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兒子自從進入初二後,好像完全換了個人似的,整天一聲不響的關在房間裏,神神叨叨的不知道在忙乎什麼,有意找他搭話都愛理不理的,這孩子是不是中邪了?”

“老師,我女兒到了初二後,學習成績明顯下滑了,很多時候看她學習都不在狀態,經常發現她走神、發愣,還神神祕祕地抱着日記寫日記,感覺她有了“心上人”似的。”

“愁死了,我兒子抱着手機上網玩遊戲,還有一年就中考了,要考不上高中怎麼辦呀?說了又不聽,強行干預就說‘不想活,要死要活’的話,真拿他沒辦法。”

家有上初二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有同感,孩子突然就變了,不願意和家長溝通,成績下滑,與家長頂嘴,沉迷網絡等等。其實就是一種“初二現象”,也就是孩子正式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特別強烈,開始思考深層次的“自我”問題,努力掙脫父母的管束用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學習和生活,但往往由於經驗不足閱歷很淺犯一些低級錯誤。

初二生一旦堅持自己的選擇,就很難聽得進家長、老師的建議,他們自認爲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了,不再需要家長的幫助,只需要家長無條件支持就好。一旦家長插手干預,他們就很容易出現叛逆,甚至採取極端的方式與家長對着幹。初二這一年,是學生至關重要的一年,也是青春期關鍵的一年,這一年裏,通常會出現很影響學習的4種“墮落”行爲,我們來逐一瞭解。

1.做事衝動

家長有沒有遇到過青春期孩子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的時候?估計家有初二生,這種場景就是家常便飯屢有發生。孩子正處半生熟的青春期,一方面是由於體內激素影響,另一方面由於自我意識強烈,導致他們有時候做事就是下意識的條件反射,有時候就是做了再說根本不考慮後果。比如放下學習熬夜打遊戲,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第二天能否正常起牀上學,上課會不會打瞌睡等;比如與家長起衝突大罵出口時,他們只知道發泄不良情緒,卻沒有考慮尊老禮儀常識。

2.愛上網絡

網絡發達時代,人手一部手機就可以在網絡裏遨遊,特別是可以接觸到現實生活中很難有的資訊、笑話等。對於學生來說,學習這件事難免有枯燥索味的時候,而通過網絡,無論交友APP還是遊戲娛樂,可以找到許多樂趣。如果自制力差的初二學生,很容易上癮陷進去,因而花費大量時間在網絡上,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和學習。

3.早戀

青春期最爲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開始關注異性。這個時候的中學生,對異性開始產生興趣,對愛情有一個懵懵懂懂的認識,不少人會有躍躍欲試的心理,很想去嘗試一份美好的愛情。初中三年雖然仍屬九年義務教育,但面臨着中考升學,初二的學習已經進入了白熱的升學競爭中,誰花時間和精力去談戀愛,就註定了學習成績要退步。

4.交友

青春期孩子隨着三觀逐漸形成,會開始重視他人的看法,也會期待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個時候,許多家長會發現,孩子把知心朋友看得很重,往往超過了父母和家人。這就是爲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聽家長的話,反而是同學、朋友的話很認可,甚至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因爲對於初中生來說,這些影響他做決定的人,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孩子的這個階段裏,家長一定要表面上放手讓孩子交朋結友,但暗地裏一定要時時關注孩子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以防交友不慎影響前程。

人的精力和時間總是有限的,初二學生一旦有以上幾種行爲,就一定會對學習產生影響。我們都知道,初二是個分水嶺,學習難度上升,知識點增加,如果學習還分心,肯定要面臨成績下滑。對於一些輕鬆跨過這個分水嶺的初二生來說,中考肯定不成問題的。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非常時期呢?

首先,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雖然青春期孩子不願意與家長溝通,但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因爲良好親子關係纔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密切關注孩子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強烈,做事不再希望被家長干涉,這並不意味着家長可以做個甩手掌櫃啥也不用管。面對孩子的變化,很多家長後知後覺,甚至不少家長一直矇在鼓裏。當意識到必須出面管管孩子時,一切都晚了。因此,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去成長,但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便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做理智的父母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門檻,也會做出錯誤的選擇。身爲父母,要有格局和高度,有時候講道理不通,就要懂得用自己的舉止影響孩子,很多時候身教遠比言傳重要。

總而言之,作爲合格的家長,當孩子出現“初二現象”時,要給予適當引導,幫助孩子儘量少走彎路,及時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