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才四個月,但是不喜歡看人,叫他感覺也沒什麼反應,也不愛笑,這是不是自閉症啊!!”

我們發現,來諮詢的家長的孩子月齡越來越小,也非常能理解家長急切的心。所以我們到底能否在嬰兒期就發現孩子的“自閉症傾向”呢?那些在嬰兒期的“疑似診斷”真的不可信嗎?

嬰兒期發展里程碑對比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發展心理學理論,嬰兒期一般是指從出生到滿一週歲之前的這段時期。

那嬰兒每天都做些什麼呢?除了喫,其實無非就是四件事:睡、醒、哭、笑。

l 睡眠對於嬰兒的發育至關重要,大多數新生兒每天需要睡16-17個小時,而這個時期的睡眠通常也是沒有規律的。充足的休息能爲大腦神經發育提供足夠的空間。

n 而自閉症孩子早期經常出現睡眠問題,常常徹夜不睡、睡中經常驚醒等,睡眠質量普遍較低。

l 嬰兒也不總是睡,也有醒的時候,這個時間段就是他們學習的時間,睜着小眼睛四處看看,接受來自外界新鮮的刺激。

n 自閉症的寶寶普遍對外界環境不感興趣,目光無法跟隨注視對象。

l 再有一個就是哭了,哭是嬰兒最早期的一種交流手段,因爲沒有語言,而且直到他們長大,這個手段也依然有效。

n 自閉症寶寶通常都比較“乖”,比較安靜,不經常用哭鬧的方式來溝通需求。

l 笑也是嬰兒社交發展的關鍵,一般可分爲三個階段:自發性微笑,無選擇的社會性微笑和有選擇的社會性微笑。寶寶自發的笑是見什麼都笑,無選擇社會性的笑是對任何人都笑,有選擇的笑是指他們面對熟悉的人笑得更多。

n 而自閉症寶寶通常沒有社會性微笑,“社交意識”薄弱,不能分清親人和陌生人,對父母的依戀程度也較低。

自閉症的早期跡象

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是爲人父母一段特殊的經歷,雖然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和步調都不盡相同,但如果他們在各階段都沒有達到某些成長里程碑,那麼家長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臨牀心理學家、自閉症研究學者,托馬斯·弗雷澤(Thomas Frazier)博士說,一些父母會在孩子大約6-12個月甚至更早的時候發現一些自閉症的跡象。

在早期,父母會覺得孩子出現疑似自閉症的症狀,主要是根據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不同尋常的行爲及其嚴重程度來判斷的。

我們會發現,正常發育的嬰兒在一歲前經常嘴裏嘰裏咕嚕地說“嬰兒語”,也會做出一些簡單的姿勢,比如指、抓、握等等。

“嬰兒時不時發出的一些聲音也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我們可以看做是他們在與周圍的環境或者與父母進行溝通”,弗雷澤博士說,“而疑似自閉症的寶寶對於周圍的人與環境都興趣平平,而且很少回應社交互動,無法通過聲音或者手勢進行交流。

根據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說法,以下這些指標都有可能是自閉症的早期徵兆(僅作爲參考使用):

3個月左右的跡象:

n 目光通常不會追隨移動的物體:自閉症寶寶在嬰兒期有很大概率出現目光不會跟隨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的現象,而更關注於某樣物品,比如毯子等。

n 對環境的聲音或噪音沒有反應

n 不會抓、握物品

n 不愛對人笑

n 沒有出現“嬰兒語”(babble)

n 對於新面孔或者新鮮刺激沒有反應

7個月左右的跡象:

n 不會轉頭辨別聲音的來源

n 不會笑也不會叫

n 不會伸手去夠某樣物品

n 不會自發性地笑

n 不會通過某些行爲吸引他人注意

n 對於遊戲沒有任何的興趣,比如躲貓貓等

12個月左右的跡象:

n 不會爬

n 沒有任何語言

n 不會使用姿勢或者手勢,比如簡單的揮手或者搖頭

n 不會指物

n 就算有父母的支撐也無法很好地站立

通過對比普通同齡孩子的發育里程碑,家長或許可以更早地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經與同齡孩子產生了差距。

早期的就醫次數

除了對比正常孩子的發育里程碑,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患有自閉症和多動症孩子一週歲以前患病的兒童去醫院的次數更頻繁。

甚至在被診斷之前,這些嬰兒的健康指標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我們或許能夠更早地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些異常。

研究團隊分析了近10年來大約30000名患者的電子健康記錄的數據,他們發現這些孩子在一歲以前至少進行過兩次以上的檢查。

他們將這批患者分爲四組,分別是:後來被診斷患有自閉症、多動症、兩種情況都有的並症和未被診斷的患者。

通過分析這些患者一歲前的住院記錄、病歷記錄、急診和門診臨牀記錄,他們發現後來確診的孩子與沒有疾病的孩子相比,他們出生以後的就診次數更多、住院時間更長。

而且,後來確診自閉症的兒童相對而言進行了更多的檢查和手術,包括插管和供氧也去過更多的專科門診來進行物理治療和眼科檢查

“這項研究證明自閉症和多動症的兒童其實生命的一開始就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杜克大學高級研究員恩格哈德博士說,“我們發現,比起正常孩子,自閉症兒童在被診斷之前就經常性地因爲大大小小的症狀去醫院。如果能夠更好的利用這一點,或許可以更早地介入干預。”

早期干預

我們知道患有ASD和ADHD的兒童通常會幾歲之後才接受診斷,而錯過了早期干預所帶來的益處。

杜克大學自閉症和腦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道森博士說,“考慮到大腦固有的延展性以及的神經可塑性,自閉症的早期發現和干預對於改善ASD的預後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語言和社交技能方面。

所以,對這些疾病的干預治療最好在兒童生命的早期就開始。

通過發現孩子的就診記錄中重要的線索有助於我們更早、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治療。

恩格哈德說:“現在我們所做的是希望更詳細地瞭解臨牀就診方面的這些區別,並儘快識別出哪些孩子可以從早期評估和治療中受益,來確保他們能夠獲得所需的資源與治療。”

最終的目的還是讓家長能在更早的階段就對孩子的症狀有所察覺,而不錯過最佳干預時期,畢竟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寫在最後: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那嬰兒也會有自閉症傾向嗎?

研究調查以及行爲對照的結果都告訴我們:我們確實可以在嬰兒期察覺到寶寶一些自閉症的跡象,但具體的確診還需要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今天分享的研究其實並不是說孩子小時候去醫院的次數越多,被診斷爲自閉症的幾率就越高。

對於學術研究而言,它的確能帶來一些啓發,通過回溯性的研究可以發現後來確診的這些孩子在早期的一些異常表現,不管是在健康方面的還是在行爲方面的。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醫生只能給出“疑似自閉症”的診斷,很多家長太在意這個“疑似”的帽子,往往忽視了至關重要的一點:引起重視。

不管是我們自己懷疑孩子是否有自閉症還是得到了醫生“疑似”的診斷,其實都是在提醒家長:自己的寶寶已經與這個階段的同齡孩子產生了差距,而我們的目標是盡力縮小這個差距。

所以小月齡的寶媽寶爸們,不要太過於焦慮,多陪伴多和孩子說話,引導孩子互動,激發他們對人的社交興趣。

如果發現孩子在12個月以後類似的症狀還是沒有好轉,建議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幫助孩子更早得到所需的幫助。

參考來源:

https://www.parents.com/baby/health/autism/autism-month-by-month-guide/

https://redtri.com/children-autism-adhd-more-doctors-visits-during-infancy/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0/201019082843.ht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