評價:190.8高地首創坑道作戰範例。但意義並不僅僅於此,而是極爲重大。

四、全新戰術

自志願軍廣泛開展築城工作,修築坑道工事以來,志願軍完美解決了能不能守的問題。從數據就可見一斑。1951年夏季防禦戰鬥時,美軍40到60發炮彈即可殺傷我1人。到1952年1月,美軍需240發炮彈才能殺傷我1人。到了2月,美軍需264發炮彈才能殺傷我1人。而到了4月,這個數字上升到美軍需646發炮彈才能殺傷我1人。

志願軍修建坑道工事

但是光憑坑道工事進行防禦是不能打贏美軍的。在解決能不能守的問題後,必須解決能不能勝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190.8高地戰鬥中找到了答案。

雖然此戰有一些瑕疵,卻意義非凡。從此志願軍創造並廣泛推廣了“抓一把,連續抓”的戰術。這一戰術成爲了美軍的噩夢。

所謂“抓一把”就是選取美軍防禦的一個高地,以雷霆萬鈞之勢打掉該高地,儘可能全殲高地上的美軍。完成這一點的基礎是,進入陣地戰階段後,志願軍的炮兵火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有能力打掉任意一個美軍陣地。據美軍統計,1952年4月志願軍發射炮彈2388發,而到6月就上升到6843發。更重要的是,雖然志願軍發射1發,美軍就還擊12到19發,但射擊效果反而不及志願軍。

所謂“連續抓”就是打掉美軍陣地後,志願軍並不佔領,而是撤退,待美軍重佔陣地後,再次組織強大火力精幹兵力進行攻擊,讓美軍在一個點上反覆流血。而強大火力精幹兵力正是吸取了6月15日晚反擊的教訓。6月15日晚的反擊,火力相當強大,但出動兵力過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隨後,志願軍又出現了“抓一把、連續抓”的升級版,即攻克美軍陣地後不再撤退,而是以極少量兵力固守,引誘美軍來攻,以縱深強大炮兵火力打擊來犯美軍,進一步消耗美軍有生力量,取得一定戰果後再組織堅守部隊撤退。

五、制勝之道

美軍是一支學習能力極強的軍隊,繼學習了志願軍“穿插分割”戰術後,美軍又學習了志願軍修築坑道。可是美軍卻沒有能力學習志願軍“抓一把、連續抓”戰術。

原因是非常簡單的。第一個原因正是上一篇文章華川阻擊戰指出的,美軍缺乏這種主動作爲、勇於犧牲的精神。

“抓一把、連續抓”戰術有一個關鍵要點,即以極少量兵力固守引誘美軍來攻。雖然在堅守一段時間後會撤退,但對中美兩軍每一個戰士來說,他們都明白,這種“誘餌”的任務基本是有死無生的。志願軍戰士可以做到,不僅能做到,還是搶着去,不給他們去,他們還跟連長、指導員急。這對志願軍戰士來說,這是一種榮耀。

但美軍就不行了,只派幾個人去堅守,這些美國大兵絕對不幹。軍官要敢派他們去,他們就敢臨陣脫逃。要去,必須成建制,大家一起去。事實上,一個連的美軍逃離陣地,這種例子都比比皆是。

因此,志願軍1個班能守的陣地,美軍得用1到2個排;志願軍1個排能守的陣地,美軍得用1個加強連。一個高地看不出來很大差別,可戰線延綿數百公里,有數不清的高地,這裏的差別就非常之大了。、

志願軍炮兵

到了1952年志願軍的炮兵火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雖然跟美軍相比還處在絕對劣勢,但是隻要不是進行大的戰役,這種劣勢是顯現不出來的。進攻一個小高地的戰鬥,志願軍可以集結足夠有力的炮兵。其實,即從理論上講,中美兩軍有能力攻下任何一個想攻下的目標。

實際上,因爲坑道工事的存在,志願軍堅守表面陣地的部隊可以在情況不利時退入坑道以保存有生力量。而美軍由於坑道質量極差,根本不能有效地保存其步兵。美國這些老爺兵連挖戰壕都偷工減料,修築坑道這樣的大工程,對他們來說強人所難了。

而防禦時這方面兵力消耗的差距,經過放大疊加,又進一步拉大了美軍和志願軍的傷亡比。

第二個原因。志願軍步兵的戰術素養高出美軍步兵數個等量級。

反過來,作爲進攻一方自己也會有傷亡。志願軍進攻美軍陣地,普通部隊動用的兵力和美軍防禦兵力之比是2比1;精銳部隊是1比1,甚至更少。但戰術素養弱於志願軍的美軍就不行了。美軍至少要大於3比1,才能進攻。而因爲戰術素養的巨大差距,志願軍只要突入美軍陣地,那基本上就是勝利在握;而美軍就算突入志願軍陣地,也很難取勝。更不用說,志願軍突入美軍陣地的成功率遠遠高於美軍突入志願軍陣地的成功率。而成功率低意味着美軍要反覆組織兵力衝擊,那就是會反覆遭到志願軍縱深炮火打擊。我們再看一組數據,1952年1月到5月,美軍及其僕從國軍隊發起攻擊和襲擊517次,成功11次,成功率僅2.1%。志願軍(含人民軍)發起攻擊和襲擊142次,成功89次,成功率62.67%。成功率之間的懸殊差距的背後是兩軍步兵巨大的戰術素養差距。而隨之戰爭的進程,志願軍的成功率越來越高。

朝鮮戰爭中美軍步兵的表現,遠沒有擺拍的照片中那麼威猛

同樣,積少成多,一百次、一千次這樣的戰鬥後,美國人越打越喫虧。美國人喫不消這種消耗的。

所以美軍一點都不傻,他們很容易就算清了這筆賬。當他們發現自己無法承受志願軍火炮帶來的巨大傷亡後,美軍明白了,自己不能再這麼打。當志願軍在美軍的優勢領域反而取得勝勢,這意味着美軍已經輸掉了戰爭。雖然實際上美軍已經輸掉了戰爭,但困獸還要猶鬥,更何況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軍隊。於是美軍積極尋找破解之道,美國人確實找到了一個辦法以規避志願軍越來越強大的炮兵火力,那就是夜戰。從此美軍轉入了讓志願軍做夢都會笑醒的作戰樣式,這是志願軍最強項。而這意味着,美軍再也沒有贏得戰爭的機會。

這就是190.8高地之戰,看起來志願軍似乎“輸掉了”戰鬥,但實際上是全線戰鬥的一個縮影,志願軍找到了克敵制勝的法寶。(注:“抓一把、連續抓”戰術並非117師首創,全線志願軍部隊不約而同找到了同樣的辦法,但190.8高地戰鬥具有相當代表性,可以說在經過一系列戰鬥至190.8高地戰鬥後,此戰術成型併成熟。)

但是,既然美軍敢於主動向志願軍發起夜戰,他們自然會尋找剋制志願軍的方法。在戰爭的最後一年,中美兩軍將在夜間展開最終對決,這也是戰爭最後一年中的常態。美軍能在志願軍最強領域挑戰志願軍嗎?這也是本系列最後一篇文章要講的問題。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纔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衆號名亦爲“這纔是戰爭”,歡迎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