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之前在寫日本留學經驗的時候,有個媽媽問過我“爲什麼回國之後沒有做與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選擇在家當全職?”

可能在大衆認知當中,一個留學的碩士待在家裏帶孩子是社會資源的浪費,我原本應該去把知識作用到更大的人羣範圍中去,而不是自己的小家。這算是一種“屈才”,同時我也相信你們也會替我感到委屈,這樣大材小用不覺得遺憾嗎?

如果我不是我,我沒有經歷我經歷的這一切,我也會覺得這個想法很對,理所應當就該如此。

前兩天還有熱心的粉絲給我留言,她問我:生完孩子復歸職場會不會覺得特別的不適應?想要做什麼都特別的掣肘?就感覺家庭、孩子、方方面面在拽你的衣袖……

這又是一個很犀利的問題,因爲在依姐2歲多的時候,我的確有嘗試過復歸職場,大概一年的時間,此後便就又迴歸到了家庭,好些一直看我文章的媽媽都知道我的這段短暫的社會人經歷。

但肯定也很多人好奇,榮媽你爲啥不幹了?幹啥又變回全職家庭主婦?難道你也面臨着大齡女子生產復出時的水土不服?

當然有,但工作上不能如魚得水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你會感覺家庭的大手時刻懸在你的頭頂,需要你的時候分分鐘你就得放下一切被重新召回!

01 哺乳

第一個攔在你面前,不想讓你出去工作的就是哺乳。

生產、坐月子、產後恢復那些難事兒此處就已經省略一萬字了,但這些咬咬牙傷痛總會過去。現在讓我回想生大榮的那個困難時期,好些都模糊了,唯獨特別清晰的兩件事:

一件是產後抑鬱,我猜在座的好些人也都是從產後抑鬱的黑洞裏爬出來的,即使後來走出來了,但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大多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第二件事,就是乳腺炎。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哺乳是最難忘的親子時光,因爲有歡樂、也有悲痛,我也一樣。但在第一胎時,悲痛帶來的恐懼和壓抑讓我至今都難忘。乳腺炎的那種疼痛,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絕望,在我看來遠勝於生產痛。

但乳腺炎再怎麼樣都會痊癒,可哺乳給女人帶來了隱形影響卻是揮之不去的。

就因爲女人比男人天生多了一對可以產奶的乳房,所以哺乳幼崽成了一項女人脫不開身的職責,爲了多給孩子喂口奶,很多媽媽選擇延遲上班或辭職在家。很多人的家庭主婦生活都是以餵奶爲契機開始的。

而有些不能延遲上班的媽媽,就開啓了上班下班回家路上見縫插針的背奶之旅。話說都2020年了,但卻壓根沒有幾個公司能夠大氣一點,寬容一下哺乳期媽媽背奶這件事,甚至於連個像樣的更衣間都沒有。

想想看,寶寶的食糧大多是在衛生間或者寫字桌下面完成的,是多可悲?而廣大的男同胞們,更是對背奶媽媽沒一點點的同情心,在他們看來“喝奶粉不是一樣嗎?至於這麼矯情嗎?耽誤的上班時間你負責嗎?”

我印象特別深,當時生完李大榮之後,我爸病重,有次必須要連夜坐火車回北京,因爲漲奶,每2個小時就得去廁所擠一次,門外不知道有多少嬉笑怒罵的老爺們嫌我佔用了廁所……

想想挺可悲的,每次從廁所走出來的時候,都要沐浴在一羣異樣的目光中,又羞恥又無地自容,而這些事兒,榮爸根本就不知道,我也沒說過。說了能感同身受嗎?他會覺得我小題大做,還是會一怒衝冠去找那波人理論?這都是不是我想要的。

身爲母乳媽媽,就必須要做好在大多數公衆場合默不作聲和忍氣吞聲,即使公交車有母嬰專座、商場有母嬰室、火車站有母嬰候車點……但都還不夠,因爲普通人對於哺乳媽媽的尊重和理解,一直都沒有進步。

我很幸運,從來沒有當過背奶媽媽,老大時全職在家,而到了我復歸職場時老二她都已經兩歲多了,我當機立斷地斷了奶,才自信滿滿地去上班。因爲我知道,一個背奶媽媽是很難得到領導的信任,以及同事的理解的。

在職場上,大部分人是不會體諒你作爲媽媽這個角色的,他們只會認爲“媽媽”這個角色是拖後腿的。即使我保證不耽誤工作,別人也會認爲你沒有專心工作。因爲工作就是工作,背奶這個舉動就被判定爲不適合工作場所。

不認同,你指望誰會給你增設一間女性更衣室去背奶?比起像個逃難的一樣四處背奶的狼狽,不被理解和尊重纔是女性復歸職場最大的難題。02 看孩子

對於很多媽媽來說,不能想復工就復工的另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人幫忙看孩子,也可能有,但是老一輩的育兒觀念媽媽們無法接受,所以,她們只能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才能去工作。

曾幾何時,我也是盼着依姐3歲的那一撥人,因爲送了幼兒園,我就終於可以自由地去幹點別的事兒,而不是每天被孩子拴在家裏,像個保姆。

做全職媽媽是會讓人漸漸地失去自信的,帶孩子的確會消磨掉很多作爲女人的屬性,讓自己變成一個孩子的附庸,這一點很可怕,我時刻擔心,但是又沒有辦法。

所以,我後來開了公衆號,持續寫作,開始的一兩年根本沒有任何收入,但是我告訴自己要堅持,因爲那是我僅存的,可以在“媽媽”跟“我自己”兩個角色上切換的出入口。

現在想來,真是萬幸。這個我後面再說。

在我看來,中國人最應該學習日本的地方就是產前教育,特別是對準爸爸的教育。中國男人真的是對養孩子和照顧產婦一無所知,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裏,女人生孩子、養孩子天經地義的事,生不出男孩會怪你沒本事,養不好孩子也會怪你沒本事。

因爲這樣的無知,所以即使是科學育兒發展到如今的地步,但大多數老爺們兒和爺爺奶奶的思想還是停留在上世紀。他們不覺得這是舊社會的糟粕,而是“傳統觀念”,最要命的是這種落後的思維不關乎學歷和知識水平,好些教授、高知也是一樣,也完全不尊重女性在生育上做出的貢獻,產房門前有的是人間百態、世態炎涼。

我還好,榮爸是個接受過產前教育的人,但是也僅限皮毛,他願意參與育兒過程,尊重我的意願,也會發自內心的感激我的付出,我已經倍感欣慰了。至於好不好的,我只能說男人的屬性是戰士和小孩子,沒有照顧幼崽這一項,所以大榮3歲之前我是不敢單獨讓他帶孩子出門的。

這也註定了,在照顧孩子方面,男人自發性的後退,女人硬着頭皮大包大攬。在很多爸爸乃至媽媽自己看來,爸爸的角色就是拿錢回家。

一旦有了這樣的思想或者說既成了事實,那麼女人想要再出去工作,就比較難了。好些家庭主婦就是這麼來的,不是自己懶不想出去幹活,而是沒有出去幹活的必要,那麼我何不踐行好照顧幼崽的職責?

我也有過一段長達兩三年沒有收入的日子,即使那個階段衣食無憂,但是也能隱隱感覺到家庭地位的微妙不同。公公婆婆從來沒有虧待過我,榮爸更是有求必應,但是每次想要買啥都要張口要錢的經歷,還是會讓我覺得窘迫。

爲了避免這樣的窘迫,我只能是減少不那麼必要的需求。但有些時候,女人的幸福感和價值認同,就往往來自於那些非必要的支出。比如,一件羊絨衫、一支新色號的口紅、一條漂亮的項鍊……

不要小看這些想買就買的小玩意,它是我除了媽媽身份之外還是個精緻的女人的角色認同。

可能當下我灰頭土臉、衣衫邋遢根本用不到這些,但是就因爲我想買就買,它的存在就是在告訴自己,我是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間段,想脫開媽媽這個角色就能脫開媽媽這個角色的。老孃可以做我自己,只不過我不想而已。

僅僅就是這麼一點細微的差別,就會導致女人在家庭地位中變得不自信,逐漸成爲低首伏小的境地。沒有經濟收入的時間越長,這樣的心態就會越嚴重。

所以當張貴梅校長讓昔日的學生滾出去的時候,我是能夠理解的。因爲接受了好的教育,卻甘願當一個對社會沒有貢獻的家庭主婦,這在含辛茹苦把窮山溝裏的孩子們培養成頂尖學府的人才的老師看來,就是應該感到慚愧的事情。

可是當個家庭主婦就很容易嗎?有多少人是主動選擇了當家庭主婦的?養尊處優的闊太可不是家庭主婦。

真正的家庭主婦是像我這樣,當過免費優質奶牛,當過人肉坐墊,當過哄睡玩具,當過兒童故事機、當過掃地機器人、當過手洗洗衣機、當過步步高家教機、當過陪練的人肉靶子、當過銀行賬戶和自動繳費裝置,當過司機、廚師、烘焙師、麪點師、攝影師、道具師、手工藝品匠人……

每天起得早、睡得最晚,上有老下有小,哪裏有窟窿就補哪裏的萬能貼,孩子想要幹啥喫啥就得立刻辦到的陀螺人。

家庭主婦的工作瑣碎而龐大,如果一個家庭沒有這麼一個人化繁爲簡,那麼就必須要家庭分工特別明確,否則互相推諉扯皮,過日子就變成了湊合和將就。

正是因爲好些媽媽非常明確地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選擇犧牲,不去工作,來成全一個家的和諧。

現在很多的女性選擇不生育,我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因爲有了生命的延續就意味着你必須不能那麼自我。是要內心的自由,還是家庭的羈絆,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也很難說孰好孰壞,但都值得尊重。03 教育

孩子的教育,也是現如今很多媽媽不能選擇高強度工作的原因。

前兩天我寫幼小銜接很有必要的文章時,就有留言說,我們小時候父母也沒怎麼管過,不是現在也挺好的?一提到教育能不能不要那麼焦慮?

不焦慮是不可能的,三十年的教育改革之後,如今的教育體制,早已不是我們小時候那樣。從每天下學,學校門口的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發的傳單就可見一斑,我們這代放養長大的父母,似乎根本不信自己的孩子放養下去也能像自己一樣優秀。

這看似是個悖論,但是它其實源自於對自己童年生活的不滿足,所以我們想讓孩子的童年更充實更美好

從前只有家長會的時候父母纔會跟老師接上頭,如今微信隨時都可以點名批評你,老師把很多監管的職責都轉嫁到了父母身上。

咱們小時候有過每天作業都先讓家長檢查一遍改完錯再簽字的嗎?背誦課文、預習下一課也要在書本上簽字的,有嗎?

整個社會都在給焦慮的父母施加更多的焦慮,這源自於每天好幾十條的羣信息,也源自於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堅決不能缺失的角色。

不是有個爸爸在家長會上被老師點名批評後崩潰大哭嗎?

對於很多上班的父母來說,他們拼盡全力也達不到老師對於合格家長的要求!於是就會被冠上一個“對孩子成長不負責任”的名頭。

有一說一,我當時上了一年班就決定不上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我發現,如果我再像之前那麼忙,孩子的教育將是大撒把。不要寄希望於爺爺奶奶,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只讓父母參加。

像接送上學這些爺爺奶奶甚至託管班都能解決,但唯獨教育不行。看我一個家庭主婦的一天行程有多忙,你就知道一個普通小學生的日常是多麼的“豐富多彩”。

6:40 起牀,7點喝奶喫早飯,7:20準時送兩小隻出門。

8:00 喫早飯,之後是碼字時間。

11:30(有兩天是10:30)出門接李大榮下學,12:00左右到家,喫飯。

12:45 盯李大榮寫毛筆字。

13:30 出門,送李大榮上學。

14:00 左右到家,洗洗涮涮、做做家務。

15:20 出門,接李大榮下學。

15:50 到家,開始輔導哥哥寫作業、背書等,期間會有不同層次的大動肝火。

17:10 送哥哥去練搏擊,同時接妹妹下幼兒園回家。

17:30 開始盯妹妹練琴,練完琴還要完成幼兒園老師留的兩到三項的作業,內容包含跳手指操、背古詩、畫畫、讀繪本等等。

19:00 出發送妹妹去上舞蹈班。(如果當天妹妹沒有舞蹈班,我就去接李大榮下搏擊課)

20:00 接妹妹下舞蹈班。

每次接妹妹下舞蹈班我都會提前買上兩個八寶鏡糕給妹妹,這是我們娘倆心照不宣的小祕密。圖爲素顏,沒開美顏,所以湊合看。

下了舞蹈課其實已經很晚了 ,但喫了鏡糕的妹妹都一路幸福的模樣,完全不覺得上課很累。你很難說,陪上課這件事真的就只有辛苦,其實也有很多小確幸的點滴,這可能都會變成孩子未來長大後的美好回憶。我慶幸的是,裏面有我的參與,而不是爺爺、奶奶或者誰。

如果當晚妹妹沒有舞蹈班,晚上的時間就是伺候孩子們喫喝洗漱,然後讀故事睡覺。

22:00 以後,我才能自行安排自己的時間。大部分時候不是碼字,就是倒頭就睡,偶爾會跟榮爸聊上幾句,或看會兒日劇。

這中間的項目,除了接送爺爺奶奶可以替代之外,一切需要陪伴的工種,都只能是媽媽,因爲教育孩子的部分最好一個人說了算,否則孩子會在家長之間遊走,今天說媽媽說了不用幹啥,明天說奶奶說了回來再弄也行……各種耍賴皮。

說實話,我沒想着讓孩子變成一個多麼多麼精英的人,我只是想要盡我所能地把他們培養得更優秀一點,能在小的時候,想要學什麼就帶他們去學,不會因爲小時候沒有學啥啥而感到後悔,我相信很多普通的父母跟我的想法是一樣的。

就因爲這樣的執念,像一隻大手一樣,不停地召喚着我們,在跟我們說,這個家需要你,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搞不定了!不用老師說你還要不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我們自己就會給自己足夠的壓力和自覺,時刻擔憂在孩子的教育上面是否做得足夠?

所以當你現在再問我爲啥不去工作,而是選擇在家跟孩子爲伍。我自己在出去工作過一段時間之後,突然就想通了。

想要成爲獨立的,不是附庸的女人,不一定需要某個工作場所,在家裏工作,能夠取得收入,經濟和思想獨立,何樂而不爲?如果職場上,有那麼多對媽媽這個身份的歧視和不認同,那我們爲什麼不能找一條別的路去獲得認同?

都2020年了,誰說只有掙薪水一條路可以走?這一點,我特別的感謝這個公衆號,它讓我一個家庭主婦有了十足的底氣去生活。這種底氣不單單是廣告收入支撐了孩子們的興趣班學費,還有自我價值的體現。

其實,作爲全職媽媽,我們常常有擔憂就是,如果未來老師要以《我的媽媽》爲題時,孩子會不會因爲我是個沒有工作的人而難以提筆?我們肯定也會害怕孩子只能寫說:我的媽媽每天很勤勞,早起給我做飯,晚上給我洗衣……因爲在他眼裏,只能看到這些,看到你圍着他轉的樣子,卻看不到你努力工作的樣子,自然沒法寫。

但是我不怕,因爲我我經常會跟孩子們說:“寶貝,你們趕緊睡,今天我不能陪你們,因爲媽媽要工作。”

他們見得多了,便會知道,我的媽媽在家也是要工作的,她不是那種只會攤在沙發上刷劇的人。我周圍也有很多全職媽媽,一邊帶娃,一邊做代理,發展團隊,賣奶粉的、賣化妝品的、賣海苔的、做社區團購的……每個人都在積極向上地生活着,努力維持着自己的小家的和諧和穩定。

所以,在我看來,迴歸家庭完全不是自我否定或者是工作能力的倒退,相反,是我在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不可否認,身爲媽媽,一定是要比爸爸對這個家庭付出得更多的,但家庭分工不同,並不代表說我的工作沒有價值。

退一萬步說,一個文字音韻學的研究生可以教孩子的有很多,比如識字的時候教他造字六義、學拼音的時候告訴他以前的訓詁是什麼樣的,背三字經的時候教會他各種歷史典故和古代經書,學英語的時候教他自然拼讀,學數學的時候教他奧數……

將自己以前學過的知識以及考試的經驗全部傳授給孩,學以致用,以培養日後對社會有用的人爲目標,放長線發展,也不失爲一種對社會的貢獻。

因爲我能管,所以我可以選擇不將就。如果我去上班,無暇顧及孩子,很多時候就沒立場嚴格要求孩子。因爲需要我的時候,我都沒在啊~

李大榮的上週寫的字

然後我就發現,在出去工作和在家工作之間,在家時我產生的價值反而更大,除了能夠掙錢還能夠hold住孩子的教育!

自此,一個獨立的自我和兩個孩子的媽媽,很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他們不再矛盾,我給那個擰巴的自己做了和解。

我們都是這個社會上小小的一顆螺絲釘,哪怕僅僅是一個小公司,少了誰也一樣可以自由運轉。所以我不會把我自己的作用無限放大,在工作崗位上,我們都沒有什麼無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我的家裏,我要努力做那個無可替代的媽媽。

每一個獨自面對一大盆襪子的夜晚,我都會告訴自己,我用手洗的不是襪子,而是對日子的不將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