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出自李白《月下獨酌》,是李白頗有名氣的兩句詩,因爲這兩句詩,他的這首《月下獨酌》從古火到今。

許多朋友都覺得這詩很美,吟起來很享受,那麼這兩句乃至整首詩所表達的究竟是怎樣一種情感?也是引起了人們的爭議,有的說表達的是瀟灑之情,有的說表達的是孤獨之情。

也曾記得康震老師在一期詩詞大會上對李白的《月下獨酌》進行了品析。他說李白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是豪放不羈的情感,沒有什麼所謂的“孤獨”,爲什麼?因爲康震老師認爲李白本就是豪放派的詩人,所以他的作品就是他心性的代表。我們也都知道,李白的好多詩皆飄逸灑脫,豪氣沖天,比如“千里江陵一日還”、“仰天大笑出門去”等等。那麼性格疏狂的李白,他的作品都必須“豪放”才合適嗎?那倒未必。

先來看全詩: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首先,這首詩是李白在人生失意,志不能酬的情況下所寫。李白其實有很大的官癮,一心想在官場混出點兒名堂,但是事與願違,他當時可謂是“很背”。

一開篇,作者就來了一句“花間一壺酒”,乍一讀,還真是愜意。讓人瞬間就在腦海中組建出一幅優美的畫面來,然而隨着內容的逐漸豐實,詩意的逐漸明朗,我們便可以從中真切體會到作者的心情。

“獨酌無相親”這一句直接點出了場景中人物的“孤獨”,這是外在的一種表現,而作者也在着重去描寫這樣的場面爲後文做鋪墊,這個“獨”字就用得非常及時恰當。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沒有其他人相伴的情況下,這一句接得就順理成章了。作者與月亮、影子一起對飲,這幅畫面也是相當的美。如果是在順風順水的日子中,一個人這樣喝酒簡直就是一種享受,然而李白是這樣嗎?不是,他是在仕途受阻,心情落寞的境遇中“舉杯邀明月”,他有許多難言的苦悶要借酒排遣。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此時李白的心情有孤獨的一面。

不過李白又並非完全孤獨,這種孤獨中也有幾分灑脫在裏面。後面的內容就做出了闡述,他可以邊喝酒邊起舞,完全沉浸在這種孤獨中。

月既不解飲,影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不解飲”、“徒”、“須及春”、“各分散”這幾個詞已經充分道出李白兩相參半的複雜心情,他孤獨但他勸慰自己要及時行樂,他懂得及時行樂,但失意的他又很孤獨。

所以,李白雖然一向很樂觀,但他也是常人,他也有權利去落寞、去悲觀沮喪,我們不能要求他時時刻刻都象打了雞血一樣精神煥發、神采奕奕、傲然瀟灑;正如蘇軾也有憂鬱的時候,除了豪放風格的作品,更寫下了許多婉約之詞。

這首《月下獨酌》,在孤獨中帶有幾分灑脫,在灑脫外兼有許多落寞,它很生動地將一個困境中的真實的李白呈現出來。

記得王立羣老師曾經點評過《月下獨酌》,他就認爲詩中的李白是孤獨的。可見王老師也是結合了詩的寫作背景,以及人物特點和自然人性去做了剖析。

誰的一生都不是平坦的,誰還沒個失意、孤獨的時候,只不過那些堅強樂觀的人能夠及時調整心情,不會一直消沉下去而已。

對於李白的《月下獨酌》,各位有何看法,不妨來聊一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