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到、聽到一些商業大佬說創業維艱,九死一生,其實換個角度看,創業肯定是要面對困境,但創業也絕對沒有那麼難。

打個比方,比如你去學車,在你考試之前,會很忐忑,覺得倒車入庫、坡道停車什麼的太難了。但當你考試成功之後,回頭再看,也就那麼一回事。

所以,創業難主要是體現在第一次,對經歷過創業的人來說,創業就像是再考一次,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反而是更從容,更有效率。

任正非創辦華爲的過程是無比痛苦,他說華爲摸着石頭過河,差點把自己淹死,可如果他再去創辦一個企業,還會這麼困難和痛苦嗎?

就算創業道路上的困境和痛苦依然,想必他也是雲淡風輕了。

從這點來說,創業也許就是一門手藝,因此創業過的人可以去做教練,就像會開車的人可以去教別人開車一樣。

因爲他們經歷過,懂得如何去做這件事。

人生短短數十年光陰,創業其實並不是最難的那一關,在我看來,不管是自我的認知還是人際關係的和諧,都比創業難多了。

而根據我十多年的經歷和體會,感覺創業這件事就像一個“框架管理系統”,只要在3個方面做到位,創業就能輕鬆不少。

下面我們就談談這3件事。

1、解決錢的問題。

我們做任何生意都要有個本錢,有些大老闆擅於“空手套”,用別人的錢去賺錢,但他一開始也要有錢去撬動槓桿纔行。

但錢從哪裏來呢?

一個是自己的儲蓄資本,一個是藉助別人的資本,創業者最初都是要想方設法搞到啓動資金纔行。

所謂創業的“框架管理系統”,首先就是用錢去“建班子、帶隊伍”,然後再通過“人”去做職能和系統,以賺取更多錢,實現良性循環。

因此,創業者要對錢有足夠的認知,不光是啓動資金,以後公司運轉的過程中,也要對資金鍊、資金流有高超的控制。

商場如戰場,資金就是彈藥,如果沒有彈藥,仗又如何打呢?

2、解決人的問題。

人是最主要的,對於這點,任正非有個經典邏輯:

人才的發展是馬太效應,當我們企業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時,就能更多地支撐人才加入,有了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華爲,由於我們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就會使人才儘快地成長起來,創造更多的財富。

管理的作用主要就體現在對錢和人的把握上,有過創業經歷的人,他就會明白自己應該找什麼人,把錢花在什麼地方纔會有產出,人應該怎麼去激勵,績效怎麼做,士氣怎麼激發,等等。

一個懂人性、懂管理的組織者,他做什麼行業都會有一番成就,實際上,可以說任正非、馬雲這種卓越的組織管理者,是社會寶貴的財富。

因爲他們傑出的工作,許多人和財富才得以更有效率地發揮作用,創造價值。

3、商業模式的構建。

要知道,商業模式本質是複製,企業其實就是一個賺錢機器,只要你搭建好了“框架管理系統”,那企業必然會帶來源源不斷的金錢。

所以,企業如果一直不賺錢,那就要怪自己。企業是功利性組織,賺錢纔是本分,賠錢既是自己和合夥人的損失,也是社會資源的浪費。

做生意一定要有可複製性,比如你開一家拉麪館,做得再好,也是賺錢有限。但如果你把做拉麪館的各個環節都做到可複製性,開上一百家、一千家店,那你的商業模式就成功了。

“框架管理系統”的內涵就是框架思維,從整體和全局去看問題,找到核心點,搭建出一個可以自循環的商業模式出來,讓企業機器生生不息,源源不斷。

這樣一來,你就輕鬆了,只需要關注、管控好幾個關鍵地方,其他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錢、人和商業模式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框架管理系統,一般而言,只要做好這3件事,創業就不至於不賺錢或走向失敗。

另外,企業的框架系統搭建成功後,還要有企業文化和遊戲規則,這些也非常重要,是對以上三件事的補充和加強。

創業就是如此,一邊是做減法,一邊是做加法,腦子要活,要用心,多做有益的努力,少做無益的事情。

希望對你的創業成功有幫助,更多創業經驗請訂閱下方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