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爲什麼每年要花上千億美元投資國外?

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369.1億美元,蟬聯世界第二。

看到這裏可能會有人問了: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爲什麼每年要把上千億美元投向國外。這麼多錢,花在國內不好嗎?投入教育、發展醫療、修建基礎設施、用於扶貧不行嗎?

別急,我們接着往下看!

首先要說的是,這上千億美元是外匯儲備,而不是國內銀行裏的人民幣存款。

那麼,外匯儲備是怎麼來的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一家公司在美國賣了10億美元的商品,但國內無法直接使用美元,需要將美元換成人民幣,所以這家公司把10億美元給中行,中行按照匯率結給這家公司,比如按照6.6的匯率計算就是66億人民幣,這樣就形成了1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爲什麼每年要花上千億美元投資國外?

這個問題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如果直接投在國內。比如投給老王10000美元養豬,老王需要將這10000美元到銀行兌換成人民幣才能正常購買豬仔、飼料、僱人等,而豬出欄後的市場也在國內。這樣一來,不僅銀行手裏的美元沒有投資出去,反而市場中的人民幣卻越來越多,結果就是人民幣可能會出現貶值,購買力會出現下降的問題。同理,這也是爲什麼不能直接把外匯儲備投入國內基礎建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之一。

二、投資國外。首先,雖然我國科技等方面發展迅速,但部分領域仍與國外尖端有一定差距,所以投資國外有助於學習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時也能提升我們的發展速度,進一步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另外,我國基建水平享譽全球,所以投資國外的基礎建設等方面也能推動我國基礎建設服務的發展。

三、互補。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22%,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對資源的消耗和需求量是非常龐大的。所以,投資國外,尤其是一些資源豐富但人口相對稀少或欠發達的地區,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一方面,這些地區可以通過我們的投資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穩定的收入和相關技術等。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互補獲得所需的資源。

綜上所述:“中國製造”正逐漸向“中國質造”轉變,相關技術標準和行業規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我們對國外的投資和合作中,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了我們的技術和相關標準,這樣一來不僅形成了一個牢固的合作關係,還提高了知名度和國際地位。

最後,外匯儲備也不是越多越好,因爲外匯儲備流入意味着一定規模的實物資源流出,同時美元也存在貶值的風險,所以合理的投資國外是有必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