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不到17歲的齊文英,隨志願軍三兵團12軍34師文工隊入朝,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她幫助救護所搶救護理傷病員,組織戰地文藝演出,度過了一段特殊而有意義的戰火青春……

果敢小女兵,夜行遇襲,縱身一跳救戰友

第五次戰役中,已是小組長的齊文英,負責夜行運送物資爬越盤山公路,卻不巧隊伍被敵軍飛機發現,一堆堆照明彈高空投擲而來,大家心裏都知道這緊接着就是丟炸彈了。而此時,隊伍裏一匹運送物資的白馬,因爲照明彈明晃晃的光被驚到亂跳;狹窄的山道上,一邊車,一邊人,隨時會來的炸彈;顯然繼續留在公路上,只有死路一條。危急時刻,齊文英看到山坡下面有個坑,看着不是太高,就毫不猶豫地嘣咚跳了下去;沒想居然安全着陸,她來不及多想立刻高喊,讓後邊幾個組員呲呲呲跟着跳下來。就這樣,憑着齊文英的果敢,大家逃過了這一劫。

技藝超羣文藝兵,因“坑”結緣,風雨鑽石婚

倔強好強的齊文英,不僅日常生活獨立自主,對業務也有着一份“死磕”精神;當時齊文英所在的文工團,動員下部隊休整進行藝術創作,恰巧她得知曾經一起入朝的好友張於在2營5連挖坑道,便臨時起意要去向張於求學,獲取創意靈感編排坑道舞。

“他說打通的時候,大家的心情肯定是很激動,打通了就是成功了,對不對?他說這個地方,(就是)你們(創作)高潮,就在這個地方要打通的時候,要做點文章……”不曾想到,熱心腸的張於不僅耐心地給齊文英進行動作演示,還發表了一番頗有想法的創作感言,這不僅讓齊文英另眼相看,也對眼前這個大高個產生了好感。直到1957年,兩人回國,在金華重遇,於1957年喜結連理,一起經歷風雨,走過64年。

現在的齊文英,因爲戰時受的傷,眼睛不好,腿腳不便,老公張於便成了她的“柺杖”,一起鬥嘴,一起說笑,就是離不得,分不開,“爲什麼感情能這麼深,還不是一起經歷了那個特殊的時期,這樣的我們是格外珍惜的,能活下來都不容易啊”帶着這份感恩與珍惜的老兩口,在旁人看來總有一種“曾是少年,仍是少年”的幸福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