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山高處之小葉種條索,高海拔,茶葉小,但芽白嫩,這時有些理解古六山的包裝上總寫的陽春嫩芽了,

懷疑是寫的倚邦革登這一帶的茶,畢竟,以前的倚邦是行政中心點,易武是後面的選擇。

以前我總想,易武周邊的幾個寨子的條形,應該談不到白嫩這個感覺上。

洗茶聞一下,葉底的香有一種幸福感,花加蜜的香。

花:古六花香。

蜜:兩頰像有幾滴蜂蜜香一樣。這是我看了某大神的文案後學來的。但我感覺這個茶確實是這個感覺。

這個蜜香甜感覺在喉部持續度好。

開始前兩泡,濃的花香與茶氣野韻就一起出現了。

舌面有點分層感,微澀。

兩三泡,稍停頓一下,回甘生津就出現了,並且明顯,其實這個感覺,在古六山中這麼直接的不多。

湯香與茶氣交織,並且有一定的小苦底,剛剛好。

整體的氣韻和回甘力度可以。

晚上沒事再喝尾水,想寫寫,這貨的蜜甜的感覺比初戀還甜。

想想,還是沒寫,這文案已老化, 太俗了點。

以下文字源自網絡:

“象明”這個地名很有意思,是西雙版納爲數不多的漢語地名之一,有人將象明境內兩大名山各取一字組合而得名。“象”即野象山,“明”即孔明山。一聽野象山,就是野象曾經出沒之山,讓人感受的是溼淋淋“生態”。孔明山則很有歷史文化積澱。

武侯孔明——孔明山——普洱茶——六大古茶山,它們之間的聯繫,給孔明山增添了不少神祕色彩。相傳當年諸葛孔明南征勝利後,巡視了西雙版納六大茶山,留下了很多器物紀念,古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普洱府志》《續雲南通志稿》中均有這樣明確的記載:“舊時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鋩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邦於倚邦,藏馬鐙於革登,遺撒袋於曼撒,因以名其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