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陳凱歌最近很煩惱?

因爲上了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2》。

先後因爲“陰陽怪氣”李誠儒被指失了風度,再到別人提《無極》是爛片他不樂意。

這導致陳凱歌不但遭到這檔節目觀衆的惡評。

而且也被網友們的廣泛吐槽。

既然是吐槽嘛。

陳凱歌的導演生涯有很多的“黑料”。

自然而然也就被網友們挖了出來。

這當中自然少不了“《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父親拍的”這個王炸。

《霸王別姬》真的不是陳凱歌拍的嗎?

中國觀衆關心的真的是這事嗎?

《霸王別姬》導演之謎?

《霸王別姬》有多經典。

相信不用多講了。

但是,這部電影自從問世以來質疑就蠻多的。

還有傳聞導演並不是陳凱歌,而是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

這幾年,這個傳聞可謂是越來越猛烈。

甚至都已經到了大家以它就是真的感覺了。

實際上呢?

答案恰恰相反,《霸王別姬》導演確實是陳凱歌。

很多當年這部電影幕後的當事人,還有工作人員都有過證明。

當然,不相信的網友會說這些都是影視圈內,陳凱歌關係放在那兒,大家也不好得罪不是嗎?

那行!

我們就根據事實分析一下吧!

《霸王別姬》導演不是陳凱歌,而是陳凱歌父親陳懷皚?

這個“陰謀論”一直有個致命的缺點。

陳懷皚在當時的中國電影圈,確實是赫赫有名的導演;但是,92年《霸王別姬》在拍攝的時候,陳懷皚已經是肺癌晚期,1994年就去世了。

某些自媒體和營銷號在說這件事的時候。

他們會去列陳懷皚過去的成績,基本會忽略老人家患病這件事,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人覺得拍電影好像很簡單。

實際上,一部電影的導演,包含統籌,調度,部署,指導等方方面面。

這部電影當時是國內頂級項目,參與工作人員從數百人到數千人。

我們先不說,一個身患重病的老人怎麼可能有這種精力?

假設《霸王別姬》真的是陳懷皚拍的,即使圈內大佬看陳凱歌面子不說,但下面是不可能捂得住。

這件事情有點像“美國登月是陰謀”的縮小版。

所以,當時陳懷皚的狀態,不可能獨立拍攝一部電影。

《霸王別姬》的誕生過程

這部電影確實不是陳凱歌父親拍的,但是陳父確實幫了大忙。

這個涉及《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誕生的過程。

張藝謀,陳凱歌那一代。

他們初出茅廬是在85年左右。

張藝謀首當導演是1988年的《紅高粱》了。

但陳凱歌因爲家庭關係等原因。

1984年,陳凱歌導演了首部電影《黃土地》。

不管是張藝謀,陳凱歌還是其它中國內地的大導演的作品。

那時非常流行參加歐洲電影節,大家都把作品往歐洲電影節送。

1988年,陳凱歌帶着自己的電影《孩子王》前往戛納電影節。

電影節上播放的電影《孩子王》。

那些老外看得很迷糊,放完後反響不太大。

這可不是我什麼營銷號,憑空杜撰污衊陳凱歌:

第41屆戛納電影節,《孩子王》被一羣電影記者簽名評爲“最令人厭倦的影片”,還授予一個“金鬧鐘獎。”

可見當時還年輕,很有才華的陳凱歌。

自己當導演還當編劇的電影,就已經是一個什麼狀況了。

不過呢?

這一屆戛納電影節上有個中國電影人。

那就是上一代華語電影圈著名的“俠女”徐楓,此時的徐楓已經轉型做幕後,開始投資拍電影。

陳凱歌的《孩子王》,與張藝謀的《紅高粱》是同一年的電影。

但《紅高粱》在當年風光無限,已經拿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孩子王》在戛納金棕櫚雖然有過提名,但最終沒有斬獲什麼重要獎項。

徐楓卻從這部電影裏,看到了陳凱歌的才華。

當時,徐楓剛剛買下李碧華的小說《霸王別姬》,於是找到陳凱歌合作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

陳凱歌找到編劇蘆葦商量劇本。

結果呢?

蘆葦和陳凱歌和蘆葦都看不起原劇本。

蘆葦說《霸王別姬》是本二流劇本,這不就是情情愛愛那套?

結果陳凱歌更狠:說你太客氣了,依他看這就是個三流小說。

這裏插入一個傳言的前戲。

他們討論劇本的時候,陳凱歌導演的《邊走邊唱》正在上映。

李碧華和蘆葦一起看過這部電影。

電影放完過後。

兩人卻看得是一頭霧水。

蘆葦對李碧華說:“我是邊看邊想,想他到底要說啥,看完也沒想明白。”

李碧華偷笑說:“我是邊看邊睡。”

反正因爲這部電影,蘆葦有了個念頭:“陳凱歌做導演可以,千萬不能讓他碰劇本。”

我們回到《霸王別姬》的劇本上來。

蘆葦看到陳凱歌如此高傲,想起這事兒,就說這個劇本你有問題可以商量,但劇本一個字不許碰

陳凱歌本來看不上這個劇本,非常爽快答應了:“那太好了,我省事了。”

有徐楓充足的投資,導演編劇確定了,後來又挑選了最好的演員。

這個方面就省略了。

這部電影能夠成功,主要是因爲幕後非常的豪華。

可以說,中國電影圈基本難以複製。

《霸王別姬》從打光、配樂、編劇、製片、攝影、配角乃至到主演,全都是華語電影最頂級的配置。

編劇是李碧華和蘆葦、配樂是趙季平老師(《紅高粱》、《水滸傳》都是他配樂的)。

配角有葛優、英達、蔣雯麗等頂級演技大咖。

攝影師就是同樣是大導演的顧長衛等等。

這個幕後班底不是陳凱歌搞來的。

而是製片人徐楓、陳凱歌的父親,和北京電影製片廠搞定的這些人。

徐楓先是和北影製片廠聊了很久才達成合作,本來按照這劇本連審覈都很難通過的,是“北影製片廠”廠長成志谷,直接找到“國家部委”溝通了很久才審覈通過的。

然後葛優、英達這些人也是看在成志谷面子上加盟的。

還有爲張國榮培訓了半年京劇、指點劇組京劇的那些京劇大佬,這些也都是成志谷請來的。

所以,你要說《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重要嗎?

答案是當然重要,畢竟他是統籌一切的導演。

我們仔細想想,就算沒有陳凱歌,這個項目換個同時代第五代的大導演,很有可能也能成。

會不會這麼經典不好說,畢竟歷史沒有如果。

《霸王別姬》的成功與陳凱歌的失敗

《霸王別姬》最大的幕後功臣,我個人認爲有四個。

一是北影製片廠廠長成志谷,徐楓和陳凱歌父親的打通關係,還有人脈關係。

二是葛優、英達、頂級配樂趙季平,攝影顧長衛等幕後功臣。

三是張國榮,葛優,鞏俐等等演員。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當然很重要。

但你要說它“居功至偉”,甚至完全歸功於他一人,明顯就是扯犢子了。

而且,這部電影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信很多人都看出來了。

因爲陰差陽錯的原因,陳凱歌沒能動劇本。

陳凱歌因爲出身的關係(在當年絕對是高知家庭出身)。

《霸王別姬》帶給他太多的榮譽,結果陳凱歌因此就飄了,他誤以爲自己什麼都能做得來!

自己輕輕鬆鬆能再拍出《霸王別姬》。

結果呢?

我們不能否認陳凱歌確實有才華,也有自己的藝術思考。

我們能從陳凱歌《霸王別姬》前後的電影,都能夠看出來這個東西。

前面的《黃土地》、《孩子王》、《邊走邊唱》;後面的《荊軻刺秦王》、《風月》、《百花深處》。

這些電影也都是陳凱歌導演和編劇。

如果這些電影都是爛片。

那中國好電影的標準也太高了。

陳凱歌就是不會講故事啊!

但他骨子裏認爲自己,注意,是他認爲自己是個詩人,是個文化人。

他認爲《霸王別姬》的成功就是靠的自己。

他認爲後來《無極》的差評,都是因爲觀衆看不懂。

《搜索》裏面高圓圓演的葉藍秋,可以看做是他在某一層面的自比。

當年《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令他勃然大怒,還引發了他“人不可以無恥到這個地步”的網絡流行語。

記者問他前妻洪晃對“饅頭”怎麼看?

洪晃說:“宰相肚裏能撐船。”

陳凱歌卻連一個饅頭都咽不下去。

陳凱歌拍電影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想表達自己認爲的藝術,與又想哄好投資方的商業的糾結。

這個可以從“《趙氏孤兒》的男主角程嬰的糾結;《妖貓傳》探案和還原唐朝文化的”糾結裏看出來。

陳凱歌的糾結,也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甚至是第六代導演的糾結。

不信你看看張藝謀,姜文,再看看管虎。

相反,不那麼藝術和成功的馮小剛,六代的甯浩。

再到就拍文藝片的賈樟柯,婁燁和王小帥。

這些人沒那麼糾結,是不是感覺就好多了。

“我很幸運,跟張藝謀、陳凱歌合作的時候,正是他們處於藝術上最純潔的階段,那時候我墜入幻境,覺得我們終於起步了。可我沒想到,那竟是我們這一代的終點。”

——蘆葦!

尾聲

最後,每當大導演陳凱歌出了啥事兒。

大家總愛提《霸王別姬》導演是陳凱歌父親,並不是陳凱歌。

這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答案非常的簡單。

“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這個就是相同的道理。

陳凱歌后來拍的電影實在不行,尤其是《無極》過後的商業片。

但因爲陳凱歌自己“文化人”的身份,一直高高在上。

想要把大導演陳凱歌拉下來,首當其衝的就是把他頂上這個位置的《霸王別姬》給拉下來。

但《霸王別姬》實在太過經典了,電影肯定是拉不下來的。

那麼,大家自然就把疑似“黑料”陳凱歌不是導演方向集中火力。

謊言說了一百遍,大家都相信了。

那它就是真的。

然而——

大家真正在乎的是《霸王別姬》導演是不是陳凱歌嗎?

相關文章