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武俠片的落魄現狀,有兩部影片極具說服力。

一部是2016年的《臥虎藏龍:青冥寶劍》

袁和平執導,甄子丹、楊紫瓊主演,動作、場面、演員還是老港片的路數,總票房卻僅有2.56億,各個平臺的口碑也都接近不及格。

一部是2015年的《師父》

徐浩峯執導的新式武俠片,用民國武行替代傳統江湖,影片影像、打鬥招式也都是現代寫實風格,頗具視覺新意。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1,可上映後的票房卻僅有5500萬。

兩部電影坐實了當下武俠片的落寞,究其原因只有一個:不新鮮了

過去武俠片裏的江湖意境、俠義精神你在別的影片裏無法看到,給人很大的衝擊及共鳴,你看看2000年的《臥虎藏龍》看得老外眼睛都發直了,直接拿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

武俠片在上世紀90年代也成了香餑餑,當年李連杰和成龍領銜的武打明星有多風光,可惜那一代人老了之後,吳京跑去拍《戰狼》了,王寶強跑去拍《唐人街探案》了,武俠片真的無人問津了。

不誇張地說,未來的電影分類裏有沒有武俠片這個類型都很難說。

武俠片如何尋找出路,在皮哥看來有一部武俠片值得參考借鑑,那就是1991年由何平導演拍攝的電影——《雙旗鎮刀客》

這部影片拍攝成本只有110萬,卻拍出了那種粗獷的史詩感,是我心中最佳武俠片之一。

影片故事發生在中國西部雙旗鎮,那裏漫天黃沙,馬嘶人怒,主角孩哥還是個小孩兒,他自幼和父親學習關西無極刀法,等待逞兇除惡的一天。

90分鐘的電影層次感分明,分成了三個段落

影片第一個段落叫做:千里尋妻

父親去世後,孩哥遵照父親的遺願去尋找指腹爲婚的妻子,父親跟他說了未來妻子的兩個特徵,她的父親是個瘸子,而她屁股上有顆痣。

孩哥進入到了雙旗鎮,找到了瘸子家,瘸子有個女兒名叫好妹,看起來這就是他的妻子了。

孩哥住進了瘸子家當起了小夥計,一直等待機會看看好妹屁股上是否真的有痣,好妹起初不待見他,後來慢慢喜歡上了這個正義感十足的少年。

影片第二個段落叫做:英雄救美

雙旗鎮裏土匪橫行,某日土匪二爺來到瘸子店裏企圖強暴好妹,危難之際孩哥站了出來,手起刀落殺死了惡霸。

雙旗鎮所有村民爲之震驚,土匪頭子一定會來複仇,所有村民人心惶惶。

影片第三個段落叫做:復仇之戰

自知寡不敵衆,孩哥去尋找幫手沙裏飛,這是他來雙旗鎮時遇到的一個朋友。

而土匪頭子一刀仙,也帶着六個兄弟殺氣騰騰地趕往雙旗鎮。

復仇那天,沙裏飛沒來,熱心村民和瘸子丈人都成了一刀仙的刀下鬼,在最後的決戰中,孩哥和一刀仙在漫漫黃沙裏生死械鬥,一刀決出了勝負,勝者昂首離開,帶着無盡的傷悲,敗者跪在黃沙裏,手裏劍被鮮血染得殷紅。

影片給我三個極致的震撼

第一個震撼叫做精緻的粗糙感

不同於《臥虎藏龍》裏一招一式的唯美打鬥,不同於《英雄》里君王與刺客之間劍拔弩張的對話,《雙旗鎮刀客》講述的是一部平民的武俠,導演何平刻意營造了一種粗糙感。

雙旗鎮是一個坐落在風沙裏的村落,裏面的人物有着黑乎乎的面龐,頂着蓬亂的頭髮,穿着破衣爛衫,主角孩哥被風沙模糊了面容,嘴脣上滿是皴裂的痕跡,裏面的打鬥也不復雜,雙方一交手幾乎都是一刀斃命,沒有那種你來我往的回合制戰鬥,一點兒也不拖泥帶水,感覺特別真實。

第二個震撼叫做人物內心的細膩感

大概是畫面的粗糙,反而反襯出了人物內心的豐盈。

整個影片故事很簡單,人物也很標籤化,但每個人物的塑造都非常飽滿。

最讓我推崇的是那個瘸子丈人

他過去也是個江湖刀客,經歷過江湖的險惡,但導演沒有寫他過去的種種細節:如何落草爲寇,如何在戰鬥中受傷,和孩哥他爹有哪些恩怨等等,而是簡單給了他一個“瘸子”的標籤。

他面對惡霸唯唯諾諾,他對女婿情感的變化都能聯想到過去他曾閱盡江湖險惡,而最後他爆發匹夫之怒也完全立得住腳,這個人物就像中國水墨畫的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第二讓我推崇的角色設計是那個沙裏飛

這個人物在過去的武俠片,甚至在好萊塢的西部片裏都很少見,他是個外強中乾的人物。

影片開頭導演設了一個扣兒,沙裏飛和孩哥一見如故,誇誇其談,說要罩着這個小老弟,所有人都會覺得沙裏飛是個狠角色。

中間孩哥找救兵找到了沙裏飛,沙裏飛也是滿口應承,我們還以爲他會在最後的決戰如何英勇殺敵呢,沒想到決戰開始,沙裏飛卻當了逃兵,躲在後面瑟瑟發抖,決戰結束之後,他又匆匆跑到戰鬥現場,醜惡的嘴臉一覽無餘。

影片最後決鬥的主角也很有趣,孩哥贏得了勝利卻收穫了無盡的悲傷,他的丈人英勇死去,他的朋友背叛了自己,自己帶着滿身傷痕黯然離開。

一刀仙雖然是土匪頭子,但也是個有信仰的主兒,他有點類似於東方不敗,導演何平談到這個角色就說過“一刀仙的痛苦在於沒有對手”,遇到孩哥後他找到了對手,倒也“死得痛快”,而孩哥“生得悲哀”,兩人是一對心有慼慼焉的對手。

雙旗鎮的村民很像魯迅筆下的看客,惡霸強暴民女時,他們保持沉默;英雄殺了惡霸,他們又來嘰嘰歪歪,偶爾有村民爆發一下當了炮灰,大部分村民還是在沉默中麻木地活着。

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很有回味的地方,這是一般無腦的武俠片無法比擬的。

影片最後給我的震撼叫做打鬥的儀式感

傳統的武俠片,以張徹爲代表的,像金庸小說一樣,一招一式交代清楚,拳拳到肉讓觀衆剛看得過癮。

而《雙旗鎮刀客》裏,採用的是古龍小說的處理,高手過招,一擊斃命,瀟灑寫意,但過招之前,氣氛烘托到了極致,充滿了儀式感。

本片裏的最後一戰,一刀仙帶着六個兄弟騎馬下山,伴着陣陣鼓點和雄壯的背景樂,頗有點七劍下天山的感覺,那種壓迫感立馬出來了。

對戰前,村民們恐懼的眼神,孩哥焦慮的等待,都將氛圍一點點推向緊張的頂點。

而二人決戰前,善良村民,瘸子丈人都當了炮灰,這襯托出一刀仙的實力有多麼強大。

在氣氛拉滿後,兩人真正的對決卻很簡單,一陣風沙過後,勝敗已定,蕩氣迴腸。

《雙旗鎮刀客》在中國的武俠片裏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在武俠片日益萎靡的今天,皮哥覺得那些導演倒不如學一學這部影片,捨棄掉已經被用濫的武打招式,別一言不合就開打,招式不好看就上裝備,觀衆很容易膩。

倒不如踏踏實實,努力塑造人物,烘托氣氛,講好故事,把影片的內核夯實了,外面虛頭巴腦的東西,不要也罷。

最後皮哥想說,拳拳到肉的武俠片我們已經看膩了,我們期待的是像《雙旗鎮刀客》一樣步步驚心的武俠新作!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