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地形,伊拉克的荒漠難以隱藏。

伊拉克是孤軍作戰,沒有大國援助,根本不是美國的對手,而越南有中蘇兩大國作堅強盾,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伊拉克只是一箇中等國家,又經歷了8年的兩伊戰爭,已經大不如以前。且背後沒大國支持,也沒有密林遮掩,周邊國家又都有美軍駐紮,可以從四方八方進攻,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對抗,豈有不敗之理。

越南與美國作戰時,軍民配備大量蘇式武器,並不弱於美軍,而且全國高山密林嚴重限制了美機械化部隊的作用。伊拉克與美國打仗時,裝備落後了幾十年(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武器),而且境內千里沙漠,全軍根本暴露在現代化軍事科技打擊之下了。

還是人心信仰的問題,城市戰可以縮短雙方交戰的距離重型武器也用不上,就根本沒有發生城市戰,發生城市戰就像車臣戰爭一樣。

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武器裝備先進,軍力懸殊太太,伊拉克高層誤判形勢,戰略戰術不當,且伊拉克地理地形不像越南,不能像越南開展游擊戰等。

熱帶叢林和沙漠地區作戰完全不是一個條件,熱帶叢林是大炮轟蚊子,還未必轟得到。沙漠地帶是從空中以優勢打靶,以強勝弱。到了阿富汗山區,美蘇都不靈了。

不要光看到那42天的打仗,更要看到這四十二天前的準備,實際上,從老布什就漸漸制裁伊拉克,削弱其國力,經過克林頓兩屆的困頓,甚至伊拉克的民航客機都得報告美國人才能飛,所以到了小布什,打伊拉克只是那最後的一戰!

主要原因是,現代科技讓戰爭進程加快,兩顆原子彈一扔,日本立馬慫了。不對稱的戰爭中,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在高尖端武器的打擊下,摧毀目標是分分鐘的事情,其他的各種分析已經不再適用。

古人對戰爭勝負總結得很到位了。天時地利人和,現在應該還應該加上武器。這四點中,伊拉克明顯少了兩點,就是沒有地利和武器。至於天時,對美軍來說,至少和伊拉克效果等同。現在伊拉克用人和這一點去對抗美軍的地利和武器這兩點,不輸纔怪呢?

第四代信息化戰爭對第三代機械化戰爭,當雙方的軍事思想,武器裝備,作戰方式等等各個方面,都已經出現了代差的時候,任你指揮官再怎麼足智多謀,士兵再怎麼英勇善戰,也全是白費 ,只有當靶子的份 !正義屬於勝利者,速戰是因爲交戰雙方實力太過懸殊,伊拉克也一樣有靠山,阿富汗也同樣是沙漠環境。原因很簡單,只有一條,就是美國領導的聯軍比薩達姆的軍隊,具有碾壓式的實力優勢,或者說具有代差的不對稱實力優勢,打仗就是看誰胳膊粗力氣大套路精。

伊拉克是敗給了自己的內部分裂,而不是軍事上被碾壓,戰前美國自己都沒想到會這樣,本質上就打了薩達姆那一小撮核心,其他人都看好戲去了。

越南除了少量平原,大量的山地叢林便於隱蔽打游擊戰,而美國裝甲部隊難以展開,只有靠步兵的空襲,伊拉克沙漠平原,美軍空襲過後,裝甲集羣可以展開突襲,伊軍根本無險可守。何況越軍背後還有大國從戰術到後勤上支持。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爲戰前的伊拉克太發達。越南之所以能撐那麼久,是因爲本就一無所有,美國一發炮彈打爛越南一座竹樓,問題是竹樓什麼價,炮彈什麼價,越打越虧。戰前的伊拉克值錢的東西太多,隨便打打就能回本。 另外,其實美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深陷伊拉克戰爭的泥潭了,雖然當時打的挺痛快,但是03年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從此伊拉克陷入了混亂,因爲恐怖分子死的駐伊美軍比兩場伊拉克戰爭死的都多吧!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比如武器是人設計的,人生產的,所以現代化工業還需要大量科研人員,工程師,組織管理人才。相關的教育醫療。

不管是美國打韓戰,越戰,還是蘇聯打阿富汗。都是美蘇爭霸時期超級大國的隔空交手。打來打去誰也奈何不了誰。誰也無法消滅對方支持的武裝。而美伊之間不但差距懸殊,更沒能與美國抗衡的力量給伊撐腰。最主要的是與韓,越不同,海灣有美國的重大利益,值得它付出更大的決心與代價進行戰爭。

人的作用的意思不是說拿人去拼裝備,拿人去勝裝備,是說人是決定因素,就像能改變平衡天平上的小螞蟻,小螞蟻的重量和幾十幾百斤的重物相比,簡直微不足道,但是天平平衡的時候,它就是決定因素,同理,裝備是重要因素,但決定因素是人!能理解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